[新书交流与下载作业]读书札记:《法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开放式笔记,欢迎大家增删再次感谢疯版,呵呵
一个月的期限还未到,我先来开个头,分几楼写读书笔记。
呵呵,一定要在期限内完成,要不然疯兄该封杀我了
第1楼 先从类型学角度谈一下汉语和法语(呵呵,这本书上没有,我自己找的)
第2楼 做一些名词解释并介绍一些翻译理论背景
第3楼 就几个翻译技巧进行讨论,以句法为主
其它,还有待补充
以下附上对该书和作者的简要介绍(这些是从网上找来的)
书名:法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书号:7-5600-4481-6/H.2106
ISBN:7-5600-4481-6/H.2106
作者: 罗顺江 马彦华 著 相关图书
印次:1-1
开本:大32开
装订:平
字数:
定价:¥14.90
出版日期:2004-09-14
章节目录:
第一章 翻译的本质
第一节 影响翻译的客观因素
第二节 影响翻译的主观因素
第三节 翻译的三种关系
第二章 词汇层次的翻译
第一节 词与词义
第二节 修辞与审美
第三章 句子层次的翻译
第一节 句子
第二节 复杂句子的翻译技巧
第四章 逻辑与审美
第一节 逻辑与翻译
第二节 审美与翻译
第五章 永恒的争论
第一节 直译与意译
第二节 可译与不可译
第三节 特殊语言现象与翻译
第六章 语境、语篇
第一节 语境
第二节 语篇
第七章 翻译的主体——译者
第一节 译者的素质与主体意识
第二节 作为译者的限制与无奈
作者简介:
主要作者 罗顺江:教授,笔名天涯客。汉族,1953年生,成都市人。早年曾在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当知青,后求学于四川外语学院。自法语专业毕业后,曾在云南师范大学任教,现在中国海洋大学教书。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写过小说,编过辞典,译过不少法语、英语的作品。现又借助多年积累,写出《法汉翻译理论与实践》。他曾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过《法汉大辞典》(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作品有:《森林历险记》,《BB真相》,《波德莱尔最后的日子》,《晚清纪事》,《梦中情人》,《成功之旅》等,并著有中文长篇小说《都市浮云》等。共计发表了约三百多万字的作品。
对该书的简要介绍
本书的特点为2+3,即两个范畴:理论与技巧;三个层次:词汇层次,句子层次,语篇层次。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讲解翻译语言要求的同时,还贯穿着修辞与审美。本书从基础的词汇着手,通过语义的确定切入对翻译的理解,再深入到理论学习和技巧的运用。随着内容的深入,作者有意识地进行着梯次形拔高。事实上,翻译就是选择,不同层次、不同环境、不同平台的选择。就宏观而言,是策略的选择,文体的选择,技巧的选择。就微观而论,小到词义选择,句子结构的选择,段落篇章行文的选择。就翻译背景而言,本书还从诸如逻辑、审美、语境、语篇等不同的视角对此予以反映。这些不同的视角组成了一个交错纵横的网络,相互间存在着种种联系与互动,相辅相成,互相牵制。
翻译理论与技巧有如穿珠之线,将众多译例串接在一起,形成精美的图案。本书希望通过译例的讲解,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学习技巧并不是记住框框套套,而是要学会运用。至于书中译例,大多出于作者之手,或摘自作者的译作。其中虽有成功之句、得意之笔,但与众不同的则是作者刻意地糅进了一些败笔和误译句。通过生动的实例,并辅以有目的的点评,可帮助读者避免再犯类似错误。
语言的分类
萨丕尔曾说过,语言的结构类型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句话可以从3个方面理解:1.语言结构是相对的、复杂的。任何分类都不能一刀切。2.从形态学角度的分类,各种语言类型没有高下之分,即没有所谓的哪种语言比较高级,哪种种语言比较落后。3.语言类型始终在变化。语言的分类大体有四种(其实对于语言的分类众说不一,这里只介绍我比较认同的看法)
类型学分类,这是从共时角度说的。是根据语音和语发构造上的不同特点的分类。
发生学分类,是从历时角度说的,也称为语言的谱系分类。法语属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
地域分类,是从地理角度说的。
功能分类,是从语言的社会功能说的。
下面开始从类型学角度介绍汉语和法语
1.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复综语.
