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787|回复: 1

[【随笔】] 旅途,一个人的天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5 08: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做客水湄花榭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566810100a1bd.html


  从丽江回来的很多人说:“没意思,一点不好玩。”

  这是我从很多人嘴里听到的话。

  其实,美丽的山水是有灵性的,就如读书或者聆听,如果不用心,是万万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的。

  美丽的风景永远存在于人的心里,存在于那些懂得欣赏,善于聆听的灵魂里。

  旅途,本来就是一个人的天涯。

  记得很久以前,旅途中路过一个地方作短暂停留,我凝目遥望那个近在咫尺的地方,万般感慨,时光流逝,故地重游,已是物是人非。那种心被打湿的心境只有自己能体会,后来再次路过的时候,云淡风清。但是,还是有着丝丝缕缕的怅惘。

   旁人眼里平凡的远方,在自己的心里,因为有了记忆,变得有一种恍惚的熟悉的亲切。

  山水有情,不同的人眼中山水的美也不一样,心境自也流转迥异。

  黛瓦粉墙,可以发思古之幽情,竹林茅舍,可以品自然之真味。孤烟大漠,可以看人生之苍凉,小桥流水,可以寄一腔旖旎缠绵的心思。

  那样沧海桑田的心境,穿越时空的阻碍,可以遥想那些曾经的峥嵘和繁华,这样的欣赏,除了眼前,还有那些遥远的思绪,心灵与目力同时抵达,这样的风景除却了单薄,有了一种历史沧桑的厚重。

  谁说山水没有灵魂!

  心里有风月,山水才会有摄人心魄的美,人心与山水也要有了共鸣,才可以像知己一般的欣赏。

  九寨沟的美丽犹如童话,那是因为居住在那里的白马藏族有一种信仰,崇拜日月山川,正是这种原始古朴的宗教,让他们对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尊重和膜拜,正因为如此,那里的山水灵秀,回馈了热爱尊重它的人们一处人间仙境。

   谁说山水没有情意!

  很多时候,旅游,是为了给心灵找个寄托的家,最好的境界就是带着灵魂一起去漂泊,青山清我目,流水净我耳。悠哉天地间,不知老将至。这样的清约宁静、冲淡平和,真的可以让人物我两忘,身心得到放松和休憩。

  去过的地方不多,可是去过的地方我觉得都很美,那种美,是无言的缄默,就那样脉脉的,山在安卧,水在泠汀,你若对它们用了心,山水自然会对你盈盈一笑,山越发伟岸,水越发柔媚,温柔的怀抱里,你尽管可以痴痴的沉醉,在陌生的天涯,让眼里充满画意,心里充满诗情。

  其实,陌生的天空下,人的孤旅羁途,个人的体验是旁人无法取代的,梁实秋说:“静时能陪你一声不响的看行云,听夜雨,动时能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这样的伴侣哪里去找!”

   所以,每次出去的时候,喜欢独自安静的看,自己几乎不照像,更多的是捕捉那些唯美的景致,婉约的小桥流水,莽莽苍苍的雄浑落在眼里,却在心底一直绵延了开去,经过演绎的风景,是脚步无法抵达,只有灵魂可以光顾的地方,让人沉醉而难以自拔。

  只有脚步抵达的地方,不是真正的旅行,脚步和灵魂同步抵达的地方,即使,平凡的看到一株酢浆草的开放,听到一两声小鸟的鸣啾,领略到旷野的清风拂面,也是无边的美景。

  山水之美,只钟情于那些灵魂穿着草鞋的心灵,粗糙朴拙,对自然天籁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

  小时候,在《少年文艺》第一次认识了徐霞客,那个把生命和灵魂深深嵌入山川大地的行者,已被我深深的铭记在心底。

  山水,因为加了无限的情意在里面,注定长久的驻扎在人心,即使,模糊了容颜,但是,不论什么时候回想起来,都有那样曾经熟悉的感觉,甚或,是不具形质的一种气味,一街灯火,一种地老天荒的安静的感觉。

  也许,我是一个能耐得住孤独和寂寞的人,所以,每次有机会出去,都怀着一颗极度喜悦虔诚的赤子之心,也有可能,是我经常圄于一地,所以,才这样痴迷着旅途中的那样陌生的漂泊之感。

  能够经常徜徉在山水之间,这是我的一个小小的梦想,喜欢在一番忙碌之后,走在异乡陌生的天空下,猎猎的风吹过,那是心头久远的奢望,简单的走走,抛开一切熟知的喧嚣和浮躁,以最自然的形态,安静的在异乡熙攘的人群里寂寞的放逐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5 12: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家讲究的是一个缘分,道家讲究的无为。
无论是缘分还是无为,其实都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心态。
这种心态,是一种无差别的心态,无好无坏。在无好坏的世界中去体会经历过的,正在经历的,和将要经历的,这是一种全然的境界。全然的世界中,每一根草木皆有位置。
其实,这是一种“相遇”。
与此不同,但我们以一个祈求的目的,这就是一种“相求”了。
相求就意味着一种差别,而差别就要排斥本在视物中的东西。如此,剩下的就不是完整的了。佛家的六根清静的价值在于,摒弃我们常规惯例的判断,还原事物的一种本真吧。
旅行不是一种相求,而是一种心与物的相遇。
相遇是一种漫无目的的结果。
因为漫无目的,在际遇的过程中,可能是一瞬间的,也可能是漫长的,而且这种差异在于心物通悉。通悉是个人的。
如此,旅行是一个人的事情。
想想佛祖,菩提树下,佛祖是遇佛而成佛,而非求佛而成佛。
美景是不能与人分享的,分享的只是境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0 01:55 , Processed in 0.27035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