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940|回复: 12

[【生命科学类】] [转帖]母语影响人类思维方式

[复制链接]
aieshu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4-12 10: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虽然是条旧闻,但还是有再读的意义的。这至少可以解释,说中国话的人学算术为什么比说欧美语言的人快。^_^

母语影响人类思维方式

   2004年08月23日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 美国科学家最近对巴西的一个部落居民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由于他们的母语中缺乏关于计数的词汇,因而这些人在计数方面的能力显得格外欠缺。科学家据此认为,这表明母语自身的特点能够对人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结构造成影响。

    
   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彼得·戈登等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介绍说,他们最近对巴西一个名为皮拉赫的部落进行了调查,这一部落位于亚马孙河流域,迄今几乎依然与世隔绝,没有受到太多现代文明的影响。在该部落居民的母语中,计数的单词只有“1”、“2”以及“许多”这样很少几个词汇,而这些居民通常也很难确切辨认出多个物体的具体数量。

    
   实验中,戈登让这些部落居民模仿他在地面上摆出数量不同的各种小物件,结果发现,当物品的数量为一两个时,这些人都能轻松完成模仿任务,但当物品数量增到5至10的时候,这些人就会出现不少错误。此外,在诸如回忆看到的图片上有多少条鱼,以及模仿敲击地板等专门针对数字设计的实验中,这些人也很难完成不同的计数任务。

    
   科学家介绍说,早在1950年就曾有人提出过所谓“语言决定论”理论,认为不同语言各自的特点对使用这些语言的人们在思维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一理论在学术界引起很大争议。不过此次科学家的发现,却为这一理论提供了例证。不过也有科学家指出,影响该部落居民计数能力的可能还有其他未知因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4 17: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在新东方听英语课程就有这种说法了, 直线思维和曲线思维的差距就是中西差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00: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0楼aieshu于2006-04-12 10:41发表的 [转帖]母语影响人类思维方式 :
虽然是条旧闻,但还是有再读的意义的。这至少可以解释,说中国话的人学算术为什么比说欧美语言的人快。^_^
.......

呵呵,那我也以【转贴】回复。

数字迷惑

我的法国老板英语十分流利,美国口音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但是只有算钱的时候突然就念念有词,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说起法语来。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法语数字简单。

要说法语数字还真简单。70说成60+10(Soixante-dix),71是60+11......以此类推79就是60+10+9。那么,80该怎么说?如果以为是60+20那可就太没有想象力了,我们法国人不光会加法,还会乘法,所以80就是4x20(Quatre-vingts)。到了说99,那就要用得上三则运算了:4x20+10+9(Quatre-vingts-dix-neuf)。我不知遇到了多少外国人,特别是美国人,就是在念到了 99 的时候决定放弃法语学习的。

也许是为了进一步迷惑外国人,法国人念电话号码不像我们习惯一个数一个数地念。比如61718098,法国人不是念成6-1-7-1-8-0-9-8,而是两位两位地念61-71-80-98。如果法国人告诉你他的电话号码,你可听好了:60+1,60+ 11, 4x20,4x20+10+8。听法国人说电话号码,你刚记了一个4,后面突然冒出来个20,所以得赶紧把4涂了,改成80,精神始终处于准亢奋状态。

--------------------------------------------
看来法国人应该是算数最快的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03: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闻也忒老了点儿吧。

法国人是有这么个说法,他们也确实出了一堆的数学家。
不过比利时的同志们就对法国的4x20+10+8(其实也没那么夸张啦,后两项说成18就好了)颇感不屑,据说为避免混淆,法国的金融界也是用septante, nonante之类的,但是octante就是比利时人也不常用(可能瑞士跟魁北克用吧,不太知道),所以事情显得比较复杂,哈哈。

但是对于aieshu兄说的“这至少可以解释,说中国话的人学算术为什么比说欧美语言的人快。”我倒是觉得原文里看不出来,美国科学家不是调查的印第安人吗?他们的语言跟我们通常意义的“欧美语言”没太大的联系,怎么就能得出上述的结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06: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次听南开大学的马庆株教授的讲座,他谈到中国语言的优势,使得中国有“九九表”。这一点英语无法做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20: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扯几句。我觉得中西语言差异导致思维方式差异这样的题目现在恐怕还是不好说得太确定,毕竟像楼主转贴的研究结果其实并没有给中西比较提供太多的启示,而他们所用的方法似乎也不适用于在中西现代社会里提取的样本。

