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fox 发表于 2006-9-26 12:05:16

不好的是无法整页识别,且每次识别等待的时间过长.

yan4793 发表于 2006-9-26 18:13:46

感谢大侠分享经验!

blankzy 发表于 2006-9-30 18:49:48

免费读者好像很少来了

zousfh 发表于 2006-10-1 07:24:10

进来捧个钱场 支持一下

wmxt 发表于 2006-10-5 10:11:22

比较过caj,小灵鼠,紫光,尚书,汉王等等,其实其ocr核心技术就是汉王和文通两家好像。而且却是如各自的介绍所说,汉王重在汉字识别,但是中英混杂比较差,文通中英识别能力较好,但是对于纯汉字和排版不如汉王,尚书用的就是汉王的核心,caj,小灵鼠用的文通的核心,确实如免费大侠所说caj的识别率某些时候很高,但是总体说来好像还是小灵鼠稍好,概率更高一点。但是由于caj,小灵鼠均不是专业ocr排版软件,所以使用方便性上确实差一些,老马ocr使用的微软的那个核心也是文通的技术,相信牛人的选择一定有充分的理由,只是没有时间换其他的文通核心试试,比如caj的,小灵鼠的等等。

fzlins 发表于 2006-10-23 00:14:05

个人试过很多软件,感觉现在网上能用的,识别率最好的是紫光文通的OCR软件。

qwei000 发表于 2006-10-24 21:17:51

我比较过。CAJ60是很好的。尤其是混合识别。

weijun_ts 发表于 2006-11-5 14:52:26

CAJ60是很好的。

zxz8899 发表于 2006-11-5 20:29:28

学校乱收费问题研究
一、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教育多收费、乱收费已成为影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顽疾”,教育支出成了普通老百姓难以承受之重负。学校乱收费,是指违反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擅自出台的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和提高收费标准的行为。学校乱收费问题产生于2 0世纪9 0年代后期,于今为烈。据西安市城调队统计,在中小学阶段,一学期的教育支出至少千元;高等教育阶段,一年在1万元左右。另外,除了直接向学生投资的教育费用外,“赞助费”等各种名目的“择校费”是城市居民家庭近年来一笔逐渐显现的巨额教育开支,动辄上千、上万,甚或数万元。据调查,有30%的受教育子女有在小学、初中或高中缴纳“择校费”的经历。在曾经缴纳过“择校费”的学生中,人均支出7620元,其中初、高中学生缴纳的“择校费”相对较高,最多者曾缴纳3万元以上。有教育专家保守测算,10年来我国教育乱收费总额已超过2000亿元!教育已和汽车、房子并列成为当前10万元级消费的“三大代表”。为了治理教育乱收费,国家和各地各级政府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政策措施,但实际收效甚微,教育乱收费现象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在一些地方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名目更多了,花样更新了,手段更隐蔽了,老百姓对此怨声载道。
全国范围的学校乱收费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应。由于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涉及到办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办教育、如何保证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公平分配、学校等教育机构如何发挥教育的公共服务功能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因此可以说,它是中国公共教育体制在社会经济体制转轨的变革中遭遇的一次严峻挑战。
   教育乱收费的形式、名目繁多,花样百出,一些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通过招收择校生,办特长班、补课班,乱发复习资料,收取借各种名目与学生入学挂钩的赞助费,一些基层政府违反规定,擅自立项、超标准收费、扩大收费范围,如通过中小学校向学生征收教育费附加或教育集资,收取建校费、危改费、代课教师工资、工友费、集资修路(桥)、超计划生育罚款、社会治安费、社会抚养费等,一些社会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以学校为市场,以学生为盈利对象,向学校乱摊派、乱罚款和搭车收费,如强行订阅报刊杂志、推销保险、校服、食品和学具等。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小学校自身的乱收费和基层政府以及部门的乱收费和搭车收费金额,约各占乱收费金额的50%左右。近年来,一些地方的政府乱收费行为有所下降,但一些地方的基层政府和部门乱收费和搭车收费行为依然比较突出。  
  
