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57|回复: 0

[[资源推荐]] 西方英语谚语探源浅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1 20: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谚语在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中使用极为普遍,它们在语言交流的平台上所发挥的作用不亚于中国的四字成语。
  学会理解、欣赏并最终使用这些谚语,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不可或缺。正是由于这些谚语出自文化领域,所涉及的历史、宗教内涵颇深,其中不乏晦涩难懂之流,探究谚语的来源也成为我们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了解英语语言的一条重要途径。下面笔者就从三个方面对英语谚语的来源进行分析,为大家打开一扇学习谚语的窗口。
  
  源于赌场的谚语文化
  
  西方人热衷于赛马,由这个领域诞生的词汇让我们感到陌生而又好奇,究其缘由,是我们对赛马这项运动/赌博赛事不了解。例如,词组dead ringer,乍看一眼,会让人误以为与死掉的什么东西有关。其实,此谚语是用来指与另外一个人或物看起来完全一样的事物,如:People say that Tom is a dead ringer for his father.人们都说汤姆完全就是他父亲的再版。要往深层次探究该谚语的来源,得先来关注一下词组中的ringer的深层意思:在西方的跑马赛事中,观战者需要下注进行赌博。而一些不法的赛马主会准备一匹快马和一匹劣马,这两匹马外表看起来一模一样。在接下去的比赛当中,赛马主会先让跑得慢的劣马上场,然后便静观人群下注的情况,等到赌注差额变得足够大时,他们便会悄悄换马,派上跑得快的好马。由于二马模样相同,赛马主们便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使了一出“狸猫换太子”的戏法,从中牟取暴利。而词组中的另一部分dead在这里并非我们所常用且熟知的“死去的、已故的”之意,而是表示“突然”或“精准的、原样的”,比如,dead stop意思是汽车等交通工具急刹车后打住,而dead shot是指一枪命中目标的射击。
  
  源于战场的谚语文化
  
  任何重大的人类历史事件都会诞生出许多具有特定含义的新词汇、新表达。战争这一残酷的经历也不例外。在近代的一些重要战争中就出现了不少带有时代特征、事件色彩的新谚语。先来看一则来源于美国内战中的谚语:bite the bullet,该谚语现指人们接受、同意去做某些让人极为痛苦、不情愿,但又是十分有必要或者是必须去做的事情。比如,Travel agencies may be forced to bite the bullet and cut prices. (旅行社也许会被迫接受事实,并降低价格)。这则谚语与美国内战中的外科手术(surgery)息息相关。早期的外科手术通常都是截肢手术,或是从伤者体内取出异物,比如子弹或是箭头。在麻醉药发明之前,由于病人是在神志完全清楚的状态下接受手术,这对于病人来说是非常可怕痛苦的经历。即使在麻醉药发明之后,外科手术中也会出现无法使用的情况,比如在物资紧缺的战乱时期,麻醉药品的供给就时常出现短缺。于是受伤的士兵不得不经受无麻醉实施手术的过程。医生在进行手术时,会将子弹放在伤者嘴里,让他咬住,以起到减轻伤者痛苦的作用或是为了转移注意力。之所以会选择子弹首先是因为它是铅质的,虽说很硬却具有延展性,所以不会使得伤者的牙齿断裂,其次是由于战争的缘故,子弹总是随处可得,因此也是出于方便之宜。那些决定接受无麻醉手术的伤员通常都是为了活命而出此下策,不得不忍受巨大痛楚。这则谚语的衍生含义也就由此得来。
  再来看看在一战中出现的一则新谚语:bought the farm。如果某人bought the farm,可别以为是人家买了个农场而对此羡慕不已,因为这则谚语实际上是指人死去,尤指战死沙场。它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说是当时有个美国士兵在战场上捐躯,然后他的家人得到了一笔可观的death benefit,即“死亡赔偿金”。而这笔钱足够买下一个农场。因此,bought the farm后来便开始指代某人的亡故。
  除了陆战,大海也是战争时常选择的场地之一。在古老的海战当中,产生了这么一则谚语:show your true colors。这则谚语也容易让人望文生义,看起来似乎是个褒义的词组,有人会将其理解为“展示真实自我,做自己”之类的含义,其实不然。说某人开始show his true colors,其实是说这人开始原形毕露,将之前假装出来的良好表现、行为举止都抛到九霄云外去啦!该谚语来源于早期航海时代。那时的舰船为了蒙蔽敌军,经常在自己的船上带着好几面不同国家的国旗或者象征国籍的标志,而这一标志则称为colors。Color一词在英语中含义颇多,除了表示“颜色、色彩”以外,还有“标志、徽记、徽章”的意思。这些战舰在远距离和别国船只打招呼的时候使用假国旗,一旦自己的战舰行驶到射程范围之内,他们就换上了真正的国旗,开始开火进攻。因此,这则谚语用来表示人的行为举止前后大相径庭,也就十分贴切了,例如:Everyone is on best behavior on the first date, but soon enough they will show their true colors. (每个人在第一次约会对方的时候都会有最佳表现,但是好景不长,很快人们就会原形毕露)。
  
  源于文学的英语谚语
  
  西方的民间传说中存在着众多表现力极强并且深入人心的谚语典故,它们成为英语语言特色的一大支柱。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就是因为很多人小时候都读过与其相关的民间故事,了解它们的出处来源。比如:skeletons in the closet柜子里的骷髅骨,相信这则谚语很多人都听说过,是用来指某个人或者某个家族的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或者家丑。这则用语来源于一个流传很广的民间故事Bluebeard and His Closet (蓝胡子),说的是一个长着蓝色胡子的男人将家里的钥匙都交给新婚不久的妻子,但是禁止她去走廊尽头的那个储物间,然后便出门做生意去了。他的新妻子对丈夫的过去很好奇,在这份好奇心的强烈驱使下,她还是打开了储物间的门。结局我们当然都记得,房间里面血迹斑斑,停放着蓝胡子前任妻子们的尸体。如此可怕的景象便在我们的心灵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千万别打开不让打开的柜子、房间!这则谚语也就演变为现在的这层带有禁忌色彩,表示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含义了。
  除了民间流传的文学作品外,宗教文学也成为英语语言奠基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西方浩瀚的宗教经典中,历史最悠久的一部宗教著作无疑就是《圣经》了。《圣经》作为基督教的圣卷,不但是这一拥有两千年漫漫历史的宗教派别的根基所在,也是英语语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源泉。从圣经中流传下来的典故、谚语举不胜举。比如,Each tree is known by its own fruit. 就是经典的例子。该谚语出典自《圣经·新约》中的《路迦福音》(The Gospel according to Luke)。其中说到这样一段:No good tree bears bad fruit, nor again does a bad tree bear good fruit; for each tree is known by its own fruit. ... The good person out of the good treasure of the heart produces good, and the evil person out of evil treasure produces evil; for it is out of the abundance of the heart that the mouth speaks. 其中文翻译为:好树不结坏果子,坏树不结好果子。凡树观其果便可知其树。……善人因有善心,才行善事;恶人因有恶心,才做坏事。心有所想,才有所为。这句谚语现在用来比喻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效果,就可以了解此人的品质。
  以上谚语只是浩瀚海洋中的点点水花,有些源于生活,有些出自民间故事,还有则来源于宗教,对于无穷无尽的英语谚语来说,我们至少可以窥见一斑。加以灵活使用和准确理解,谚语能够使英语学习者提高对西方文化的接受能力,并且为其学到一手地道纯正的英语打开一扇捷径之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03:29 , Processed in 0.30317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