不过我想心理语言学界应该也会有人对这个题目感兴趣而进行尝试的吧,诸兄有熟悉这方面的请多指教。

fenglong兄提的这个例子是很有意思的,但我觉得要把这个例子从语言结构差异的层次提高到语言结构影响思维方式的层次,所需要考虑的东西还很多。说汉语的小孩因为有这些口诀而更好地掌握了基本的算术,或许与各种帮助记忆的手段一样仅仅是因为它的便利,它在“思维方式”上究竟有多大的影响,似乎还有待阐明,我自己好像没太多体会(心里头的“小九九”跟这个应该也没啥关系的,呵呵)。

另外所谓的“中国语言的优势”我想马先生也更多的是在语言结构层面上说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21: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fenglong兄楼上提到了马先生的说法,那个讲座我没听过,不清楚具体是什么样子,所以不参与讨论了。

我再转一篇瞿霭堂先生的文章,该文收录在《语言接触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一书中。瞿先生文中明确区分了语言思维和一般思维,相信会对我们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有所帮助。

以下是瞿先生文章中一个整段的摘录,为了阅读方便,我自作主张分成几节,并把认为重点的部分加上粗体,呵呵。全文见附件。

语言的深层接触或影响决定于语言思维和语言思维方式。我们认为语言的创造、改进和运用决定于语言思维和语言思维的方式。人类在创造语言表达思想时,是主观的,尽管不能不受到一般思维的影响。因此不同的民族或具有共同历史、文化、地域和心理素质的社会共同体在创造语言时,都深刻地受到非语言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语言来。

当前中国语言学界,包括国外研究汉语的华人学者中,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汉语的某些词序更符合思想的程序,“(汉语与印欧语言)线性结构各个层次的比较说明,汉语的特点比起印欧语的结构来,更接近于语言的共性,实际上是通向语言共性的捷径。” 这种观点就是将一般思维与语言思维混为一谈的结果。

语言的共性只能产生于一般思维机制、符号系统机制和人类语言器官的制约,也即受到这三方面的影响的结果,只能通过不同语言的比较和概括获得。而上述观点所反映的共性,显然是语言结构之外的共性,也就是乔姆斯基唯心主义先验语言观的共性,对我们来说,就是思维机制的共性,就是人类思维行为的共同性,人类能将客观世界变成思想的共同性。

至于如何使用语言来“编码”思想,不同的语言社群各有自己的办法,尽管大家都想使语言能更符合思想和更准确地表达思想。说汉语的人在说“两个苹果”时,在“苹果”后面不加标记,说英语的人却要加一个多数标记。如果按持上述观点的人从一般思维出发,既然已经是“两个”了,自然不是“一个”,加上标记是多余的。想来思维时是不必使用标记的,否则中国人的“两个苹果”与英国人的“两个苹果”就无法沟通了。是不是可以说汉语的“两个苹果”比英语的“两个苹果”的表达法,更符合“共性”呢?语言是根据语言思维来创造的,加不加标记与当时的认知、文化、历史、心理甚至习惯等各种因素有关,中国人不加,图个简单;外国人加,也许着眼准确,很难说清道理,评述优劣的。因为他们决定于语言思维方式,而不是决定于一般思维机制。可见,一般思维机制大家是一样的,而语言思维和思维方式却是不同的。

正如上文所述,语言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思想,因此人类是根据一种思想去为另外的思想“编码”的。思维方式作为思想当然可以借鉴、移植、渗透和改变。当前流行的说法如改变线性思维为立体思维,改变实物思维为系统思维等,大家学习逻辑学、认知科学和辩证唯物论等思维的方法,想改造或改变的是思维方式,预期能获得符合客观存在的正确思想,而不是想改变思维机制。事实上思维机制是不能改变的,因为改变思维机制要改变硬件,即人的大脑,至少目前的科学水平还做不到。语言思维方式当然也不能例外,是可以借鉴、移植、渗透和改变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7 11: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过类似的问题。
现场回放:您打算让孩子几岁学外语?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32148#1502683
提上来等着拍砖。