二.成因分析
学校乱收费的成因复杂,应作具体分析。对于“利益驱动型”乱收费要坚决查处、不能手软,这一点教育部门与社会各界已有共识。但要彻底遏制“生存型”、“发展型”乱收费现象,还有一些深层次的原因需要探讨和解决。
   1.教育经费短缺导致了学校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
   近10年来我国教育经费总量虽然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是相对于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而言,教育经费短缺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2000年我国教育经费总量为3849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2.5%。这个数字低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多数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也低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200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达到4%的目标。可以说,教育经费的短缺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性问题。
   教育经费短缺反映了现行教育经费体制存在的三个制度性缺陷:一是拨款体制不完善,财政投入未能真正成为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教育法》明确规定,我国的教育经费体制是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体制。这一体制强调政府财政的主导作用,首先把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规定为教育经费的主渠道。但是这一体制缺乏有力的保障机制。在教育经费主渠道不畅通的同时,其他渠道又缺少必要的规范和限制,以致出现经费筹措的失序状态。二是政府财政投入的分配未能有效地体现教育的公共性。目前的财政拨款在分配上过分偏重高等教育,而对于公共性程度较高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三是政府在财政投入方面的责任分工不尽合理。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责任制。一些县级政府由于筹资能力所限,难以足额提供基础教育所需经费,甚至要靠举债发展教育。而中央财政虽然集中了国家的大部分税收收入,但并不直接承担基础教育的财政责任,针对基础教育的专项资金投入比例过少,并且缺乏一种合理的和经常性的转移支付机制,不足以解决基础教育办学经费的短缺问题。以上三个体制性问题使教育经费的不足成为一个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
   教育投入的不足滋生了一部分地区和学校的乱收费现象。这种乱收费或是为了生存,或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尽管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是不规范的收费引发了教育领域内部的不正之风甚至导致各种腐败现象。一些学校以择校费、借读费、赞助费等为名目乱集资、乱收费,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校乘机搭车收费,损害了公共教育体制的公信力。
   2.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导致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有偿分配
   公共财政经费是纳税人贡献的公共资源。从理论上说,用公共财政经费举办的公立学校应当使所有纳税人受益而不只是某一群体甚或某一个人受益。公共教育资源在分配上的不均衡现象源于我国在学校领域中长期实行的所谓重点学校政策。由于这类学校的设立和维持要占用大量的公共教育资源,而能够进入这些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人只是少数,因此对于大多数未能进入这类学校的人来说,这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存在着实际上的不公平。为了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许多地方采取了将重点学校转制,即在不改变学校国有性质的前提下把运行机制由公办机制转为民办机制,把优质教育资源当作一种高消费产品,通过收费方式来进行社会分配,从而产生了褒贬不一的择校现象。这是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因为引进民办机制来改造公办重点学校,这意味着政府将改变对这部分公共教育资源的支配方式,通过合同承包、特许经营等形式把责任委托给在竞争市场中运营的学校组织。然而现在的问题是,这种转制所导致的结果不仅没有能够解决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所产生的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而且在教育机会的分配上除了能力标准外又出现了一个金钱标准,因此这项政策的实际效果有利于富人而不利于穷人。同时,由于现行的政策与法律对这类转制学校尚缺乏有效的控制,对由此所可能引发的腐败现象尚缺乏预见和准备,这就导致一些人借机变公益为私利,其结果是加大了教育改革中的腐败风险。
   3.教育的公共性质使学校乱收费问题成为涉及社会公平的敏感问题
   在我国,在很长时期内,教育被看成是一项完全公益性的事业,办学是国家的责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事业的这一理论基石正在发生动摇。计划体制下一直由国家全额拨款的教育事业开始发生深刻变化,学校与市场开始发生联系。在实践中出现了若干学校的市场化运作形式。但市场的驱动机制是私利而不是公益。在一些地方,在市场介入的同时,地方政府未能对市场不能提供的教育产品如义务教育,切实承担起生产和提供的责任,这就有可能将那些因社会和地理位置的原因而处于边缘化的群体排除在新的教育机制之外,从而产生教育机会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而学校乱收费的泛滥则成了一种催化剂,助长了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乱收费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孤立的经济问题,而成为一个涉及社会公平的敏感问题。

