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50|回复: 11

[【随笔】] 城市边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2 14: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做客水湄花榭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566810100am90.html

  办公室盛产废纸,于是,和好多卖废纸的挺熟。

  “有卖废纸吗?”

  “有,多少钱一斤?”

  然后,他们拿着秤,开始称重,秤杆高高扬起,随口报出一个数字,在你还没有看清秤的时候,秤砣就已经滑落了,大多数人将信将疑的看一眼秤杆,其实,大多数人是不会看这样的秤的,顶多是虚张声势。

  付钱的时候,他们会悉数拿出所有的钱,然后告诉你没有零钱了,于是,几毛钱就免了,遇到爱较真的同事,非得各个办公室去换零钱。

  我知道,这样的狡黠,来自于生活的无奈,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陌生的城市里,卑微、寂寞、贫困的生活着,他们,仿佛从大地深处走来,金钱对于他们,往往要精确到以毛为单位。当自由、人权、平等、尊严还不能完全兑现在现实里的时候,我们,无法藐视他们的生活态度。

  我看到过城中村的人们的生活状况,他们的家,如果也叫家的话,别无长物,屋外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那些贩菜的人半夜就要穿越城市里困倦的霓虹灯,去进货。

  也见过那些人畏畏缩缩的领着年幼的孩子,用辛苦换来的钱,拿着一张张介绍信,求爷爷告奶奶的以便让孩子有个书念。

  还有那些专门拾荒的人,说白了就是收破烂的,看过三毛的拾荒梦,那,只是一个丰衣足食不知愁滋味的孩子发出的梦幻般的呓语,那是为了呼吸自由新鲜的空气和走街串巷的玩耍,为了逃避学校里令人窒息的空气。在这些拾荒人的心里,是全然没有这些浪漫梦想的,拾荒的目的,在他们的眼里变得具体而明确,就是为了生活,为了养家糊口,这个简单的目标,如挂在眼前的馅饼,总是和现实保持着若有若无的距离,绝无半点诗意。

  他们,干着最累、最苦的活,有的,甚至要和危害健康的化学品打交道,创造着城市里的繁华,却收获着自己的苍凉。

  我常常看到,对面那座日新月异成长的大楼里,那些施工的民工,咧着嘴朝着我们呵呵直笑,有一个女人曾经惊奇的问楼下一位肥硕的女人:“你们这里的女人每天晚上吃完饭都干什么呀?”“我们?我们散步、跳舞。”这女人说的时候,满脸的骄傲和自豪,泛着油光的脸上有着一丝睥睨的不屑。那打工的女人一脸艳羡:“多好呀!”

  但是,这并不妨碍她们快乐的活着,每天,我都能看到工地上飘扬着的干净的衣服,偶尔,夜晚还能听到他们大声地唱歌,很热的夜晚,他们就在阳台上围坐一圈,谈笑,喝啤酒。

  不管怎么样,生活还要继续,所以,尘埃里依然能看到泛着绿意的生机,再贫瘠的土地里,也有生命的痕迹,不是吗?只不过,目力所及,更多的领略生存的荒凉和艰难。

  想起了一个挚友,在那样繁华的城市里,看到一家在街头公厕里生活的人,他们的干净、平静、平和的生活态度让他心生羡慕,一家人在淘米做饭,那种温暖,让他感谓了半天。能对生活在繁华底层的人心生敬意,而不仅仅是怜悯,就冲着这一点,我看到了他天性中难得的善良的人性。

  只是,在这座繁华的令人惶恐的城市里,他们的生存有着更多的不为人知的辛酸和艰难。

  “在肮脏的地方干净地活着。”这样的人,让人景仰。

  这个老师傅,第一次见他的时候,我正在办公室埋首看书,所以他第一次敲门我没有听到,虽然门敞开着,但是,他还是没有直接进来,依然很执着的继续敲,我抬起头,看到一张版画似的脸,皱纹沟壑纵横,如蛛网般深刻,脸上笑容可掬,花白头发,身上很干净的一身蓝色工作服,手里拿着一杆秤。

  “有废纸吗?”

