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711|回复: 2

[【文史类】] 香香公主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3 01: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庸先生的《书剑恩仇录》书末,陈家洛与群雄在回人的指引下来到香香公主墓前,准备将她的玉体移葬翡翠池,岂料掘圹只见香魂无踪,只遗一滩碧血,一块温玉。众人惆怅良久,唏嘘不已,正当搬土填坟之时,一只玉色大蝴蝶在坟上蹁跹起舞,引得陈家洛睹物思人,有感而发,提笔蘸墨,先写了“香冢”二字,继而略一沉吟,写下铭文一首,其词曰:
  “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这段文字缠绵悱恻,沉痛哀婉,读之令人肠断,掩卷遐思,神飞意驰,不能自已。以致许久之后,还常常翻阅,心默诵之,既长太息于其情不可灭,又有感于金庸先生文字之美。
  近日寻览旧书,信手一翻,忽于一清人笔记中发现一段记载,说得正是“香冢”的来历。金庸先生笔下令我辗转反侧,吟诵不休的一首短铭,竟然借鉴自此处,今日之我方知浅薄,不禁有恍然之感,现将这则笔记抄录于下,以飨同好:
  京师南下洼之窑台,在陶然亭东,其地有香冢、鹦鹉冢。相传香冢为张春峐侍御瘗文稿处,鹦鹉冢则瘗谏草处也。香冢铭曰:“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烟痕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又诗云:“萧骚风雨可怜生,香梦迷离绿满汀,落尽夭桃又秾李,不堪重读瘗花铭。”
  后生如我,终于有幸于一百几十年后拜读此文,寂夜遥想,举杯邀月,与古之性情中人悠然神交,真不枉为此铭一恸!
  按,香香公主的故事显而易见脱胎于香妃的传说。据野史记载,清乾隆年间,回疆天山脚下有个奇女子,不但容颜娇美,而且体生异香,如兰似麝,令人沉迷难舍,人们都称她为“草原上的明珠”。这个令人着迷的姑娘名叫沙天香,出生在天山南麓的阿克苏。后来沙天香嫁给了巴图尔汗国的年轻国王霍吉占,是为香妃。
  当时新疆以天山山脉为界,北疆大部分地区为剽悍的蒙古人所据,他们野心勃勃,不服管束,多次挑起战端。南疆的巴图尔汗国则一直拥护清廷,经常接待清廷的使臣。其中有的使臣曾有幸一睹香妃的容貌,惊为天人,回京之后大加渲染,交赞不绝。乾隆皇帝闻言怦然心动,秘嘱出征北疆的将军兆惠:“朕有意一睹南疆香妃芳容。”兆惠心领神会,剿平北疆叛乱之后,在回师路上,出其不意,一举荡平巴图尔汗国,掳香妃还朝。乾隆得此一妃,果见其不同凡响,欲求亲近;香妃却暗藏匕首,只求以死明志,绝不愿被玷污。乾隆因此食不甘味,夜不安寝,引起了汉族宠妃银妃的嫉妒。女人的妒火能烧死一头大象,银妃害怕失宠,便向皇太后屡进馋言,说香妃暗藏匕首,以图对皇上不利。三番五次,皇太后听得多了,不免起疑,为了大清的江山,宁可错杀,决不放过。趁乾隆前往郊外祭天之机,赐香妃三尺白绫,一烬香魂就此断绝。
  此外,据史料记载,另有一个香妃,与乾隆皇帝甚是相得,封为容妃,琴瑟和鸣,一直活到五十余岁才去世,葬于清东陵。她生前居住的宫室,是乾隆皇帝专为她在圆明圆内修建的,仿伊斯兰风格,极尽烜妍,只可惜后来付之一炬,后人不得一见。小子曾在一本书内的彩页上见过当时西洋人为香妃画的一幅小像,容貌清秀,与汉人女子无异,并不象某些书中渲染的那样,碧眼高鼻,颇多西域人的特质。
  两个香妃,此“香”是否彼“香”,犹如水中望月,镜中窥花,不勘追问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3 21: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香香公主,又叫香妃,她的故事历来非常迷人。传说她“玉容未近,芳香袭人,即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别有一种奇芳异馥,沁人心脾”。是新疆回部酋长霍集占的王妃,回部叛乱,霍集占被清廷诛杀,将军兆惠将香妃生擒送与乾隆。但香妃心怀“国破家亡,情愿一死”之志,始终不从乾隆,最后被太后赐死。死后,将其运回家乡安葬,故新疆喀什有香妃墓。