不知道的事情太多,语言与思维的问题想着想着就向不下去。
不过一直对这样的话题感兴趣。
貌似言之凿凿的背后,自己也发现事情的另外一面,若要展开,却已经无力。

--------------------------------------------------------------------------------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以下所述,均为个人感受,并没有去查考理论依据。
1、学好母语很重要。
学一种外语,就是学一种思维方式。先用母语为孩子彻底格式化。【母语:在国内貌似普通话与方言/民族语言可以同时进行】,一直羡慕那些以客家话,潮州话,广东话,上海话,朝鲜族语为母语的学生。孩子将来可能到外地读书,有种地域认同感,或归属感也很重要。家长应该有意识确定某一语言作为孩子最自然思维方式。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句两句话说不清楚。学日语的学生,和学英语的,学德语的学生学到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看到好朋友学日语的同时,居然学出来很多俺看不惯的东西【俺是对日本有不友好态度的那一拨人-有反日情绪】,让俺意识到,语言可以改造一个人,被改造到什么程度因人而异。【象Dasha般学n种语言,属于特例】。

我个人是以行为方式来判断人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直接影响行为方式。行为方式在人类这个群居社会,如何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影响。

若以环境论而言,父母为中国人的孩子在美国出生长大,在家说汉语,出去说英语。我有种担心,双语并行是否会造成孩子的思维混乱的矛盾-也许不是语言层面的问题,孩子内心本身的矛盾和困扰外人可能很难了解。所以有时在想,华人无法融入美国社会,双语思维是否在作祟?有些问题仍需专家解决。我的想法也许很片面。但靠举例说明貌似还不能够说服我,因为总会找到反例来回应。

对儿童教育专家所说,n岁是学习外语最佳年龄,我一直持保留意见。
我倾向于把外语作为工具,不必强求达到或接近native speaker的水平。个人看法;思维方式决定知识水准,不是外语本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7 17: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homestudy于2008-04-17 11:30发表的 :
看到好朋友学日语的同时,居然学出来很多俺看不惯的东西【俺是对日本有不友好态度的那一拨人-有反日情绪】,让俺意识到,语言可以改造一个人,被改造到什么程度因人而异。【象Dasha般学n种语言,属于特例】。
.......

我还是倾向于认为是语言所负载的或者与之伴生的东西(习俗、文化、审美等等)还有跟别人的交流影响人更多一些,学日语改造人,看日剧、跟日本人聊天也一样改造人的。这里头因素太多,我总体上是不支持语言决定论的,但日语方面还没啥体验(快忘了的五十音图大概还不能影响我的思维方式,呵呵),以后拿自己做做实验好了。
不知道学日语而仅仅钻研毛选日文版的同志是否存在,如果有大概是个可供对比的样本,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7 19: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最近在看一本书,其中讲到了数学思维,对人分析能力和态度方面的影响,所以想九九表这样的小玩意,恐怕也会多少影响一点人的思维的。

看妹尾河童的游记,其中谈到他在意大利讲汉字的构造,意大利人似乎很感兴趣,并认为汉字很形象。

前些日子在思考中国古代诗歌和外国诗歌的不同,贴过来。

诗人的忧愁,往往呈现一种连续性,这种连续性所表现的是一般是某种情感的状态和程度。这里涉及的方法是把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的形象。这似乎涉及了,中国诗歌的一个主要特征。这个特征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所表现的往往是有共性的情,这种共性是普遍的、稳定的情。也就是说,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有两个方面的约束,一抒情往往是可以公开的,二所要表现的大多是每个人都能经历的比较清晰的情。什么叫比较清晰的情?思乡、离别、欢乐、志气、友情……这些都是比较清晰的。因为中国人过的是一种心灵的生活,而诗歌是“情动于衷而发于外”的,所以追求普遍的、稳定的情感则是中国诗歌有别于外国诗歌的一大特征。外国诗歌是被归在“美学”范畴中的,因为外国人没有“心”这个感念,所以他们不讲“心灵”而讲“美学”,“美学”注重的是“感觉”——美学本身也可叫做感觉学。谈到感觉,那每个人之间就个不同了,因此,外国诗歌其实是在个人感觉的独特性上建立起来的,虽然好的诗歌必然要引起读者的共鸣,但在外国诗人来说,独特却是第一位的。正是因为外国诗歌重视感觉的表现,而这种感觉又是独特的,所以外国诗歌中所要表达往往是一般读者所没有经历过的“感(感受、感觉)”。对于我们东方人求“实有”的“心灵”来说,外国诗歌往往是“务虚”的。对于这一点,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中国人在谈婚论嫁时,往往注重实际的条件,经济状况,人品长相,门当户对这些都是主要参考指标,这些指标是实有的,谈到“务虚”时,往往问“你到底爱不爱他(她)”,其实这个“爱”就是一种稳定的情。而西方人则相反,他们谈“爱”只是追求一种浪漫的“感觉”。当然,如果要细说,恐怕涉及的内容会更多,我也不一定能说清楚。
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日常所说的“情感”其实不是一回事。中国古代诗歌重情,白居易说过诗是“情根,苗言,华声,实义”,就是这一般的规律。又因为我们能“人同此心”,所以中国诗歌是要公开化的。但也是有特例的,因为中国古代诗歌中也有以“感”为主的诗歌,例如,李商隐的诗歌其实有很多是以感觉为主的,这种感觉因为其独特和务虚,所以后来的人无法还原,这就形成了一首《锦瑟》的多主题现象——这其实我们“求实有”的思维定式造成的。同理,我相信,外国诗歌也会有以“情”为主的诗歌(但不会是主流)。不过,大家记住“中国古代诗歌侧重‘情’,外国诗歌侧重‘感’就可以了。一般情况下,用这个原则去区别中外诗歌总能有点收获。