汉语是孤立语,缺少词形变化,语序和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法语是屈折语,屈折是至此内部的语音形式的变化,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这种词形变化来表示。语序不像孤立语那样重要。
2.美国的Joseph H. Greenberg是当代描写语言学派中的重要学者。他的分析语言类型学的重要论文《某些主要跟语序有关的语法普遍现象》一文中,将人类诸语言的基本语序类型作了分类。从逻辑分析出发, 他把绝大多数语言的语序整理归纳为6种可能出现的类型。这6种语序是:
①SOV(主·宾·谓)②SVO(主·谓·宾)③VSO(谓·主·宾)
④VOS(谓·宾·主)⑤OVS(宾·谓·主)⑥OSV(宾·主·谓)
现代汉语和法语都是SVO型语言。
法语形容词定语后置为主,也有前置的,形容词定语与领属语多同在名词之后。
形容词定语前置的vo型语言,有英语、俄语、德语、汉语等
这点不同,在法汉翻译中亦有体现。
参考文献
徐通锵,叶蜚声《语言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邢公畹 《现代汉语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美)卡兹纳(K.Katzner)著 黄长著,林书武译《世界的语言》北京出版社,1980
Comrie, B. 1987 Language Universals and Linguistic Typology, 沈家煊译《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华夏出版社1989
克劳夫特(W. Croft)《语言类型学与普遍语法特征》,外研社2000
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
曹聪孙《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的SVO和SOV之争》,《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199602
叮叮糖注:
刘丹青的《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有一个小小的错误。第84页倒数第2行,原文“如孙朝奋(1994)向中国国内介绍Hopper&Traugett(1993)一书时就将书名译为《虚化论》。”
实际上,孙朝奋介绍的是199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Grammaticalization— A conceptual Framework,作者是三位德国语言学家 Bernd Heine, Ulrike Claudi 和 Friederike Hünnemeyer
详见《〈虚化论〉评介》,《国外语言学》1994年第4期。
名词解释并介绍一些翻译理论背景
想起了一句意大利谚语:Traduttore, traditore. 迪昂也说过,To translate is To betray. 翻译就是背叛。这本书开篇引用了, 翻译是在尽可能完整和尽可能难确的情况下,运用目标语来改写原语的言语产物的语言迁徒活动,其结果是单向性的。翻译的目的是减小、或者最小化原语文本与译语文本之间的相异性。
呵呵,待续 阿,我居然已经超过了编辑时间?实在对不起,只好继续写了。
续第二楼
语言的类型学分类
还可以根据概念的合并和组合来给语言分类。
概念结构中的概念可以合并(conflation)和组合(composition),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之间,或者一种语言的不同历史时期,概念合并和组合的方式会有差异。拙文《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讨论这个问题。
瓶子漂出岩洞。
“The bottle floated out of the cave.”
这个句子的概念结构表达一个“运动事件”:瓶子漂出岩洞。按照Talmy(2000)的分析,一个运动事件由四个概念要素组成:
凸体(Figure):指一个运动物体,它相对于另一个物体(衬体)而运动 the bottle
衬体(Ground):指一个参照物体,另一个物体(凸体)相对它而运动 the cave
运动(Motion):指运动本身MOVE
路径(Path):指凸像相对背衬而运动的路径 out of
另外还有一个代表运动“方式”或“原因”的概念,但是这个概念不是必需的。在这个汉语语句子里,“运动”和“方式”两个概念合并后显现为一个动词“漂”,“路径”单独由“出”表示。
La botella salió de la cueva flotando.
“The bottle exited from the cave, floating.”