  关于香妃的传说,如此纷纭复杂,那么,历史上真正的香妃究竟怎样呢?以现在一般公认的观点,香妃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容妃,他是新疆伊斯兰教上层和卓家族的后裔。乾隆二十三年,和卓家族的一支--霍集占发动叛乱,香妃的书数额色尹及兄长图尔都率部配合清军平叛。次年,香妃随图尔镀进京,入宫并被封为“和贵人”在宫中的身份列为主位,是统治者身份。这不仅仅是乾隆帝宠爱一个妃子,更重要的是清廷对维族上层进行笼络的目的。与各少数民族联姻,历来是清廷加强对各民族统治的手段之一。当然,从香妃的经历来看,他无疑是乾隆较宠爱的一个妃子。

  与传说中香妃奉太后之命赐死的情形恰恰相反,事实上,奉太后之命,乾隆二十六年底,香妃有贵人晋升为嫔,三十三年下又由嫔晋升为妃,称为容妃。太后于乾隆四十二年去世,容妃死于五十三年,他当然不会是太后赐死的。由于乾隆后期不设皇后,香妃在诸妃中位居第三,地位很高。香妃在宫中享有特殊待遇,乾隆帝注意照顾他的民族习惯,他在宫中长期穿着维吾尔族服装,保持维族饮食习惯,宫中专设了维族厨役,以保证她的特殊需要。每逢赏赐,他得到的哈密瓜一类的西北贡品较一般妃嫔为多。乾隆三十年春,他以嫔的身份与皇后等一起随同乾隆下江南,游历了苏州杭州等地,一路上她所得的赏赐均为清真食品技术与伊斯兰教习俗的物品。除这次随驾南巡外,容妃还多次随乾隆出巡,乾隆三十六年,随驾东巡,游历泰山曲阜;四十三年七月,随驾赴盛京,曾到沈阳故宫等处。拜谒过清太祖努尔哈赤陵。从出巡纪录来看,容妃地位在不断提高,所得赏赐不断增加。频繁的随驾出巡本身,也说明她深得皇帝宠爱。

  与传说中香妃早死的情况相反,香妃实际活到五十多岁,现在人们已经找到她四十岁千秋,五十岁千秋时宫中赏给她的大量物品的纪录,乾隆五十三年四月,香妃病死于宫中,葬于河北遵化清东陵,出土的花白发辫也说明她的年龄。

  香妃及其家族,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也正因为如此他受到人们尊重和传颂。而美丽的香妃传说也称为民族团结历史上动人的一页。

  据传闻,乾隆中叶,清军入回疆,定边将军兆惠俘获一回部王妃,此女子天生丽质,更奇的是她身体会散发异香,人称香妃。乾隆帝对她大为倾心,执意纳之为妃,为讨其欢心,特在西宛建造一座宝月楼,供香妃居住,并常亲临探视,希其顺从。然而香妃性格刚烈,誓死不从,并身藏利刃,表示不屈决心,还时常因思念家乡凄然泪下。皇太后得知此事,召见香妃,问她:“你不肯屈志,究竟作何打算?”香妃以“唯死而已”相答,太后说:“那么今日就赐你一死。”香妃顿首拜谢,于是趁乾隆帝单独宿斋宫之际,命人将香妃缢死。太后处死香妃的原因,除了上述为成全其名节外,另有说是太后担心自己的儿子弘历(即乾隆帝)为香妃所害,还有说由于香妃受乾隆帝宠爱,诸妃妒忌,向太后进谗言,太后听信谗言而加害香妃。香妃死后,乾隆帝悲伤不已,最后以妃礼将其棺椁送往故乡安葬。此说在清末民初流传颇广,出现不少叙述香妃故事的戏曲说唱、小说诗歌,绘声绘色,凄婉动人,使不少人对香妃传闻信以为实。1914年故宫浴德堂展出一幅以《香妃戎装像》为题的清代女子戎装油画像,于是传说更甚。