  “有。”

   我抱出来一堆,里面有一沓子没有用过的信纸,,还有复印纸,他心疼得拣出来:“这个还能用呀。干吗当废纸卖喽哇?”随手放在我桌子上,犹如父辈教导要勤俭过日子似的口吻,我连忙谦恭的接下,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榨出袍子下面的小来。”

  他把剩下的纸张过好秤,秤杆并没有高高扬起,把秤杆往我眼前一拿,让我看,我红了脸,说:“我不会看,你看就行了。”

  凭直觉,我能感觉得到,同样体积的纸张,他给的钱远远多于以前那些人。

  我习惯性地说:“余下的那几毛钱我不要了。”

  他说:“那哪能,什么就是什么。”从兜里翻出几个硬币放在我手心。

  第一次,我主动要求他把电话号码给我留下,省得他白跑。不是同情,而是信任和敬意。

  对于在困境中依然高贵的活着的人来说,尊敬是最好的礼赞。我知道,廉价的同情无助于改变这样的现状。

  从此以后,我义务看各个办公室的废纸积攒情况,看到多的时候,就赶紧打电话让老人来收。

  以后,他来的时候,别人忙的时候,他会安静的等,开始非要在走廊里,后来,我说:“没有关系的,就进来等吧。“

  他看我每次都俯首看书,羡慕地说:“看书好啊,这社会,没有知识可是不行的。”他哪里知道。我只是在不忙的时候,看着与生计无关的闲书。

  我从抽屉里拿出杂志给他看,他喜欢看《读者》和《意林》。我送给他一大摞过期的杂志,他珍惜地放进那个蛇皮袋一样的书包里,那里,装着一杆秤。

  有一次,他收完别人的废纸,顺便路过我办公室门口打个招呼,我说:“这里还有点,不多,不值得卖,你拿去好了。”

  这次,他没有用秤称,直接给我办公桌上放了一块钱。这次,我没有推辞。

  我不知道怎么来描述这样一群生活在城市边缘的人的生活,但是我知道,他们生活得很不容易,他们,仰望着城市林立的高楼,看着城市繁华的霓虹,是不是有一种他乡不是故乡,故乡却仿佛是他乡的遥远的陌生和隔膜。看过城市的繁华,故乡已不再亲切,可是,城市里那些闪烁着温暖灯光的窗户对于他们来说,却也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身体属于这座城市,他们的灵魂呢?能在这里找到归属的感觉吗?

  不知道老了的时候,他们有没有养老和医保,漂泊的灵魂能不能找到一个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2 14: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每个人都能像楼主那样所想所感,何愁不能达至和谐社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2 14: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动的文笔,给我们为现实,生计、理想、乡下、城市、无业、卑微、白领、怜悯、自助等人生百态做了一个朴实的描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2 14: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不是也不应该是怜悯,而是尊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3 16: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的生活总会被触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3 18: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国人当前及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的社会主要矛盾。

由于历史的原因,城市与农村人为的差距以及中国由传统的农业国家向现代的工业国家过渡的过程中,这种矛盾更加显现。

农民在农村依靠农业养活不了自己,走向城市是农民的必然选择。但作为一种初级的劳动力,在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上无有优势,加之我国工业从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转化,这种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差异,导致了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劳动力初级市场。在劳动力初级市场上,劳动是辛苦的,劳动力价格是低微的,同时城市的制度供给依然没有足够的关注他们,城市居民与打工者之间人为造成差距愈发不可弥合。这就导致了有理于城市边缘的打工者。

他们的工作是辛苦的,日子过的紧巴巴的,在做人的尊严上也是内敛的。他们不需要人们的怜悯,他们需要制度的解够。他们希望不能因为人的出生地的差异,导致人地位的不平等。

他们的要求不是很高,他们要求的是“市民”的身份、市民的待遇。这点很难吗?我们不清楚。但我们知道,这是一种社会的存在,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呢?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农民工也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这种适应不仅表面意义上了,而且是在职业、教育等诸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农民工需要一种身份,平等的身份,唯有这种平等的身份,农民工的福利、教育才有可能,农民工的权力才有保障。城市城府的一点点表面意义上的慰藉,或是施舍,也仅仅是一种杯水车薪的办法,或仅仅是装点一下门面。

