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698|回复: 24

[【文史类】] 第一届书香满园读书交流赛分季赛之八——我读《论语别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1 22: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届书香满园读书交流赛分季赛之八——我读《论语别裁》




我读的是这个老版本,精装,上下册

作者: 南怀瑾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1990.9第一版
页数: 933
定价: 15.60




简介,这个不是我写的,估计是书商写的:

《论语别裁》是关于《论语》的讲演录,是台湾学者南怀瑾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而撰成的。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义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阐发。尤为新颖的是,作者将对原文的串讲撮编为一个个历史故事,蕴意深邃而妙趣横生,这在众多的《论语》章疏中是别具一格的。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编集的《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重要儒家经典。自西汉以来,《论语》所表述的孔子学说,迅速扩展,其影响遍及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识。有关《论语》的章句注流也累代不绝。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而撰成的《论语别裁》,就是关于《论语》的讲演录。书中对《论语》二十篇的每一段原文,都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述。不仅有篇章结构、段落联结上的提示,而且有原文义旨以及所涉人文掌故的阐发。尤为新颖的是,作者将对原文的串讲撮编为一个个历史故事,蕴意深邃而妙趣横生,这在众多的《论语》章疏中是别具一格的。



   论语别裁 目录
  
   上 篇
  
  前言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下 篇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附录 孔学新语自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23: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缘起

最近读完杨伯峻的《论语译注》,然后想再参读一下李零的《丧家狗》和南怀瑾的《论语别裁》。

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应该很适合初读者,其中穿插好多历史故事,读来很有兴味。但毕竟是讲座,有时可能信手拈来,并没有考证过,所以并不严谨。通俗入门读物,这本还真是首选。
关于对《论语》的某些解释,很多地方与杨伯峻不尽相同,但也算一家之言,并不就是错的。



正文


下面是我读《论语别裁》遇到的问题,及一些想法。



【原文】

P45 过去执政党在抗战以前,拟过一个关于“衣、冠、文、物”的文件草案,对国民的衣服,都有了规定,后来因抗战军兴,没有实行。

【辨析】

以上这段话是南怀瑾在讲礼俗时提到的,对此我也很感兴趣。既然有草案,就能有据可查。但查来查去,只找到了民国十八年颁布的《服制条例》。这个条例可不是草案,而是自颁布之日起就开始执行的。


《服制条例》中男子礼服两种,如下:






《服制条例》中女子礼服两种,就是传说中的,将旗袍定为国服的规定,但样式较保守,显然不是《花样年华》中的花哨旗袍,如下:






《服制条例》中男子、女子制服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服制条例》对男子制服的规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山装,即要求有四个贴袋,且有袋盖。规定中的男子制服,只有三个暗袋。这个是不是传说中的南洋“企领文装”,我就不得而知了……




有最新发现,呵呵,原来1942年,国民政府还发布一个《服制条例》,在那里才规定了旗袍和中山装为“国服”。看来那些写服制论文的人们,根本就没看到《服制条例》,然后就东抄西抄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23: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P63 每天十二个时辰,北斗星的方向也在变化,而且这是几千万亿年,固定的一种变化,不能错乱,事实上它也决不会错乱。

【辨析】

南怀瑾太小觑时间的力量了,亿万年前一天的时长都和现在不一样,更何况是星斗的位置。如果有多啦A梦的时光机回到亿万年前,我保证他找不到北斗星……







【原文】

P86 ……如满清,孤儿寡妇率领三百万人,入了中国,统治了四万万人,最后满清完了……

【辨析】

南怀瑾的这个数字不知道是怎么得出来的,到清末时,旗人的数量也不过一百多万,而在清初,旗人的数量也就在几十万。而清初的中国人口,经过饥荒和屠杀后,应该是不到两亿人。这方面有人口学的专著为证,南怀瑾的数据不准。





【原文】

P93 另一套是曾国潘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

【辨析】

不管怎么说,《冰鉴》是伪书。南怀瑾不应不知。当然了,虽然是伪书,因为好奇,我也买了一本,呵呵。



【原文】

P158 宰予告诉他夏朝社稷坛上栽的是松树,……

【辨析】

杨柏峻说,不是种树,应该是所用木料。但没有具体解释,为嘛不是种的树……




【原文】

P174  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

【辨析】

很喜欢这句话。现今职场也是如此。





【原文】

P180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小人则不管道德不道德,只要有土地就干了。……

【辨析】

杨伯峻讲,怀土是指思念故乡。君子就不能思念故乡了么?南怀瑾说是土地,是财富,觉得也迁强。



【原文】

P180 子路拱之,三嗅而作……

【辨析】

这句,南怀瑾把嗅解释为子路用鼻子吸气。
依唐石经嗅字为“戛”,是叫声。


【原文】

P196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有哪一个人出门会没有一定方向乱走的呢?到月球去也还是个方向。我认为“游必有方”的方是指方法的方,父母老了没人照应,子女远游时必须有个安顿的方法,这是孝子之道。