4、教育资源失衡,薄弱学校恶性循环。自从义务教育法颁布之日起,国家就多次强调“初中不设重点中学”“小学升初中就近入学”“划片招生”“大力扶持薄弱中学”等,但政策是政策,办法是办法。小学升初中,1 0多年来依然还是分期分批择优录取:某些学校提前考试,按分择优录取,选拔第一批;重点中学划指标第二批;示范初中特招择优第三批;花钱择校第四批。剩下的由普通中学“划片就近”入学。如此招生,不少厂矿、企业中学关门倒闭,普通中学招不够学生,学校经费困难,大批教师外流,形成恶性循环。有的学校为了生存,巧立名目办校内校、校外校、优势班、补差班,或明或暗向学生收取“拔高费”“补差费”“家教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
5、家长望子成龙,促使优势学校生源火爆,也是造成学校乱收费的原因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大,广大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广大学生蜂拥而至奔向“重点中学’’“示范中学”“窗口学校”,这些学校生满为患,班级容量超标,计划外扩招再扩招。某重点中学计划招生指标6个班,最后扩招成1 0个班。很多家长为了让子女享受这些优势资源,不惜代价,攀亲靠友,找关系,走后门,掏大钱挤进学校。这些因素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某些学校乱收费的行为。
   6、教育资源的配置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许多学校不得不违规向学生收取费用,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更为严重的是,学校还成为基层政府部门的创收来源,从已经通报的案件看,不少教育乱收费都被政府机构用来填补财政空洞。在大中型城市,教育乱收费则主要发生在择校这一环节。家长们为了让自己的子女能够在重点学校就读,不得不"心甘情愿”地接受学校的“勒索”。可以说,正是教育资源的结构性问题,导致了教育乱收费现象的屡治屡乱,而且,发生在教育领域的其它问题,如“高考移民”、教育腐败、教育机会不均等,也都是因此而产生的。
7、症结在于学校集权
  收费中规制权、执行权和收益权这三权的过度集中,集中到学校这个单一的部门手中。公共财政在教育经费上的投入不足迫使学校自筹资金,学校的权力在自筹资金中得到膨胀,再加上不少地方政府对辖区内学校政策的宽松,加剧了学校收费权力的集中,学校大权独揽,在利益驱动下成了牟利机构,面对学生和家长这些沉默的羔羊
8、地方政府克扣教育经费
  2004年,国家审计署公布45个县违规收费金额达4.13亿元。同时,其中43个县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挤占、挪用、滞留各类教育资金达4.45亿元。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克扣教育经费的总额,比违规收费的总额还多出一点。即,若教育经费不被克扣,那么各级各类学校即使不违规收费,其可支配的经费也要较目前宽裕
9、政府总体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国家一直将高等教育总投入的75%视为财政拨款的标准,但学校的高收费早已打破了这一标准。在2000年之前,国家投入尚占多数,但自2001年开始,个人投入反客为主,2003年,全国高校教育收费400多亿,而国家对高校的财政投入为700多亿。即,扩招如果不是依靠学生缴的学费,即便今天的教育投入达到4%,也并不可能减少学生的学费,更不用说遏制乱收费…
10、查处、打击力度不够
  有关部门的查处、打击乱收费问题上力度不够。虽然“乱收费是高压线,谁碰就查处谁”,“凡是乱收费,校长撤职”等禁令,公众早已耳熟能详,但实际执行得怎么样呢?“高压线”,究竟有多大的“高压”?“电”着了多少学校?又有多少校长当真因此被撤了职?如果乱收费的违法成本总是高不起来,拿什么遏制学校“上瘾”…[

