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网络中的盲目抗日言论
目前,小r在网络上经常读到一些网友发的“抗日”、“反日”、“抵制日货”等帖子, 作为一个对历史颇感兴趣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为我们国民的爱国热情感到欣慰,可是要真正做一名爱国者,不是人云亦云就说明你爱国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需要的是理性而不是冲动。倡导理性并不是这个时代就有的论调,早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就开始用理智的思维来填充大脑,时至今日,人们早就认识到理性的态度作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我们说“反日”“抗日”这类的口号是不是有点夸大其实了?看众多网民的意思就是所谓“反日”就是反对日本的一切,见日本人必称“日本鬼子”,日货不用并加以抵制,打倒日本、消灭日本之类。可在众多反日呼声中,竟没见多少出来冷静的分析问题者,看到这里我不免的为祖国多年来的教育感到悲哀,到目前为止,仅据我了解,在中国能够上网的和那些喜欢泡论坛的,多数还是高校学生吧,怎么你们也会随波逐流而不加以理智呢?真是奇怪了去了。
我个人觉得“抗日”到目前为止大可不必喊出来了,毕竟这是与当今时代不符的历史名词,在发展中国、创立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今天,你不会还去搞些抗日活动吧。虽然我不否认日本在未来必定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可是现如今用抗日这个词未免不妥。目前的确有些个日本右翼团体频频对我国及东亚各国进行寻衅活动,可是,我并不认为这是代表广大日本国民的主体意识行为,毕竟在日本右翼只是代表了那么一小股人而已,没有什么群众基础。而小泉之所以频频尝试亚洲各国人民容忍的“底线”,想必有点政治常识的人都会明白,他这只不过是寻求右翼的那部分选举票和寻求他们的力量支持而已,当然小r并不赞同小泉的参拜靖国神社等此类事件,小r在此只是想说明小泉的此种行径的目的和动机而已。
在日本,大多数平民根本对政治不关心,日本并不像我们国家这样全民皆关心政治的,电视上或凤凰卫视上经常广播的日本右翼如何如何打标语、煽动国民、宣扬反动言论等,其实那些打标语的“关心政治的热血青年”大多数都是来“打工赚钱”的,他们(这类日本青年)根本就没有政治观念,无非是利用节假日打打零工赚点外块为其高消费的娱乐活动奠定一下自身的物质基础而已。就好比咱们的某些大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发传单”“打零工”挣钱一样,话说白了,日本国民现在是在享受发达的经济带来的生活享受,至于政治类的这些个“东东”都是那些爱凑热闹、爱演“政治小丑”的政客们热衷的东西,日本国民对它的兴趣还不如平时的娱乐节目来的大。也许有人已经按耐不住要问“你凭什么这么说,有何证据?”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用句名言来回答“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通过与身边的日本留学生和前往日本学习的中国留学生的交流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是难事。如果您有机会亲自去日本看看,那么你会发现日本民众其实很友好的。
我觉得天天在此发些无聊的反日口号,还真不如脚踏实地的去学习或工作来的更实际些,如今的世界是务实的世界,学好本领为自己、为家人、为你的家族勾勒一副美丽的蓝图比什么都重要。多交朋友少树敌人,也为国家的富强多尽一份力,不是很好吗?我们国家仍然还有很多人吃不好、穿不好,甚至有些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面对此情此景,有那份抗日的激情,还不如为这些弱势群体多尽些力呢,咱们在看地图时,还是先看国内再看国外吧,做个真正的中国人,先把自己的家人喂饱穿暖再说吧。在网上喊那些个不切实际的话语的确不应该是大学生们所做的事情。呵呵,小r偶然有感,喜欢拍砖头的赶紧来吧。 对日本的态度应该从几个方面来看,对日本的反对(这种反对的对象主要是政治层面的)既有其有利的方面,当然也会造成一些不利的结果和影响。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迅速增长,反观日本近十几年的经济萧条,以往曾被政治家称为一衣带水、友好邻邦的日本,却不愿以一个接纳、容忍的态度正视中国的崛起,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希望建立的、或者是孜孜以求的一直是以日本为中心、为主导的“大东亚共荣圈”,这是他们在上世纪前五十年希望通过战争达成的目标、也是他们在上世纪后五十年希望通过经济达成的目标,也就是说,这一目标在日本人的心目中一直没有放弃过。现在,中国和日本的经济此消彼涨,日本人实在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日本右翼势力的急速膨胀,他们妄图否定过去的一切耻辱的行为,为他们今后重夺主导权树立舆论的支持。当然,日本的右翼势力还在不断地发展军事力量,而他们发展军事力量的目标是谁呢?伊拉克吗?当然直接针对的就是中国!目前,台湾当局和日本眉来眼去,恨不得立即把台湾置于日本的统治之下,或者把台湾置于日本势力的庇护之下。这些对于曾经遭受过一百年战争创伤的中国而言,怎么能不愤慨呢?在日本一再否认在中国有过逼良为娼(尉安妇)的行为后,竟无耻地说,这是中国人愿意的,言下之意就是中国人都是愿意做妓女的,是愿意被日本人玩弄的,这怎么能不令人愤慨!30万人在南京被屠杀,数千万人在战争中死亡,日本人却说,这是编造的,这怎么能不令人愤慨!中国人愿意和平对待日本,日本人呢……?前两年有几个朝鲜人在中国闯使馆,日本的媒体整日都在怎么报道!可以问问日本人,中国在日本人心中的印象是什么样的?是友好的和平之邦吗?如果不是,又为什么会这样呢?