  有人指出,有关香妃事迹仅为传说而已,并非历史事实,根本不存在香妃其人。乾隆帝先后有嫔妃四十多人,只有容妃和卓氏来自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回部,一般认为她就是传说中附会的香妃,但实际上容妃并不是被掠进宫的。和卓氏是秉持回教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九月十五日,属和卓旗。乾隆二十五年(176O)二月,定边将军兆惠平定回部,和卓氏亲属因配合清军作战有功而受封,并到京师定居,和卓氏也随同到京师。后和卓氏被选入宫,乾隆二十七年五月被封为容嫔,乾隆三十三年六月,晋升为容妃,时年三十五岁。容妃深得乾隆帝宠爱,曾随乾隆帝东巡、南巡,特允于宫中着本族服装,专配回回厨师。自乾隆五十年起,容妃因病很少于宫中露面,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病故,年五十五岁。史籍与档案中,也未见容妃有体散异香的记载,更无被皇太后赐死的结局。可见,容妃并无传说中香妃的曲折经历,她不是香妃。另外,有史料证明,乾隆帝下令在西苑建宝月楼的目的不是为容妃(或称香妃),从时间来看,宝月楼建在容妃进京之前,当时乾隆帝怎么知道和卓氏进京并能为己所爱?那幅清代女子戎装像的命名,也是极不可靠的。所以香妃事迹纯属子虚。

  此外,关于容妃墓的地点,一为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一为河北遵化县东陵。容妃一人怎葬两地?传说当年容妃去世后,其遗体由灵轿运送到喀什噶尔东北郊的伊斯兰墓群下葬,一架”驮轿”还停放墓侧。河北遵化县马兰峪清东陵裕妃园寝中,亦有一座容妃墓。1979年10月被发掘,地宫有两个券堂组成,均为拱券石结构。在金券的宝床上,停放一红漆棺木,棺帮为盗墓人砍开一大洞,棺中已空,棺头正中有数行回文文字,意为“以真主名义……”棺木西侧有一头骨,西北角又有一根八十五厘米长的花白发辫、青缎衬帽、包头青纱等,还有一些龙袍残片和几件织物,织物上织有“江南织造臣成善”、“苏州织造臣四德”等字样,

  墓中还存有如意、荷包、珍珠、宝石、猫眼石、钻石等。棺头文字表明墓主为伊斯兰教信徒,龙袍和猫眼石等证明其身份为妃子,由花白发辫推断死者为五十五岁左右,织物上“四德”、“成善”皆为乾隆五十三年的织造官,可见这才是真正的容妃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3 21: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香香公主与香妃

  (取材自苏〖基着之《金庸的武侠世界》第一章 书剑恩仇录)文/苏〖基

   美艳圣洁睥睨当世/迤逦宫廷路歧异/一代尤物委为尘土

   很多小说读者以为:《书剑恩仇录》里面的香香公主,就是清宫中最受乾隆
宠幸的香妃。这个问题,金庸在《书剑》後记里肯定的说:「香香公主不是传说
中或历史上的香妃,香香公主比香妃美得多了。」作者本人说不是,当然就一定
不是的。

  不过,细读《书剑》中关於香香公主部分,总多少令人感觉到香妃影子的存
在,因而才有香香公主是香妃问题的提出;但又有不少地方,两人的际遇完全不
同,所以,她们有无关系?是否同一人?这是饶有兴味的一个话题。

  同是回族掌教之女相似的部分,也就是从香香公主身上出现香妃影子方面,
第一是她的出身。小说中的香香公主,为回部首领木卓伦的女儿,後来入清宫,
乾隆要爱她,她宁死不从。而历史上则有容妃,是回族里最尊贵的掌教之女,《
清史稿》后妃传记有:「高宗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札麦女。」又唐邦治的
《清皇室四谱》中,后妃谱也载:「容妃和卓氏,台吉和札麦女。」「和卓」是
回语中「掌教」的意思,有的译为「和卓木」或「和札麦」。由此两相对照,可
以想像回部首领木卓伦,可能为掌教和卓木,而木卓伦的女儿香香公主,自可影
射是「和札麦女」了。何况,穷高宗乾隆一朝,就平定回部一次,也没有第二个
回部掌教之女入宫受宠,这是第一个相似之处。

