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wenlong 发表于 2006-4-11 20:53:13

Science痛批中国十一五科技规划

刚出来的一期Science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对中国科技部刚刚公布的“十一五”国家基础研究规划进行了一番批评。认为中国将大量研究资源集中在少数几个超大型研究计划的策略就像是抽体育彩票碰运气一样,成功的可能性极低。据这篇文章报道,国家准备在十五年间科研经费投入将从2005年的300亿美元提高到2020年的1130亿美元,届时将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5%(现在是1.3%。而教育投资现在大概是2.5%)。而这么多钱怎么用呢?在基础研究领域,将集中发展四个大计划,蛋白质科学(科技部的网站写的是“启动蛋白质”,一看就不是专业人员写的不知所云的名称)、量子调控、纳米科学与技术、生殖与发育生物学。计划提出后,在美国的几位知名的科学家,如饶毅,施一公等人马上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在基础科学研究中,重大的发现和创造都是极少数科学家在很少的情况下作出来的。而这样的超大的集中研究计划要求的是多数科学家的一致性。科研创新是不能靠“计划”出来的。选择这么少数几个重大领域,但却忽视了更多的同样重要的科研课题。而且他们也对资源高度的集中到少数几个科学家手中感到不安。而浦慕明也公开批评科技部的决策缺乏透明度,科研成信度差.

评论开头第一段就是对军事科学医学院贺福初院士的采访。他将是四个超大计划之一------蛋白质科学的主持人。自然,他对这一规划是举双手赞成的了。按这个规划的投入强度,他的项目至少可以得到十亿美元的总投入。这位几年前就在新语丝里被立此存照了的学术大骗子居然能堂而皇之的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科研计划的领袖之一。真不知辛辛苦苦揭发他的方舟子和他的战友们会作何感想。而我们这些在实验室干活的小小“虾兵蟹将”同样感到遗憾。虽说我们做不了什么(连饶毅这样第一流的华人学者也无可奈何,遑论我等!),这样的大战略对我们自己的生活也不会马上有多大直接的影响,但这是我们的国家,而且正是自己正在做的科研领域啊。这如何不让人感到有种绝望的悲哀。每个人都在说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经费不够。三农问题要钱,教育要钱,下岗工人就业要钱,环境治理要钱等等等,什么都要钱,大家都嫌不够。好了,现在规划出这么多钱来搞科学研究了,却是这样的用法。别人的善意的批评意见也应该考虑考虑吧。加大科研投入自然是好事,但怎么用好这笔钱,也是需要慎重考虑,听取各方不同意见的。

前段时间和我的朋友闲聊教育问题时,我说中国不应大规模的扩招高校,也不应该大规模的投入搞尖端的技术和基础研究。而是先真正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同时逐步的扩大高校。而基础研究不要投入的太多,而是有选择的重点投入到有基础有条件有人才的地方。因为我们本来基础就差,也没有那么多的受过良好训练的科研人员,就算是建了一打一打的一流装备的实验室,也没人来良好地运作。像这样大跃进似的一下子集中投入这么多就像是想把一个瘦骨嶙峋的家伙一顿饭就喂成壮汉,噎也能噎死他。科研是噎死了,有的人倒趁机“鸡犬升天”,变得脑满肠肥了。

据Science报道,大概温家宝总理想复制50-60年代中国“一五”科技计划的成功。那个计划诞生了“两弹一星”,成就可谓辉煌。总理用心自然是良苦。可惜今时不同往日。“两弹一星”正是需要人力物力资源高度集中来发展的超大工程。因为它的基础理论早已建立,不需要发展什么独创性的突破发现。更多的是需要解决大量的高难度技术工程问题。这就要许多科学家的通力合作,集中于同一个课题之上攻坚。而现在的基础科学学科发展已经是极度的精细,大量的分支科学产生。基础研究包含了难以计数的重大领域,相互交叉但又极为专业。不能指望我们故伎重演,半个世纪前的辉煌能用同样的模式克隆出来。更何况,当时的学术领军人物,邓稼先,王淦昌,彭桓武,钱三强等哪个不是艺德双馨,令人景仰的大师,岂是欺世盗名的贺福初之流能相提并论的。集中投入搞超大计划已经欠考虑了,选了个骗子当头更是雪上加霜,前景堪忧啊。

长歌-废墟 发表于 2006-4-11 22:04:26

  最好有原文,像science这样的杂志,一般不会轻易攻击某个东西的,除非很严重,如果楼主愿意提供,我愿意翻译给大家。为避免小木虫一样的事件,我暂时锁帖直到看到原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Science痛批中国十一五科技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