三、治理教育乱收费问题的若干建议
   如何治理学校乱收费是对现行公共教育体制的功能及其运行方式的一次检验。为此我国的公共教育体制正在做出回应,在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纪案件的同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如: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一费制”;进一步完善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严格规范高校收费行为;禁止搭车收费和各种形式的摊派,等等。作为一种完善和补充,本文提出下列政策建议。
   1.教育改革仍应坚持公益性原则
   教育改革所带来的价值观念的变化,正在导致一系列改革伦理问题,教育乱收费现象的蔓延则使这一问题凸显出来。学校乱收费问题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如何实现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问题。可以说,这成了当前中国公共教育体制改革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如果改革最终不能把社会导向公平,或者在公平问题上不能取得社会共识,就会限制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空间,甚至对中国社会的进程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深入理解当代教育的基本价值,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复杂性,特别是其中所涉及到的利益分配上的复杂关系,才能最终提升教育改革的道德水准和改革决策的伦理质量。
   学校乱收费问题的产生表明,市场对教育的影响是多向的。就其正面影响而言,市场有助于提高办学者的责任意识和效率,培养竞争、进取的精神;可以扩大学习者的选择权,使更多的人享受到符合他们需求的教育;可以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吸引各种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大大缓解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就其负面影响而言,市场会将困难群众排除在竞争和择校的新机制之外,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公共教育资源的流失问题、区域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问题、贵族学校问题、困难群众的“国民待遇”问题等等,似乎正由于公共教育体制的某种市场化、民营化的改革而加剧。这样一种危险的倾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政府部门在寻求教育投入渠道多样化的同时,不应忘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不能把教育责任完全转嫁到学校和学生身上。特别是在当前,在社会分化还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政府决策部门应更多地关注困难群众的利益及其应享有的受教育权利,并借助于教育来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公共教育体制的任何创新,都必须关注教育自身所固有的意义,都必须坚守教育的公益性原则。
   2.严格规范教育与市场的关系
   有条件地利用市场机制,是解决公共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促进公共教育体制提高效率和质量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改革思路。然而,市场的本性决定了生产者和经营者往往会自发地倾向于以自身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少必要的市场规则,对于私利的追逐就会演变成为一种无序状态。当前学校乱收费现象就是教育市场某种程度无序状态的一种表现。为了保证教育的公益性质,必须对教育市场做出必要的规范。具体地说,必须更明确地规范学校的行为,对学校保持一种不同于企业等其他社会组织的法律监督。由于学校属于公益性机构,因此,对营利性组织的办学行为必须做出明确的价值定位。营利性组织的介入必须首先满足社会成员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实现社会的公益。对营利性组织举办的教育必须制定明确的法律规范。营利性组织在介入教育市场时,其所具有的资格和能力与其他市场是不同的,因而所享有的权利也是不同的。所有这些特点的体现都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来实现。
   3.制定教育经费投入法,强化政府的教育职能