  至於稗官野史中,则说香妃是回部和卓木霍集占的妃子,大将军兆惠平定回
疆时,将她生擒献於乾隆,这与小说中写香香公主出自回部,也有几分接近,只
是首领之女,变成掌教的妃子了。

  都「生而体有异香」第二个相吻合处是传说中的香妃,「生而体有异香」。
而看小说里的香香公主,也是身体有香味,在《书剑恩仇录》里写她体香部分,
至少有叁处:一在沙漠中红花会舵主陈家洛与她初邂逅时,她对陈家洛说:「有
许多许多好看的花,开在草地上……我宁可不吃牛羊,也要吃花。」陈家洛坐在
她身边,「只觉得一阵阵淡淡幽香从她身上渗出,明明不是雪中莲的花香,也不
是世间任何花香,只觉淡雅清幽、甜美难言。」其次是她向陈家洛说:「想是因
为我爱吃花,所以自幼身上就有股气味,你不喜欢吗?」再一处为她当回族使者
,到清军大营去送应战之书,当兆惠的亲兵过来接书信时,「走到她跟前,忽然
闻到一阵甜甜的幽香,忙低下头,不敢直视。」试想沙漠中的回族同胞,不可能
个个少女都「体有异香,不假薰沐」的。以今天的沙漠国家来说,由於水源缺少
,居民较少沐浴,为了防止体臭四散,每人〖的香水特别多,但在叁百多年前,
恐怕没有香水这种进步的产品,则回族居民要有味道的话,应是异臭,不可能是
「甜美难言的淡淡幽香」。因此,得天独厚的香妃与香香公主两人之间,应不能
说毫无关连,她应有她的影子在。

  阿娇藏诸「宝月楼」第叁是小说里的香香公主入宫後,乾隆为了讨好她,特
盖了一座「宝月楼」让她住,「那楼画梁雕栋,金碧辉煌,楼高五层,甚是精雅
华美。」而历史上的香妃,乾隆也於二十叁年盖一楼给她住,也叫「宝月楼」,
其立意是〖於香妃与宫中之人言语不通,习惯和嗜好与中土之人有别,不愿令她
与其他嫔妃住一起而造成不便,故而特别在西苑中造一座宝月楼,以作藏娇之所


  为香妃兴建的宝月楼,当其〖好之後,乾隆还作有〈宝月楼记〉一文说:宝
月楼者,介於瀛台南岸适中,北对迎薰亭,亭台皆胜国遗址,岁时修葺增减,无
大营造。顾液池南岸,逼近皇城,长二百丈许,阔以四丈计,地既狭,前朝未置
宫室。每临台南望,嫌其直长鲜屏蔽,则命奉宸,既景既相,约之〖〖,鸠工戊
寅之春,落成是岁之秋。

  为〖回营慰乡思第四为回人礼拜堂和回子营的建〖。在《书剑恩仇录》小说
中,先是乾隆召陈家洛到宝月楼相见,他登高西望,只见「里许的地面上全铺了
黄沙,还有些小小沙丘,仔细看来,尚看得出拆去亭阁,填平池塘,挖去花木的
种种痕迹。」又「黄沙之上,还搭了十几座回人用的帐篷,帐篷边系着叁头骆驼
。」另有香香公主自己之所见,她「向外一望,只见一片平沙,搭了许多回人的
帐幕,远处是一座伊斯兰教的礼拜堂,心里一酸……。」这是为讨好香香公主,
特地营建,以慰其思念故乡风物之情。

  小说这麽写,而在历史上,乾隆也确有回风教堂及民舍之构〖,与宝月楼望
衡对宇,构图形式都与回部相同。孟心史先生着《香妃考实》,据乾隆的宝月楼
诗意,还考证出回子营(俗称红帽回回)的兴工,与宝月楼同时,他并指陈回营
及回式教堂,都是在稍慰香妃的怀土之情,是「因宠而破例之至」。

  另吴相湘据清内务府档册撰《香妃考实证补》,也对回营和回式教堂等建〖
有所补充,惟他认为,乾隆是基於「因其教以和其众」之治回原则而兴建,是处
理回务的一种政治上的手段。