【辨析】

这一段南怀瑾解释过度了。应该还原到当时的环境。现在就算去月球也可以打电话报平安,而过去通讯不发达,所以必须把要去的方向告诉父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8 22: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P196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有哪一个人出门会没有一定方向乱走的呢?到月球去也还是个方向。我认为“游必有方”的方是指方法的方,父母老了没人照应,子女远游时必须有个安顿的方法,这是孝子之道。

【辨析】

这一段南怀瑾解释过度了。应该还原到当时的环境。现在就算去月球也可以打电话报平安,而过去通讯不发达,所以必须把要去的方向告诉父母。


------------------------------------------------------------------------------------------------------------------------------------

南怀瑾并没有把“方”解释为“方向”呀,复旦大学出版的《南怀瑾选集》第一卷172页还有这么一句:“方”者应该是方法,不是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14: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同学,南怀瑾当然是把方解释为方法,请见我引用的原文。

我认为这里“方”字应该还是传统地解释成方向为妥。
解释为方法属于解释过度。原因见前。南怀瑾好立新说,不过好像都是用当代字的语义来释古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15: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P203 据说人跌倒了如会受伤,则所佩的玉会先代人受伤。玉碎了,人就可以免于损伤。

【辨析】

原来是这样子呀?




【原文】

P210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所以孔子说,子路的武功、勇气都超过我,但是他的暴躁也超过我,对于事情,不知道仲裁,……


【辨析】

南怀瑾把“无所取材”解为“不知道仲裁”,恐怕不确,还是解为“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为是。
何况孔子还夸过子路,可以一言决狱,可见子路并不是不知道仲裁。



【原文】

P252 雍也,可使南面。……所谓南面,就是说他有南面而王,君临天下的大才。

【辨析】

南怀瑾认为孔子的意思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么?
除了君王是南面,官员也可以是南面的。这里还是应解释为做官。


【原文】

P277 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这个人有江湖豪气,“行不由径”是说他行事从表面看来,有时不依常规,不循常道,有点满不在乎的意思……
【辨析】

南怀瑾这里还是解释过度。径,就是小路的意思。



【原文】

P291 苏东坡:“人人都说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而蠢,无灾无难到公卿。”


【辨析】
没有细查,但看着南怀瑾的引文不像苏东坡写的,倒像是道济和尚写的。
网上有另一个版本,相对靠谱:“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在这里面说的是,南怀瑾错解苏东坡这首诗的意思了。苏东坡表面是说想要自己的孩子笨笨的,实则在骂当朝的公卿是笨笨……


【原文】

P296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辨析】

这样断句也不错。



【原文】

P302 相传清朝的乾隆皇帝游江南,站在江苏的金山寺。看见长江上有许多船来来往往,他问一个老和尚:……老和尚说:人生只有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


【辨析】
个人觉得,这个故事应该更早,应该在清以前就有,或为禅宗故事。待查。



【原文】

P320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辨析】
南怀瑾将束修解为检点约束,不妥,不能将已经惯用的专用词另行解释。如果这样,那么,“流产”也可以解释为流动的资产,可以与“动产”相对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1 08: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1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6: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P326 子曰:暴虎冯河,……

孔子听了子路的话笑了,他骂子路,你你这种脾气,要打仗绝不带你,像一只发了疯的暴虎一样,站在河边就想跳过去,跳不过也想跳……

【辨析】

我看了南怀瑾的解释笑了。
不懂“暴虎冯河”意思的同学,请自己查字典或百度。



【原文】

P330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
像冉有,有一天就说,我们老师真想做卫国的国君吗?

【辨析】

为,应该是帮助或赞同之意,非做也。




好了,好了,我觉得我受够南怀瑾了,以下仅把我看到问题的页码标出来,同学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吧。

【原文】

P332-333  

【辨析】

发愤忘食  是因为穷得没饭吃么?



