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中国科学家在世界著名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的纪录
(一)中国科学家早已突破在《细胞》上发表论文的零纪录Liu XG来信指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敖全研究员等曾于1982年
在《细胞》上发过一篇在国内完成的关于转座子方面的论文。方舟子做
了检索,应是1980年(在Medline查不到,但在Cell的数据库可以查到):
A. Wang, X. Dai, and D. Lu
The Transposition Properties of Tn2 In E. Coli
Cell 1980 21: 251.
原来中国科学家早在20年前就已经在生物学界公认最为权威的学术刊物
上发表论文,可喜可贺。但是20年来却没人跟进,又未免可悲。
(二)李四光可能不是在《自然》或《科学》杂志上发布论文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
方舟子检索发现,早在1929年,国立劳动大学农学院农艺化学系教授魏喦寿就在《科学》
发表了一篇从腐乳中分离出一个毛霉新种的论文。这可能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科学》
或《自然》发表论文。1937年,北京大学教授李汝祺在《科学》发表一篇关于马蛔虫
染色体的论文。此外,北京大学教授殷宏章在1947、1948年分别在《科学》和《自然》
发表了酶学方面的论文:
Nganshou Wai.Science, 1929, 70(1813): 307-308.
Ju-chi Li.Science, 1937, 86(2): 222.
Hung-chang Yin, Chao-nian Sun.Science, 1947, 105(2738): 650.
Hung-chang Yin. .Nature, 1948(162):928.
读者NETTER指出,吴有训在1930年清华大学当教授时就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物理学
的论文了。
Woo Y H. Intensity of total scattering of x-rays by monatomic gases.
Nature, 1930, 126: 501-502.
读者疫苗指出,汤佩松院士在1936年就开始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文。另外,中国科
学家在1979年之前,在nature上大约每十年发一文章的说法也颇可疑,因为光汤佩松
院士一人,在1945年,1948年,1957年就在nature上发过三篇文章。汤佩松院士在
Nature及Science上发表的文章如下(其它的“国际著名杂志”文章未列入):
1936a,Tang,PS & PN Sung, Change in optical rotation of glucose in dilute solut
ions of boric acid. Nature,137:275,1936.
1936b,Tang PS & CY Lin, Downward shift of PH caused by addition of glucose to
boric acid buffer solutions. Science, 85:315~316.1936.
1940, Tang PS & SW Loo, PolyPloidy induced by colchicine, Science,91:222,1940
1945,Chen SL,BL Cheng, WK Cheng & PS Tang, An antibiotic substance in the Chi
nese water chestnut, Eleocharis tuberosa, Nature, 156:234.1945
1948,Tang PEI-song, On the rhythmic respiration in sea urchin eggs, Nature, 1
62:188~189, 1948
1957,Tang, PS & HY Wu, Adaptive formation of nitrate reductase in rice seedli
ngs, Nature, 79:1355~1356.1957.
另外一位读者告知,金陵大学教授李方训在1945年、1946年分别在《自然》和《科学》
发表过化学方面的论文。浙江大学教授何增禄在1946年也在《自然》发表过物理学的论
文:
F.H.Lee, Nature, 1945, 155 (3945): 698-699
F.H.Lee, Science, 1946, 104 (2695): 191
T.L.Ho, W.S.Lung, Nature, 1946, 158: 63
老一辈中国科学家在艰难条件下仍频频在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新一代中国科学家
们应该感到惭愧。 谢谢,非常感谢兄的支持。 羞愧不必,盼今日国内有识之人当出国为科学效力,除个别领域外,不要再计较国家之争,今之国内科研现状非人力所能改,空有大好本领也无可为之处,与其终老。不如一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