   从现代观点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在于促进社会公平和解决市场失灵这样两个方面。在教育方面,不同的教育领域,政府的作用又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在提供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方面,政府仍应发挥主导的作用。教育是一种使多数人受益的公共产品,公共财政投入其中的成本和收益是具有社会整体性质和长期性质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一些地方政府的决策者看不到教育投入的这种长期性质,认为把资源投入到教育中在经济上不合算。这种认识上的短视导致了一些地方的政府主管部门把本应由政府承担起来的教育责任部分或全部推给了社会,出现了政府公共教育责任的缺失。而相当多的学校本无筹措经费的能力,便进一步把这种责任转嫁到学习者头上,导致了各种名目的学校乱收费。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制定教育经费投入的法律,保证政府的教育职能真正得到落实。
   4.变义务教育的学校收费为政府收税
   推行“一费制”是当前治理学校乱收费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思路,尤其是在当前学校收费极不规范的时候。但是要彻底解决学校乱收费问题还需标本兼治。为此本文认为,作为一种治本的办法,在义务教育阶段,应当变学校收费为政府收税。税负就其本质而言,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影子价格。从形式上看,是一种规范化的政府收费制度。对于治理当前的学校乱收费而言,税制可以有效地制止学校利用信息不对称任意向学习者收取不合理的费用,防止政府有关部门越权制定收费政策,杜绝某些部门截留、挤占学校收费收入以及搭车收费等。此外,税制还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贫富差距,对社会财富进行二次分配。累进制的计税方式要求富人负担更大的份额,对低收入者则减免它的负担,因此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收费方式。而“一费制”对所有的缴费者都实行同一标准,对于社会的弱势群体来说,它仍可能成为不能承受的负担。从世界上其他国家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上都是采取税收的办法,似可说明这种做法的优越性。
   5.加强管理,杜绝乱收费的经济诱因
   对于必要的教育收费,除了要严格规范之外,应当加强对所收资金的管理。当前,在暂时还不能全部杜绝择校的情况下,应当将择校收费的收入全部上缴财政,纳入整体教育财政预算。因为无论以何种形式将择校收费全部或部分返还给收费学校,都会给这些学校收取择校生提供经济诱因。基础教育阶段的公立学校应当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制度。对于已经转制的公立学校,应当明确这类学校资产的国有性质,并从占有、使用、收益等各个环节严格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这些学校利用国有资产创造的收益,应当属于国家而不应当属于少数办学者。
   6.建立助学金和贷学金制度,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经济上的资助
   作为一种个人需求的教育消费,与其他需求的消费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一方面,教育消费在某些情况下并不取决于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教育是一个人为社会服务、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因此每个社会成员,无论有无支付能力,都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成为教育的消费者。另一方面,作为个人消费的教育本身又会要求每一个接受教育的人为此支付一定的费用。因此,教育消费群体中的不同人群其支付能力实际上有着极大的差异。教育消费的这种独特性如果处理得好,就可能使社会趋向于公平,而处理不好,则可能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导致社会产生两极分化。为此教育应当坚持它的从弱者出发的立场,维护每一个人的个人尊严和独特价值,承载全社会的期望,凝聚弱者的梦想。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教育领域建立普遍的、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机制。通过助学金、贷学金、减免学费等等制度化的做法,使真正有能力的人不因经济问题而被拒绝在学校大门之外。
全国范围的学校乱收费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应。由于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涉及到办什么样的教育和怎样办教育、如何保证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公平分配、学校等教育机构如何发挥教育的公共服务功能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因此可以说,它是中国公共教育体制在社会经济体制转轨的变革中遭遇的一次严峻挑战。
   