  他并以「穿戴」档指出,在乾隆二十七年香妃受封为嫔时,入宫已五六年之
久,而乾隆仍容许她穿回回衣冠,这一空前特例,「正确之解释,应为高宗尊重
回回人特有宗教生活风俗习惯之一种举措,其着眼乃在便於实施对回部之怀柔政
策,清廷虽以兵力夷平其政治组织,但不能以一纸诏令,完全改变其传统文化宗
教信仰风俗习惯。」不特此也,吴相湘又引用《咸安宫官学卷》,举出乾隆在宫
中特设官学,教导宗室弟子专学回语,是则他对於回部,虽马上得之,但不以马
上治之,至为明显。从而回营、教堂、宝月楼等诸建造,也自非专供香妃凭栏远
眺以慰乡思为目的了。

  且不论乾隆的立意为何,最重要的,一个不移的事实是,他为了香妃这个美
丽的女子,盖了上述那些具有回风的建〖物,而小说中的香香公主,也受到这种
礼遇,加以两人又都是回部首领之女,都生而体有异香,这些情节凑合起来,就
令人想到香香公主是照香妃写的,香香公主就是香妃。这是小说人物与历史人物
间,从其相同点言。

  但两人之中,也有绝对的相异处:美艳圣洁睥睨当世首先是姿色方面,金庸
说「香香公主比香妃美得多了」,这点绝不夸张。清宫中的香妃,外表自然不会
太差,否则何能在众多佳丽中,独邀帝王宠幸。但清史里对此没有记载,读者无
法知道她的美。

  可是香香公主就不同了,她的动人心魄的美艳绝伦,读者都能想像,而且讲
得深入一点,透过金庸的笔尖,几乎是叫人可以看得见的。金庸写过十几部小说
,出场的美丽女子不能谓少,但着力描写,塑造出像香香公主这麽艳丽不可方物
的女子,只有《鹿鼎记》里那个「微笑时神光离合,愁苦时楚楚动人」,「嫣然
一笑,登时百媚横生」的陈圆圆,其他的,都不足以相比拟,就是《神雕侠侣》
中的小龙女,也及不上香香公主之美。

  看《书剑恩仇录》对香香公主的描绘,陈家洛初见她的情景是:「青翠的树
木空隙之间,露出皓如白雪的肌肤,漆黑的长发散在湖面,一双像天上星星那麽
亮的眼睛凝望过来,心想凡人必无如此之美,不是水神,便是天仙了。」「她舒
雅自在的坐在湖边,明艳圣洁,仪态不可方物,白衣倒映水中,落花一瓣瓣的掉
在她头上、衣上、影子上。」又陈家洛带她去游长城,在弹琴峡里,她下去洗澡
,那时候,「在水声淙淙的山峡中,金黄色的阳光照耀着一个绝世无伦的美丽胴
体,陈家洛只觉得一阵晕眩,不敢正视,但随即见到她天真无邪的容颜,忽然觉
得她只不过是一个叁四岁的光身婴儿,是这麽美丽,可是又这麽纯洁,忽想:『
造出这样美丽的身体来,上天真是有一位全知全能的大神吧!』心中突然弥漫着
崇敬感谢的情绪。」而这只是小场面而已,她的美,还有在千军万马中夺人魂魄
的力量。一次是她随陈家洛要去找她父亲,路上碰到清军与回部对阵,避之不及
,索性在两军中缓缓而行,那时候「清军官兵数万对眼光凝望着那少女出神,每
个人的心忽然都剧烈跳动起来,不论军官士兵,都沉醉在这绝世丽容的光照之下
。……便似中邪昏迷一般,人人都呆住了。」「只听得当〖一声,一名清兵手中
长矛掉在地下,接着,无数长矛都掉下地来,弓箭手的弓矢也收了回来,军官们
忘了喝止,望着两人的背影渐渐远去。」另一次,她代表回族到满清大营送信,
兆惠的亲兵走过来接信,「突然眼前一亮,只见一双洁白无瑕的纤纤玉手,指如
柔葱,肌若凝脂,灿然莹光,心头一阵迷糊,顿时茫然失措。兆惠喝道『把信拿
上来』,那亲兵吃了一惊,一个踉跄,险险跌倒。她把信放在他手里,那亲兵漠
然相视,她向兆惠一指,轻轻推他一下,那亲兵才把信放到兆惠案上。」接下去
,兆惠因见那亲兵神魂颠倒,喝令几名军士把他砍了,首级示众,她想到那亲兵
为她而死,望着他的头,眼泪一滴一滴的落下。而其他清军呢?「帐下诸将见到
她的容光,本已心神俱醉,这时都愿为她粉身碎骨,心想:『只要我的首级能给
她一哭,虽死何憾?』兆惠见诸将神情浮动,正要斥骂,那斩杀亲兵的军士见她
愈哭愈哀,不禁心碎,叫道:『我杀错了,你别哭啦!』拔出佩刀在颈上一勒,
倒地而死。」这是高到第几重境界的美呢?论人间绝色,岂能再找出第二个?清
宫里香妃的容颜如何,史书语焉不详,但一定比不上她,所以香香公主和香妃不
一样。

