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jzjky 发表于 2006-4-7 20:06:37

多情红杏

水映荷清日暮斜
浮云衬月透轻纱
盈枝红杏蕴情在
羞煞窗前玫瑰花

artman 发表于 2006-4-8 12:26:02

不错~~~~~~~~~~~~~~~~

伊陵子 发表于 2006-4-9 08:52:25

晚春红杏


水彻荷清日渐斜
浮云度月漫轻纱
盈枝红杏何人摘?
羞煞窗前玫瑰花。

这样改以后,情景交融,用词要比原诗 贴切松动一些

特别是第三句虽然只改动三个字
但使得 主题顿感鲜明

全诗也就豁然 开朗了

如何?欢迎讨论
希望论坛多一点 探究讨论争辩之风

一江秋水 发表于 2006-4-9 08:59:35

改动后是豁然开朗了,但在意思上显得有点不连贯,何人摘的红杏为何会羞煞玫瑰花?

伊陵子 发表于 2006-4-9 09:51:19

引用第3楼一江秋水于2006-04-09 08:59发表的“”:
改动后是豁然开朗了,但在意思上显得有点不连贯,何人摘的红杏为何会羞煞玫瑰花?


改动以后 诗的主题是 思春
你可能没有体会原诗中 红杏 与 玫瑰 象征两种感情情人和丈夫(或未来的丈夫)
诗中思春少妇叹的 是

那满枝的红杏谁能替她摘下来呢他想 那一定会使得自己更感幸福、满足。

也难怪 有那么多红杏出墙的少妇了

至于为何羞煞玫瑰花? 原因当然在 那个少妇和她的爱人 身上,这在诗外 只能由你去猜了或许这就是诗的魅力吧我就不好说了



另外我之所以 要 修改此诗
一为这首诗 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气息
二为这首诗的作者 对诗的爱好 感动了我我想帮帮他

一江秋水 发表于 2006-4-9 14:24:14

我想,你改后的诗意已与原作不同了:
1.原作并未指明隐含的女性是少妇还是少女,但从全诗意境来看,是少女的可能性更大,因为送玫瑰通常是未婚男女的浪漫游戏,已婚男女讲究这些的不多(婚外情人除外);
2.原作是用描述红杏本身的“蕴情”来与玫瑰的多情相比,主旨突出杏比玫瑰更多情,都是花,都是“情”,相比更贴切;改后则企图用“摘杏”这种行为来说明比玫瑰多情,而且也看不出是杏本身多情还是玫瑰本身多情。
但原诗的“蕴情在”三字比较直白

伊陵子 发表于 2006-4-9 14:47:34

引用第5楼一江秋水于2006-04-09 14:24发表的“”:
我想,你改后的诗意已与原作不同了:
1.原作并未指明隐含的女性是少妇还是少女,但从全诗意境来看,是少女的可能性更大,因为送玫瑰通常是未婚男女的浪漫游戏,已婚男女讲究这些的不多(婚外情人除外);
2.原作是用描述红杏本身的“蕴情”来与玫瑰的多情相比,主旨突出杏比玫瑰更多情,都是花,都是“情”,相比更贴切;改后则企图用“摘杏”这种行为来说明比玫瑰多情,而且也看不出是杏本身多情还是玫瑰本身多情。
但原诗的“蕴情在”三字比较直白

你对原诗的理解是对的
只是如果 只写红杏比玫瑰 更多情
这样的主题 太平淡 乏味 了
而且 原诗的表现力和意境就丧失殆尽了

其实 此事的隐含主体不一定 是少妇
它也可以是 少女男子和丈夫
应该区别的是红杏与玫瑰象征的两种爱情
至于那两种我也找不出一个准确的词来表达
专一的 与 非专一的
婚内的 与 婚外的
妻子的 与 情人的
丈夫的 与 情人的
二者的 与第三者的
。。。。。。。。。。。。。。。。。。。。
不一而足


这样表达,不知一江秋水可否满意或认同

伊陵子 发表于 2006-4-9 14:57:54

引用第5楼一江秋水于2006-04-09 14:24发表的“”:
我想,你改后的诗意已与原作不同了:
1.原作并未指明隐含的女性是少妇还是少女,但从全诗意境来看,是少女的可能性更大,因为送玫瑰通常是未婚男女的浪漫游戏,已婚男女讲究这些的不多(婚外情人除外);
2.原作是用描述红杏本身的“蕴情”来与玫瑰的多情相比,主旨突出杏比玫瑰更多情,都是花,都是“情”,相比更贴切;改后则企图用“摘杏”这种行为来说明比玫瑰多情,而且也看不出是杏本身多情还是玫瑰本身多情。
但原诗的“蕴情在”三字比较直白


准确的说应该 是摘杏人 和 送 玫瑰花之人在“ 诗人”心中
谁 更多情
或者说 谁更让 诗人 多情

在诗人看来当然是摘杏人 更多情,因而它 也更让 自己多情 啦

伊陵子 发表于 2006-4-9 14:59:39

引用第7楼伊陵子于2006-04-09 14:57发表的“”:



准确的说应该 是摘杏人 和 送 玫瑰花之人在“ 诗人”心中
谁 更多情
.......


希望楼主 不要生气

这里 纯粹 是学术讨论
没有丝毫 人身攻击之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多情红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