7、建立和完善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长效机制。遏制教育乱收费,是一场攻坚战,必须综合治理,方可奏效。陕西省教育厅厅长胡致本在今年2月份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教育联系千家万户,教育乱收费不仅侵害了学生家长的利益,而且有损教育的形象,必须下决心治理好。”要从根本上治理乱收费,必须建立和完善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长效机制,不断加大教育的投入,争取各级政府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发展教育,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依法保证教育经费的足够投入和正常的增长幅度,落实“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的责任,为从根本上治理教育乱收费创造条件。
8、规范教育经费投入渠道,强化政府的教育职能。在教育方面,不同的教育领域,政府的作用又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在提供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方面,政府仍应发挥主导的作用。教育是一种使多数人受益的公共产品,公共财政投入其中的成本和收益,是具有社会整体性质和长期性质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保证政府的教育职能真正落到实处。

四、中央采取七项措施治理06年教育乱收费
(一)主要任务
1、 确保国务院的决定落实到位,严格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
国务院决定,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今年春季开学起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财政同时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启动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对此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这一新机制的顺利运转。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所需资金由地方负担。
实行免杂费的地区,除按原“一费制”相关标准向学生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及向寄宿学生收取住宿费外,不得再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不再缴纳课本费。绝不允许“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未实行免杂费的地区,要严格按“一费制”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收取费用。继续落实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督促各级政府调整教育支出结构,确保按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落实到位。
学校向学生提供服务,必须坚持自愿和不盈利原则,严禁采取强制或变相强制手段提供服务和进行收费。
2、坚决制止以改制为名乱收费,进一步规范公办学校办学行为
2006年,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做好清理整顿改制学校收费准备工作的通知》(发改价格2827号)规定,加强对办学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全面停止审批新的改制学校和新的改制学校收费标准。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对以改制为名乱收费的学校进行全面清理。公办学校凡改制为民办学校的,必须符合“四独立”原则,否则要停止招生。严禁搞“校中校”、“一校两制”和以改制为名乱收费。
各地要切实加强对“示范”、“星级”等学校达标创建活动的管理,坚决制止一些学校搞超豪华建设、变相提高收费标准的做法。学校规划建设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经济承担能力相适应,坚持安全、节约、坚固、实用的原则,坚决纠正在学校建设中互相攀比、追求豪华、高额举债和规模超大等不良做法,坚决禁止通过高收费将还贷责任转嫁给学生和家长。要加强对学校在建项目工程的监督和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控制标准和规模。
3、严格执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
继续巩固完善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严格限制择校生比例和收费标准,力争逐年有所降低;切实将择校生纳入当地统一招生计划并及时向社会公示;招收择校生要以学校为单位计算,每个学校招收择校生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本校当年招收高中学生计划数的30%,现有比例已低于此标准的不准再提高;不得在择校生之外以非计划生、自费生、旁听生等其他任何名义招收学生;要按照报名学生的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一次招满。
4、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坚决制止与招生录取挂钩的乱收费
要继续认真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切实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把学校招生资格和计划、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学生入学条件和录取结果向社会全部公开,确保高校招生的公平、公正;任何地方和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学生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要加大对非法招生中介的打击力度,严禁高考移民和违规招生;继续稳定高校学费、住宿费标准,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提高或变相提高;严格落实已经明确的相关收费政策和管理措施,预科生升入本、专科以及专升本学生升入本科后,其学费标准应与同学年同专业的其他学生保持一致,禁止对其提高收费标准;学校在首次为学生办理学生证、借书证、毕业证、就餐卡等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必须使用或应当取得的证卡时,不得收取各类证卡工本费;凡地方出台的政策与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的有关规定不符的,必须坚决纠正。
5、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遏制教辅材料过多过滥状况
   对教辅材料(含各种形式的练习、测试题集)、报刊杂志等课外读物,要严格做到不强制统一征订,不统一购买。坚决遏制教辅材料过多过滥状况。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严厉打击教辅材料盗版行为。
   6、全面清理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规范学校收费行为
   今年,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将在全面清理各级各类学校收费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国家教育收费政策,教育收费项目属于全国性行政事业收费项目,除国务院规定或经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批准外,其他任何部门、省级及省级以下政府都无权出台新的教育收费项目。在国家规定限额内或国家未规定限额的收费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审批。各地要认真做出工作计划,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和规范,不留死角。清理规范后按照国家规定保留的收费项目,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教育收费标准,要在当地政府门户网站或通过其他方式予以公布,方便群众查询和监督。今年上半年,各地要完成自查自纠工作,8月底前将清理结果函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将适时组织抽查。