中国的农民工是缺乏组织的,因为缺乏组织,他们不能成为一个为争取自身利益的一个团体,因而在这诸多社会集团利益纷争的过程中,他们总是弱者。

农民需要团结和组织起来,这也是关键的,因为团体才可能有充足的“话语权”。

对于广大的工人阶级,不能忘了在他们获取胜利的历史中的天然盟友,应该真正关注他们的疾苦和心声,而不是隔靴搔痒而已。

对于后者,我们似乎看到了可喜的行动,但行动是依然那么的缓慢。

国人有句老话,“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对于国家而言,我不知道有没有道理。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没错的。我们需要农民的坚强和团结。同时也需要哪些深深根植于农村而走向城市的后代们,能给与广大农民更多的宽容。

毕竟“农村是我的母亲”,这句话听起来是那么的伤感,那么的动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 20: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她说的不是农民,是在大城市的打工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9 19: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文笔很好,可以向媒体投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 10: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单位上班,卖废报纸的事我也遇到了许多次,作者的感受我也曾体会过。“城市边缘”反映出来的各种品性农民的形象,有些让人感到敬佩、有些让人感到亲切。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作者浓浓的善意,读来让人感动。但是在现今的社会里,在许多地方就少了这一抹温情啊!甚至有些来自于农村,生长于农村的人们,一旦走出农村或者在政府机关谋到了一官半职,就忘记了过去,可悲啊!那些被生活状况所逼迫,可能有时会显得有些狡黠的农民,谁又能体会到他们生活的艰辛、不易呢?善待他们吧,在这举国观庆的国庆日子里,应该多为他们着想,这是不能被忽视的一群,我们的同胞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 12: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书园里,我只有两件事来做,第一,是找书,第二,是找软件。是版主的悬赏贴把我引到这里来。让我发现这里,还有一片新的天地。

我对美景无心眷顾,我对世态百象却另有体会。。因为,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现在生活在城市边缘。

读罢这篇文章,我内心有另外一番感想。

我从事的行业既普通,又特殊,,而在这普通的从业经历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特殊的事情。

面对类似上文中狡猾的小贩,我处处提防,面对那种憨厚的老师傅,我又时时反省自己。

社会就是由无数矛盾构成,无数的矛盾,构成纷繁复杂的社会。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终究会有一些规律,如果说这些规律只有一条的话,那就是诚信。。

在无奈的城市边缘生活中,小贩背弃诚信,苟且偷生,虽然让人同情,但并不被人信任。。老人通过诚信这张王牌,为自己的城市边缘生活,创造了一片空间。

反观自己的过去,设想自己的将来,还要通过诚信,获得更多的人的支持,包括我的客户,还有我的同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 11: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妹妹的文字越来越好了,这篇文字精彩至极~~~~
真善美总有感动别人的力量,就如水妹妹这篇文字~~~
“在肮脏的地方干净地活着。”
“对于在困境中依然高贵地活着的人来说,尊敬是最好的礼赞。”
“他乡不是故乡,故乡却仿佛是他乡”
这些话精炼而又经典,最重要的是:其中饱含着珍贵的感情~~~感情是最动人的,同时虚伪的感情也是最让人不能忍受的~~~像这样真挚而朴素的感情,让人在欣赏赞叹之余,肃然起敬~~~
肮脏的地方却有高贵的灵魂,像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它的美丽并不是为了向人间昭示什么真理,但是这自然而然的存在,却总能留驻我们的目光,像那沁人心脾的清风让我们的灵魂和精神在美的愉悦中超然净化~~~你并不是为我而存在,我却为你深深地感动~~~
“看过三毛的拾荒梦,那,只是一个丰衣足食不知愁滋味的孩子发出的梦幻般的呓语,那是为了呼吸自由新鲜的空气和走街串巷的玩耍,为了逃避学校里令人窒息的空气。”
这句话让我对水妹妹的文字有了新的认识~~~~很高兴,看到水妹妹这样精彩的文字~~~~
对于一段让我感动的文字,我总是忍不住要说出我的看法,那不一定是赞美,也不一定让人看了愉快,可是那是我对作者的尊敬,我总觉得:对待真诚和善意,该以同样的真诚和善意来报答,那才是对作者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 13: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就是这样,苦中有乐,乐中有苦,他们下一代的努力学习,将注定改变命运!  大家为了更好的生活,放下土地,去加入到城市建设之中。但回头看看,这样的循环,将导致部分区域发展停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31 12:36 , Processed in 0.35042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