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说出我爱你::祝我的“讀書三窟”茁壮成长
感谢]祝我的“讀書三窟”茁壮成长论文一角
上海博物馆藏的楚简《诗论》给我们给假设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文献证据,从已破译出的箭文中我们看到了孔子对诗的整体评论以及对《诗》中63篇的解析,正如李学勤先生所说,“世纪之交出土的简帛已经涉及到中国学术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关系到整个学术史以及相关的问题”。
秦火后《诗论》失传,现楚简《诗论》29枚为战国中晚期作品,其书为孔子所作或为学生编纂,理论体系确属孔子,以孔子论《诗》为主要内容,主要采取分章释义的形式,有总论诗的,也有分论颂、大雅、小雅、邦风的,如:
子曰:诗无隐志,乐无隐情,文无隐言。……(简1)
颂,平德也,多言后。其乐安而迟,其歌绅而易,其思深而远,至矣。(简2)
大夏,盛德也,多言……(简2)
小夏,亦德之少者也。(备用残简)
曰:诗其犹平门,与贱民而豫之,其用心也将何如?曰:邦风是也。(简4)
………………………当然,我们并非认为一定是专讲《诗》在前,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也未尝不可。
-------------------------------------------------------------------------------
这些楚简被盗掘于湖北,上海博物馆于1994年从香港抢救入藏,2000年8月马承源馆长在北京“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就《诗论》作了详细介绍和分析,2001年11月,《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出版,《诗论》材料正式公布。
下文所引《诗论》简文见刘信芳先生《孔子诗论述学》(其下卷有楚简《诗论》集解)。
论文写作将半时于网上书友处得知此书,感谢
“ 读书中文网”
“ 百灵书库”
“ 网上读书园地”
及相聚于此的各地学友们,
论文中许多资料得益于他们无私的帮助,值此,谨致谢忱。
上博整理者的统计为58篇,学者们又解析出5篇,共计63篇(不包括佚诗及尚未达成共识的成果)。
2002年4月2日清华大学“新出竹简与儒学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所作的学术报告。
汉避刘邦讳而改称国风。
省略号表示楚简中留白部分。
此简残缺。
排名分先后!
但不是根据音序、笔画,更不是抓阄
大致以我加入时间来算的吧
本来还想写上
祝我的“讀書三窟”茁壮成长
但是怕老学究们连这个也不让我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