  迤逦宫廷路歧异其次是入宫,香香公主和香妃不一样。

  香香公主之入宫,据《书剑》所述,是在回部被清军征服之後,她「为兆惠
部下所俘。兆惠知道皇帝要这女子,於是特遗亲兵,香车宝舆,十分隆重的送到
北京皇宫。」查回部与清兵的抗争,始於乾隆二十一年,最重要的一仗,就是小
说里由霍青桐指挥的「黑水营之围」,从乾隆二十叁年十一月到翌年叁月,围了
四个月,但後来清兵自南疆增援,回部全军尽没,时为二十四年秋天。回部平定
,香香公主才被俘送入京,路上要走不少时日,估算她入宫时间,总在乾隆二十
五年之後。

  至於香妃,不仅不是被俘入朝,而且时间也更早。仅从乾隆的〈宝月楼记〉
看,楼成於戊寅之秋,戊寅为一七五八年,乾隆二十叁年,可见早在这个时候,
香妃已在宫中了。

  再说入宫时的身分,这又牵涉到回部的政情了。在清初,回部的和卓木(掌
教),名叫玛罕木特(可能为通称的穆罕默德之音误),被准噶尔羁徙於伊犁,
他的长子布罗尼特及次子霍集占也被囚。待乾隆二十年敉平准部,马罕木特已死
,乃将他的二子释放,回到回部,做回部首领,大哥布罗尼特称大和卓木,弟弟
霍集占称小和卓木。而香妃,她是老和卓木玛罕木特的女儿呢?或是大小和卓木
的女儿?均不可考,仅知她为和卓氏,出於和卓木之家而已。

  孟森写《香妃考实》,从时间和清乾隆朝政象推究,判定香妃入清,当在未
与回部兵戎相见之前,可能就在乾隆二十年,他的理由是:「两和卓由准得释时
,以乞恩於中朝而进其女,非叛後以俘虏入朝也。」据此项考断,可了解香妃是
香妃,香香公主是香香公主,泾渭至为分明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歧异处,是两人入宫後际遇的差别。

  香香公主被俘後献入宫,不肯屈从乾隆,她只记着与红花会舵主陈家洛之爱
情誓约,为了保住清白,她把自己衣衫用线密密缝住,乾隆若要对她用强,她身
怀利刃,随时准备自裁。後来陈家洛被召入宫,与她相见,他为了汉家匡复大业
,为了要乾隆把满清赶出关外,做汉人的皇帝,劝她顺从乾隆,她在万般凄苦中
答允了,她说「你要我做什麽,我总是依你。」殊不料在答应了之後,她发现乾
隆根本是骗人的,一时「悔恨达於极点,险些晕倒」。最後,她到清真礼拜堂里
,跪在地下,从衣袖中摸出短剑,刺进她自己「那世上最纯洁最美丽的胸膛里」
,一代红颜,香消玉殒。

  际遇两不同可是历史上的香妃,其人生旅程和下场,却一点也不悲惨,与香
香公主相较,实有天渊之别。在此,先介绍两则清代有关香妃的传说:传说之一
是:香妃为回族和卓木霍集占的妃子,回部讨平後,被将军兆惠俘虏,献给乾隆
。她平日居於宫中,意色泰然,像是不知亡国之恨,唯对於乾隆,冷若冰霜,百
问而不一答,碰到乾隆招呼宫人准备用强时,她即拿出刀子说:「国破家亡,死
志久决,皇上如强逼我,则正遂我志。」她意志坚不可移,乾隆始终拿她无法。