【原文】

P377  

【辨析】

则民不偷。 偷,不是偷巧,而是刻薄。



【原文】

P408  

【辨析】

《关雎》之乱,乱不是治的意思,而是指乐曲结尾的一段。



【原文】

P410  

【辨析】

倥倥而不信,不是说空空酱不信,更不是“有许多人自己是空空洞洞的”,而是指表现装出诚恳的样子。


【原文】

P429  

【辨析】

毋意,指不凭空猜测。毋我,是指不自以为是。


【原文】

P436  

【辨析】

吾不试,故艺。试,不是尝试,而是指被凭用做官。



【原文】

P449-450  

【辨析】

这里的臣解释的不对,与帝王无关。南怀瑾总是说,孔子有造反的能力,下面的学生想造反……




我看到第493页,就彻底崩溃了。喜欢奇文的同学,也可以看看第493页。这几日天气热,不如读些败火的读物为佳。
在此做一小结,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基本就是信口说来,一些非常有趣的故事,一般也是非常之不靠谱。对于《论语》他有自己的看法,但常常是建立在误读字句的基础之上。如果能耐着性子读《论语》的注释本,就没必要读《论语别裁》了。《论语别裁》的功用应与于丹等量齐观,都是给《论语》招人之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09: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天听杜维明大连图书馆的讲座,
他直夸南怀瑾,估计吧他也没看过《论语别裁》。
圈子里互相捧,是常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4 09: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dadida于2012-08-06 09:26发表的 :
前天听杜维明大连图书馆的讲座,
他直夸南怀瑾,估计吧他也没看过《论语别裁》。
圈子里互相捧,是常态。
人以群分嘛。随便乱说,然后一些教授就能把他说成是创新。
儒学之衰若斯。
南的信口开河多了去了,记得很小时候,他说什么《论语》的前后篇是隐含着什么的。
欺世盗名、胡言乱语,竟然还能搞成这样,瀑布汗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11: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
还好杜维明不承认自己是第三代新儒家
但是他也没说清
自己是不承认是第三代呀
还是不承认是新儒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6 21: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dadida于2012-05-11 23:03发表的 :
缘起

最近读完杨伯峻的《论语译注》,然后想再参读一下李零的《丧家狗》和南怀瑾的《论语别裁》。

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应该很适合初读者,其中穿插好多历史故事,读来很有兴味。但毕竟是讲座,有时可能信手拈来,并没有考证过,所以并不严谨。通俗入门读物,这本还真是首选。
.......