所谓无风不起浪,其实中国人有太多的理由去憎恨日本,日本也有太多的行为值得或迫得中国人去憎恨!中国人不是没有感情的,这种感情当然也包括憎恨!
中国民间大规模的反日当然也起到了一些积极效果,比如就至少使欧洲的很多人如梦初醒地认识到原来日本曾干过这么多坏事,原来日本到现在还在为这些坏事做辩驳。嘿嘿,说句极端的话,否则,可能日本在去年就已经成了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了,可能日本就有更多的理由说中国人都愿意做妓女了!
当然,事情也有相反的一面,中国大规模的反日也会导致日本右翼情绪的高涨,似乎这是不能避免的,正象当初陈水扁选总统时,大陆打了几颗导弹,反而使得陈水扁的民望大升,助其顺利当选了总统,以至于在换届选举的时候,大陆不再打导弹了。
日本右翼势力的高涨对中国的确是一个威胁,但这不是“反日”“抗日”就能说得清楚的,也不是“不反日”“不抗日”就能解决的。我认为,中国在处理这些利弊都有的事件中,只要能好好地把握住,不导致民族情绪的极度膨胀,应该就算是成功的。 习夷之长以制夷。日本人有长处,如讲实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对国家忠诚度高。
日本有好的作品:《德川家康》,与日本人做生意不由不看(柏杨语) 中国大规模的反日也会导致日本右翼情绪的高涨,似乎这是不能避免的
因果关系先弄清楚,呵呵 偶发此帖目的仅仅是想强调做个聪明的人应当学会分析时局,搞清楚什么可信什么值得怀疑,逐渐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切忌人云亦云。给大家介绍一套比较好的国际关系丛书: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其中偶个人比较推荐[英]巴特·穆尔·吉尔伯特的《后殖民理论——语境 实践 政治》、[美]杰姆逊的《全球化的文化》这两本书,如果大家还有兴趣进一步研究国际政治学的话,可以读读李少军那本比较通俗易懂的《国际政治学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孙承主编的《日本与亚太》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这本书年代久远不过还是可以读一下的)。 没能力打
先痛快痛快嘴
喊喊口号其实无伤大雅
在思想上,对日本右翼必须保持永久的仇恨。 引用第5楼cycle_zzy于2006-04-11 23:11发表的“”:
没能力打
先痛快痛快嘴
喊喊口号其实无伤大雅
.......
这观点好,我也知道不理智,但是喊还是要喊的^_^。人要一直理智冷静的生活多没意思啊^_^. 楼上几位把俺的意思理解错了,偶的意思是心似明镜、“难得糊涂”。为何如此说呢?作为学者洞晓事理,明白中日交恶的前因后果,而作为国民没有能力左右国家大政方针,也只好落个“难得糊涂”了。心知肚明,嘿嘿。 楼主的主题很好! 顶!
我们是智慧的中国人! 我们已经有过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因此处理事情还是先冷静思考,以最好的方式来解决!做最大的赢家!
日本曾经被美国的原子弹炸掉了一切幻想,但日本站起来很快,并同美国保持了紧密的关系。
日本的许多工厂随时具备生产军火的能力!随时都是一个军事大国!我们必须提防!但我们若做到“胸有成竹”,何所惧?也不须跟他们打口水帐!况且日本的反华情绪越高,对我们越不利!
当前是我国的黄金发展期,要把握这个时机,不给那些想瓦解中国的坏分子一点点的机会!用实际行动展示中国人的伟大智慧! 斑竹说的不无道理。但是,自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社会对中国的主流态度并不是友好,而是仇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人对中国人无所不用其极,有人从其民族性本身找根据,那是痴人说梦;而如果从其一百年的仇华风气中找根源,可能才会接近真实。由于其明治维新之后“一夜暴富”,日本社会对中国的态度由原来的景仰转而为鄙视进而仇恨。这个不奇怪。就好像一个营垒,最仇恨它的,并不是它的对手,而是从它那里背叛出来的人,就是叛徒。我觉得鲁迅的那篇《藤野先生》涉及日本学生对中国的态度,就是那个时候,日本社会看待中国的真实写照。当然,我不否认日本有人对中国非常友好,甚至也可能比中国人更爱中国文化。但是,那毕竟是少数。别说主流不主流了,恐怕连是不是“流”都谈不上。所以,日本的政客接连频频发表对中国不敬的言论,不能完全归于选举策略,因为,如果日本整个社会对中国是友好的,攻击中国的人能够顺利当选,这怎么能够做正面的解释呢?从小泉及其喽啰,还有以那个东京都知事为代表的各地右翼官员的接连当选,都直接证明了日本社会对中国的态度,即使不好说是仇恨,也决不是友好的。我同意有人说的这句话:“中日两国人民互相敌视是非常危险的。”但是,一方从政客甚至国家最高领导人到选民都频频宣示其对另一方的仇恨,另外那一方又怎么能够时时都以德报怨?中国人对日本人的以德报怨的事都做了千百遍,千百年了,现在他们还是这么以怨报德,你还想让中国人怎么做?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可以允许中国人稍微的不理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