我想如果往前追,可能会追到文字上去,但不知道这个方向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7 19: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homestudy于2008-04-17 11:30发表的 :
想过类似的问题。
现场回放:您打算让孩子几岁学外语?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32148#1502683
提上来等着拍砖。

.......


关于这个问题,这里也有些看法,就不转过来了。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499191

最近听说一个儿童在幼儿园时学了英语,上小学后,怎么也学不会汉语拼音。(未经查实。)不知道小学语文老师是否遇到过这种情况。

不过似乎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第二语言能力培养似乎在十四、五岁时关闭。制于究竟如何一切还在探索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8 00: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和思维这个话题确实把握不了了。
有些零零散散的想法,都无法成系统。没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前,总感觉话题空泛。

我倾向环境决定论,如何定义环境,却又力所不逮。哈哈。想法中包括了parivraj所言习俗、文化、审美。

日韩敬语多多,长幼尊卑,阶级差异还想以说点什么出来。

去趟云南,看了些佤族解放后从原始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方面的历史,当地也看看了。也会有些想法。

还有男女思维差异怎么解释?
没事看看星座,发现思维方式也有天生的可能。
两个姨姐,姨妹都是天蝎座。思维方式有惊人的一致处。
语言表达方式上,我总结为“中国法系”——假定你有罪。
惯常使用句式为:你是不是……
比如你是不是中文系毕业?,你是不是昨晚和那谁谁在一起。这肯定是你干的。
我定义的“欧美法系”表达方式为:你哪个系毕业的?昨晚你和谁在一起?这是你干的吗?

知道我脑子有多乱了吧。以后再看点啥书,没准又有啥新想法了。



与 fenglong88兄在幼儿双语教育方面有不谋而合之处。
不知所荐之书《无用术:古文的智慧和力量》有无电子版,渴望一阅。
数学问题前几日也跟朋友说起,虽然不记得数学学过什么了。数学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我跟朋友都是认同的呵呵。

车车传的文章也下了,有空认真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8 09: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有名的美国心理学大师佛洛姆(Erich Fromm,一九00—一九八O)说过,人的情感与思想,唯有那些通得过语言、逻辑、禁忌三重过滤的,才能被人意识到;否则只能停留在知觉以外,构成无意识。P3
语言文字本是人们创造的,创造者靠的是思想,创造的目的也是为了表达思想;但创造出来以后,它竟成为一种规范规范着人们,使你很难产生已有语言以外的思想。于是乎出现这么一种习焉不察的怪事:你有一个想法,用一句话或一席话把它说出来,看起来是你在说话,究其实,你这一个想法是由现在的语言规范铸成的,无法逃逸其外(用佛洛姆的话来说,意识通不过语言的筛眼时,将变成无意识);于是,这就不是你在说话,而是话在说你!当然,也许你可以另外发明一些非现有的语词甚至一套语言,以摆脱“话在说你”的制约和荒唐,像许多行话和黑话那样,但那只不过是躲避掉某一种话在说你的困境而已,与此同时,你已心甘情愿地落在另一种话的牢笼中了。P4
                                                      ——庞朴.白马非马:中国名辩思潮.新华出版社:1993.
问各位好(呵呵,神出鬼没的homestudy啊),配合大家用转帖法回答的风格,我就转自己的读书笔记一则吧,不作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3 14:04 , Processed in 0.482775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