哈哈,这篇阅读心得跑题严重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6 09: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看到牛老師對論語別裁的評價,呵呵,等錄下來奇文共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9 06: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很好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6 19: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关于南环瑾的,拿出分享一下。
大问号南怀瑾
墨未白
1993年初,自称南怀瑾“半个学生”的练性乾收到“南老师”(他这么称呼南)的信,信中写道:
我正在旅途中,获悉有关《历史人生纵横谈》一书事。我就不必再看了,免得自己脸红。我的书,台湾已出版了三十多种,大陆也出了十几本,其实我自己都不满意。
你既然已花了这么多时间,整理出这本《纵横谈》,又有出版社愿意出书,那就随缘吧!这本书如果能给人贡献一点有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你的好意也就达到目的了。
但希望读者们,从此能更上层楼,探索固有文化的精华所在,千万不要把我看作是什么专家、权威、学者。我从来把自己归入旁门左道,而非正统主流。我只是一个好学而无所成就、一无是处的人。一切是非曲直,均由读者自己去判断。
把自己归入旁门左道,并不只是南怀瑾自谦。对这个自学而成的怪才,“正统主流”原本就未必愿意接纳,他更未必愿意为了“正统主流”而受许多的约束。他的著作因此常自称“别裁”、“旁通”、“他说”、“諵譁”、“臆解”。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当年南怀瑾在台北租的公寓,挂过这样一副对联。就像坐在“人民公社”饭桌前面的,除了有少数“常委”,也有各种来来往往的过客。假如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把南怀瑾的思想比作饭桌,“百家言”是出出入入的过客,儒释道三大教大概是“常委”。
  在他看来,中国思想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先秦的诸子百家,以儒、墨、道三家为代表。唐代之后的第二阶段变为儒、释、道三家。关于儒释道他有个“三家店”的比喻:
  “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五四运动’的时候药店不打,百货店也不打,偏要把粮食店打倒。打倒了粮食店,我们中国人不吃饭,只吃洋面包,这是我们不习惯的,吃久了胃会出毛病的。”
  南怀瑾本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呢?有人曾当面说他是儒释道大师,他笑笑说,“什么儒释道,都是乱讲的。”对自己的学生,他很少表示赞许,却反复叮嘱他们:不要把儒释道只当作学问,要紧的是努力做实修的功夫。
  南怀瑾一生下功夫最多的是佛学。他的著述中,关于佛学(包括禅宗)的占到了一半。但他信佛而不入佛门,说,“纯粹的宗教,那种拘束是令人不好受的。”佛教注重戒口业,但他经常骂人,又爱说笑,即使有女性在场,也荤黄不避。他不主张信佛非吃素不可,更不赞成学佛避世。他说,学佛也好,学禅也好,首先必须学做人。学佛学禅的目的是济世,所以也不必出家。
  南怀瑾认为儒家的王道政治、大同思想是古今中外最高的政治理想。在他说来,中国历史的关键就是,每逢变乱的时候,拨乱反正都要靠道家人物;天下太平,则用儒家思想来治国。对于儒家,除孔子、孟子、曾子等先秦人物,他很少表示赞许,而更推崇一些他所认为的道家人物:伊尹、姜尚、鬼谷子、黄石公……他所认为的“道家”,包括一般说的兵家和纵横家。他甚至认为,《庄子》中蕴含了“帝王之学”、“权力之学”。
  他对谋略极有兴趣,但认为必须以儒家的道德和道家的清心寡欲为基础,谋略才不会用歪。他最赞赏道家“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思想和“功成、名遂、身退”的洒脱,而他自己时有退身不得的勉强感。
  关起门来,在“人民公社”的饭桌旁,他有时拥有无上的权威。两位学生在底下说悄悄话时,他可以怒斥,“你们在干什么?我在讲话,你们为什么不听?我是皇帝,皇帝讲话是要有人听的。”但更多时候门是关不上的,他必须见许多不想见的人,听许多不想听的话,做许多不想做的事。
  他经常会说几句话:一是说自己是“圣贤”——“剩下来的闲人”;二是“玩玩”,他教学生打坐、修禅、学佛,常说:“我是陪你们玩玩的。”
  他有个说法,过去读书人“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现在读书人“学会数理化,卖给资本家”。他自己无疑也是读书人,又如何?他似乎能够做到“合作帝王家,指点资本家”,这样就够了吗?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他又抵达了何种境界?旁观者眼中,仍然是一个大问号。
  他曾写过一首《狂言十二辞》:“以亦仙亦佛之才,处半鬼半人之世。治不古不今之学,当谈玄实用之间。具侠义宿儒之行,入无赖学者之林。挟王霸纵横之术,居乞士隐沦之位。誉之则尊如菩萨,毁之则贬为蟊贼。书空咄咄悲人我,弭劫无方唤奈何。”
  像不像一个“自我鉴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21: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牛泽群先生在其《论语札记》前言中对南怀瑾《论语别裁》评价如下:
“1976年始于台湾的南怀瑾的《论语别裁》,迂阔、陈腐、谬误、悖理,一应俱全,但却换以轻松、更通俗的形式;毫无明辨、透见、新获不必多怪,但新添的唬人的玄说、夸诞,以及隐约的神秘(如谓《论语》编排如何严而有序,详拙著《公冶长》篇部分),则呕人;另一大特点是东拉西扯上一些最多只着半边一角的古今杂谈,更像是以《论语》文强为引子的蹩脚的海聊神侃大杂烩。此书先台湾、后大陆连印畅销,除包装炒作的成功外,足见中国大众文化的落后,辨别能力的低下,以及青年的易被欺惑,后者尤其令人触目惊心。” P13-14



牛先生真是有洞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23: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引用第15楼dadida于2012-11-07 21:19发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13: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能看《四库提要辨证》,能读佛经,能读道经,清人十三经注疏也能读点,算不算辨别能力低下?



即然这样,楼上的兄台请摆事实讲道理,能否把前面我对《论语别裁》提出的几点小质疑,帮南怀瑾老先生一一辩白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8 19: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引用第17楼dadida于2012-11-08 13:43发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08: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兄台,我年轻时也读《历史的经验》。但,确如牛先生所言,为“辨别能力低下”“易被欺惑”一族。哈哈,惭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2 23:52 , Processed in 0.43166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