在这个对应的西班牙语句子里,“运动”和“路径”合并后显现为一个动词“salió”(exited),“方式”单独由flotando表示。
英语、德语、俄语、Atsugewi语和汉语属于同一种类型,法语、日语和西班牙语属于同一种类型。
参考 沈家煊 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第3期,17-23。 呵呵,什么也没看懂 引用第6楼天人合一于2006-05-02 22:45发表的“”:
呵呵,什么也没看懂
天人兄谦虚了,要不就是我写得太失败了
第一章
翻译的单向性:
1.书中所说的前提: P2 西方语言与汉语在思维上存在着差异,自然也就会对翻译的质量产生影响。应该承认,思维方式、思维持征和思维风格是语言生成的哲学机制。“语言实际上是紧紧地附着在思维这个有无限纵深的基础上的结构体,语言受思维的支配,它是处在交际中的人的思维载体。”①西方民族和汉民族思维的差异在语言上体现得相当明显。西方民族重抽象思维,擅长用抽象的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汉民族重形象思维,他们表达概念不是凭借严谨的思维而是靠“悟性”,也就是“直觉思维”,而这种悟性往往容易导致语言的模糊。
糖按:这种观点走向极端就是文化决定论,是不科学的。
2.英国翻译理论家产特福德对单向性也发表过看法:“翻译过程是一个单向的线性过程,只能从原语到译语(译入语)。”①但本书所谈的单向性与卡特福德所说的单向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卡特福德强调的是翻译过程的单向性,而本书提到的是翻译结果的单向性。如果执意地坚持过程的单向性,就会谈化甚至抹杀翻译的交际过程,从而忽略译者—作者、译者一读者这种互动关系给译著带来的影响。
影响翻译的客观因素
1. 语言的不对等,建议参考我总结的那一楼,如果按照原书上P9页写的,去考语言学概论,10份只能得5分
2. 文化的不对等,糖按,这是很有趣的现象,但是并不局限于法汉翻译,法英、法德。。。。所有语言的之间的翻译都存在这一现象,作者有点夸张。
第二章 词汇层次的翻译
此章可谓开篇即错,真奇怪,法语专业本科就应该学过语言学了,这些老师都能出书,怎么能犯这种低级的错误?
P22页:词是语言的最小语义单位。在不同组合下,词传递着不同的所指意义。我们可以通过探讨词义的变迁,来了解翻译过程中词义的选定。在译者眼中,词义相当重要,次不允许忽略。任何语言中的词或字,都有着其原始的语义。汉语的基本单位是字,但表达语义的单位多数为词组。由一个字组合成的不同词组.会产生出类似的、本同的、甚至是完全不沾边的词义。
千万不要相信上面这段话,这将对读者的语言学常识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1. 汉语的基本单位是字,这是极端错误的。字,是一个书写单位,不是语法单位,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素。就汉语来说,大抵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但是也有两个字表示一个语素的,如“葡萄”等。“葡”、“萄”单说都没有意义。
2.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词由语素构成。
第三章 句子层次的翻译
这章写得不错,至少没有明显的概念性错误,n多从句,看得我头都大了,我最怕这个。
第四章 逻辑与审美
个人认为,逻辑在这里没有完整的体现出来,倒是和后面的认知有点关系
第五章 永恒的争论
推荐这一章,有很多有意思的例子,文化常识,可以开阔眼界,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第六章 语境、语篇
因为我还没有认真学过篇章语言学,所以不好评论阿。目前徐纠纠在做话语分析,这个人是《外语教学与研究》的主编,挺逗的,听过他的讲座,俺们笑了好多次,看来性格外向的人比较适合搞这个。
第七章 翻译的主体——译者
哈哈,这辈子可不想做翻译,辛苦阿~~~~~~~
对全书的印象:除去有一些语言学概念方面的硬伤,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引用的大量精彩的文本,读者从中可以领略绚丽的文化对比和冲击(汗,不像人话)另外,词汇、句子翻译那部分,如果把从句的翻译看透了,英语的语法就木问题了。法语不愧是最严密的语言阿。
呵呵,交差了 引用第7楼叮叮糖于2006-05-02 23:26发表的“”:
就是我写得太失败了
同意^_^ 引用第8楼斑竹零号于2006-05-03 08:50发表的“”:
同意^_^
那给提提意见撒,只下结论不写原因,会被误解成批噻噻呦 米唐兄,寫完暸嗎? 呵呵,写完了。能否麻烦疯兄把第3、4楼删掉呢,本来想占个座,让贴子紧凑些,没想到超时不能编辑了,呵呵
期待参加下一期,确实从中学到不少东西阿。
http://www.punchstock.com/image/brand_x/2191114/comp/bxp26643.jpg 会员都说读书软件交流区,高手倍出!我们的读书参考区何尝不是呢?! 现在怎么不能下书了? 最后登录:2006-09-07 15:59
整整两年了,俺十分想念叮叮糖。 引用第12楼woi55于2008-09-09 15:18发表的 :
最后登录:2006-09-07 15:59
整整两年了,俺十分想念叮叮糖。
爱哭兄怎么总是翻旧帖?
在叮叮糖的特殊时期,让我们共同为她祝福吧! 引用第13楼hpudqx于2008-09-10 15:05发表的 :
爱哭兄怎么总是翻旧帖?
在叮叮糖的特殊时期,让我们共同为她祝福吧!
不是俺翻的。。。是楼上的。 叮叮糖。。。你在哪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