  後来碰到圆丘大祀,乾隆赴斋宫斋戒,太后钮祜禄氏召香妃至慈宁宫对她说
:你既不肯屈志以从皇上,到底做什麽打算?她回说:有死而已。太后说:既然
这样,今天就赐你死好吗?她听了,顿首拜谢说:太后竟肯成全我的素志,恩同
天地,我在九泉地下,也感念不忘。於是太后令从人把她引带到别室缢死。

  传说之二是:香妃入宫数年後,被封为「贵人」,继受封为「容嫔」,乾隆
叁十叁年,又蒙恩晋封为「容妃」,其受宠幸程度,後宫佳丽叁千,无一人堪与
比拟,一些被冷落的嫔妃乃向太后钮祜禄氏进谗言,遂被赐死,不是为抗拒皇命
殉节的。观内廷供奉郎世宁画的「香妃行乐图」和杜士元笔记,均可以作佐证。

  上述两种传说,正确的成分少而不副事实的地方多。

  《清史稿.后妃传记》称:「高宗容妃,回部和札麦女,初入宫号贵人,累
进至妃薨。」唐邦治的《皇室四谱.后妃谱》说:「容妃和卓氏,初入宫赐号为
贵人,乾隆二十七年五月,以克襄内职,册封容嫔,叁十叁年十月,晋容妃,五
十叁年戊申四月十九日卒。」又《文献通考.帝系考》中,所记香妃晋封经过,
也与清皇室四谱相同。

  《清实录》乾降叁十叁年记说:「六月辛酉,谕奉皇太后懿旨,庆妃着晋封
贵妃,容妃着封为妃。」同年乙未十月又书:「命大学士尹继善为正使,内阁学
士迈拉逊为副使,持节册封容嫔霍卓氏为容妃。」上述这些封赏,加上建造供回
民居住的回营、伊斯兰教堂及宝月楼等,可见乾隆为博得美人欢心所下的功夫。
尤其宝月楼落成後,他临幸的时间很多,从乾隆二十四年起,亦有许多诗作,看
他「屏文新弗禄,镜影大光明,鳞次居回部,安西系远情」句,可知其是讨好香
妃,才有回式屋宇的建〖;而「楼名宝月有嫦娥,天子昔时曾见之」,以及「轻
舟遮莫岸边维,衣染荷香坐片时,叶屿花召云锦错,广寒乍疑是瑶池」,则把她
当做月里嫦娥,是天上仙子了。

  更重要的,香妃死於乾隆五十叁年四月十九日,而乾隆五十六年的宝月楼诗
,犹有「液池南岸嫌其远,构似层楼居路中,卅载画图朝夕似,新正吟咏昔今同
」。孟心史认为此诗很有悼亡意味,所谓画图,为楼中主人之图,绵长的叁十年
依然朝夕求其相似,而吟咏昔今同者,为追悼物是人非况味了。这样子的眷恋情
深,历叁年而未已,可以想像香妃之蒙宠幸,当冠绝後宫。所以传说中所谓她念
念不忘要手刃乾隆,以报君父之仇,以及说她倔强不屈、抗节以殉等,自然不足
采信。至於说她为太后赐死,则乾隆太后以八十六岁的高龄,在乾隆四十二年就
去世了,她比太后迟十一年才死,何来太后赐死之事呢!

  一代尤物委为尘土香妃死後,葬於裕陵惠皇贵妃园寝;但传说谓在都城北京
南下洼,陶然亭东北有一冢,即为香妃所葬处,惟不知何人题为「香冢」。

  传说不知何人所题,而看小说,则知为陈家洛题。另传说中的香冢傍立之碣
文,也被金庸引来写入《书剑恩仇录》,即陈家洛祭拜香香公主坟墓所撰的:浩
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
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由上面的叙述,可见香香公主与香妃之间,彼此关系之错综复杂,有相像处
,更有截然不同处。到底她们是不是同一人?爱好《书剑恩仇录》的朋友,可以
自由的去想像,可凭自己的意思给予定位。

  而不管香香公主是不是香妃,把史上有关记载及综合前人考证所得,拿来与
小说情节作一比较,我们发现金庸笔下的香香公主喀丝丽,要比清宫里的香妃可
爱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8 00:24 , Processed in 0.308263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