   (二)主要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地充分认识继续抓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各地要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统一指导和协调治理工作的有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治理工作的领导。各地在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中,要注重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切实加大对本地区治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力度。部际联席会议将适时组织力量,对各地治理教育乱收费联席会议机构工作情况进行抽查。
   各地要对自行制定的有关教育招生、收费等方面的政策、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凡与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不符的,要坚决废止和限期纠正。
2、落实政府责任,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公办学校经费来源必须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学生缴费只能作为办学经费不足的补充。进一步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督促地方各级政府依法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同时,要确保中央提出的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政策得到落实。
   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要加快薄弱学校的改造进程,缩小校际间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的差距。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禁止各类学校超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盲目发展。
   要研究中外合作办学收费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中外合作办学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试行)》。要组织力量,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问题进行调研,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3、进一步降低中小学教材价格,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要进一步降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材价格,严格执行中小学教材用纸及印制标准,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扩大推行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招标投标试点工作,严格执行《中小学教材出版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修订)》和《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标投标试点实施办法(修订)》;研究制订《关于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的补充规定》、《关于严禁在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环节违规收取费用的规定》,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借口向出版发行单位违规收取费用,坚决纠正以培训费等名义收取市场准入费的变相乱收费行为。引导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单位规范售后服务行为。
4、规范高校服务性收费行为,加强学校服务性收费管理
   高校提供属于正常教学活动必须的服务,不得另外收取费用;学校提供的服务性收费必须坚持自愿和不盈利原则,严禁强制服务和强制收费;服务性收费应“即时发生即时收取”,不得与学费一并收取;对涉及全体学生的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如额外收取的水、电等费用,要按程序申报,通过召开听证会后确定。
   研究规范高等学校服务性收费的办法,制订《改革财政拨款以外的研究生收费管理制度的意见》,制订并完善《高等学校生均培养成本计算与核定办法(试行)》。
   5、严格执行学校收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加强学校收费资金管理
   教育收费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即公办学校学费、住宿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要按规定全额缴入同级国库或财政专户,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支出由财政部门根据部门预算统筹安排。政府要按规定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拨付学校公用经费,保证学校正常运转;要确保转移支付中的教育经费足额用于教育事业。要加强各级各类学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健全学校财务制度,规范收费收入征缴入库行为,不得坐收坐支;合理制订学校开支项目和标准,要将学校的账目、资金使用情况予以公开,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严禁将学校教育经费用于房地产投资开发、购买股票、证券、期货和滥发奖金、补贴、津贴、实物及组织公费旅游等。要切实落实学校收费管理“一把手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各地要加强对学校收费行为的监督检查,并严肃查处乱收费有关责任人及负责人。

6、继续加强督导检查工作,严肃查处教育乱收费案件
   要继续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保持治理工作高压态势,将落实国务院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的决定作为工作重点,确保财政投入资金安全有效。
   严肃查处通过学校向学生搭车收费和面向学校的各种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行为;截留、挪用、挤占教育经费和学校收费收入的行为;滥印、滥发教材、教辅材料的行为;利用服务性收费为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行为;高校与招生录取挂钩乱收费的行为;地方或学校越权制定、审批教育收费政策等任何形式的违规收费行为。要有计划地对一些学校教育收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督促有问题的地区落实整改计划,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案件,不但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继续在全国组织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专项检查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相关部门拟定开展专项检查的意见,部署专项检查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教育收费督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各地要认真做好自查自纠工作。
   研究制订《关于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督导工作的意见》,尽快下发《关于对教育乱收费实行责任追究的暂行办法》。
7、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继续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活动
   各地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制订工作计划,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向群众广泛宣传有关教育收费的政策、治理工作的部署和进展、规范收费的正面典型和违法违纪的典型案件。扩大群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的范围,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有利于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的良好氛围。
   要继续认真组织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活动。去年未启动的省份,今年要做到早动手、早部署,认真做好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开展工作;去年已开展工作的省份,今年要继续开展,稳步推进,扩大工作面,严把质量关。部际联席会议于今年上半年组织召开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活动工作座谈会,各地汇报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推动工作开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将建立工作情况通报制度。
   各地要按照要求,认真抓好各项治理任务的落实,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并向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反馈。

xiajiang2008 发表于 2006-11-21 13:10:44

呵呵,我一般都是用网络上下载下来的PDG转PDF的软件进行转换的!

mxok 发表于 2006-12-20 16:27:44

我是使用的微软识别,效果也不错~~

3kd 发表于 2006-12-21 08:34:16

caj好像无法批量识别啊

l-fz 发表于 2006-12-24 15:34:24

CAJviewer6.0用的就是清华紫光的技术

hyjcs 发表于 2007-2-10 11:15:16

用尚书

jjwspj 发表于 2007-2-15 12:32:25

按楼主的方法我以前试过,也不是很好

jingmouren 发表于 2007-2-24 09:34:59

受教了,多谢。

九月之风 发表于 2007-2-25 08:58:44

试用一下!!!

cnccd2001 发表于 2007-2-25 11:09:43

lili2008 发表于 2007-11-17 09:38:28

学习一下,谢谢!!!

博哥 发表于 2007-11-27 22:10:46

多谢上面几位提供的方法,很实用!谢谢!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改进pdg文字识别准确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