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899|回复: 23

[【散文】] 闲读《黄花赋》,笑谈风云人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5 15: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接受再见阿郎的建议,准备发起“你最喜欢的《黄花赋》人物”的投票帖,投票做好后我放弃了,《黄花赋》中人物众多,投票帖只能选十五个,有点不公平,不如开一帖让大家畅所欲言。听雨清茶一盏答谢书友。凡此帖中回帖的书友,只要是谈论《黄花赋》的读后感想,对人物的评论等超过一百字的有效回帖,听雨每帖献上十财富,精彩回帖会多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5 17: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喜欢黄兴~~~
黄兴是个全才。他会做文章,也会做炸药。武功好,射击也好。请朋友们记住:他是一百年前的人物。他上学的时候就“是书院的风云人物,文才武略俱备,尤其一手“乌家拳”打得出神入化,因而极受同学的尊崇。”
他豪侠仗义,为了华兴会他付出的太多了,钱财名利他都不看重。他网罗会党人物起义,一出手送礼就是大手笔,让那些以豪侠著称的会党人物也震惊之下,感动万分。他这大手笔的礼物怎么来的呢?他把自己家的百亩良田和宅院卖了买的。

他为人爽快,毫不做作。胡子敬从湖南来请他当教师,他爽快地答应了。一时到惊得胡子敬一脸愕然,说:“真的?你就如此爽快,难道也不摆摆架子,让我多求几次?”
黄兴说:“愿意就愿意,又何必摆什么架子,胡校长说话真是奇怪。能得胡兄看中,黄某是很感荣幸的。”
胡子敬大发感慨,说:“介绍你的人说你义气当先、为人爽快,原来果真如此。我请别的老师,他们大多要假意推辞一番,要么说事情忙难脱身,要么说才疏学浅难当大任,必得我三番五次苦苦哀求才肯赴任,说是这样才显得有身份。唉,弄得老胡我苦不堪言。”说着连连摇头。

到日本后,他把自己一手创建的华兴会与孙中山的兴中会合并。大家异口同声说:“华兴会人多,新组织的领导,必须由黄大哥来担当。”
黄兴大笑,说:“兄弟们,联合之后便是一家,争什么领导权!孙先生奔走革命十多年,名声卓著,经验丰富,倡导革命之功、海内外影响之大,皆非我所能及。新会成立之后,自然该由他作统帅。”

此后黄兴为了推翻满清、振兴中华,艰苦奋斗、几经生死,后来因为中华民国国旗的问题孙中山与黄兴看法不一,孙中山大发脾气对黄兴说:“来去自由,你自己选择吧,孙某人从不勉强别人。”说完起身而去。黄兴大叫道:“我黄克强再也不是同盟会的人了,同盟会以后的兴衰荣辱,从此一概与我无关。”说着挥拳在墙上乱打。

可见其内心此时痛乱急怒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可是当张继跑到黄兴旁边,说:“同盟会成立的时候,你就该当总理,可你说孙文德高望重,硬是提议孙文来干,现在吃到苦头了吧,怎么办?你发句话,弟兄们还是拥护你的。”
黄兴却回转身子,眼中滴下泪来,茫然看一眼张继,又看了看刘揆一、胡汉民,然后摇了摇头。
张继看黄兴流泪,不耐烦起来,说:“婆婆妈妈的,这是干革命的样子?振作起来,别装个女人样子。”
黄兴脸色剧变,大吼一声,冲前来抓住张继的肩膀,右臂一用力,已将张继提在空中。黄兴脸色铁青,左手握拳,瞪眼问:“你刚才说什么?”
刘揆一等惊叫一声,围拢过来。
张继被抓在空中,两只拳头乱舞,口中嚷道:“你的左拳为什么不打下来,你刚才就应该用拳头教训孙文,我宁愿你打得我躺上一年,也不愿见你像女人一样流泪。”
宋教仁刘揆一等齐声喝骂张继。
黄兴咬着牙,左拳举了起来。
刘揆一胡汉民等齐声喊:“黄兄不可!”
黄兴的拳头越举越高,眼中喷出怒火。张继恍动着腿,说:“要打快打,别这样老提着,让人难受。”
黄兴的拳头又慢慢收了回去,当收到胸前时,他右臂一振,将张继扔了出去。张继在二米开外的地上打了个滚,又灵活无比的跳了起来。
黄兴回转右拳,一拳砸在桌上,“嘭”的一声,几只茶杯和杂物弹了起来,掉在地上,茶杯片片碎裂。黄兴仰头长啸。
张继眨着眼问:“为什么又不打了?”
焦达峰上去,一脚踢在张继屁股上。
黄兴看着众人,脸色沉痛无比,说:“我的拳头是打敌人的。我愤怒,我委屈,但为了大局,我认了。满清的皇权还在中国巍巍未动,可被通缉流亡国外的革命党,自己在窝里逞强争胜,为了民主共和,黄克强不逞血气之勇!”
众人默默无语。张继却一个劲摇头,很不赞成黄兴的话。黄兴又说:“你们照样好好革命,同盟会少了黄克强一人,那也没有什么!”



后来孙中山回国起义,欲收服郭人漳,必得黄兴亲自出马,因为黄兴与郭人漳有同牢之谊,交情比别人为深。
孙中山即致电黄兴,请其速来河内商议大计。黄兴此刻与谭人凤正在新加坡的华侨中宣传革命,接孙文电,二人就一同赶往河内往见孙文,然后黄兴领命而去与谭人凤二人赤手空拳经边界潜入广西,一路急行奔郭人漳的兵营而来,欲待说服郭人漳领兵起义,割据广西。

这份胆气和豪气、这样的胸襟气度试问天下何人可比?
所以我说:最爱黄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5 22: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孙黄都是短命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5 23: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样的生命也值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5 23: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雪融鸿飞2006-07-05 23:02发表的“”:
那样的生命也值得了~~~

俺不这样看。孙大炮短命鬼,一点也不负责!!推翻满清,二次革命,结果是什么?他一命呜呼,国家是几十年军阀混战,特别是倭鬼占东北,再后全面侵华。

早知如此,不如立宪!

国民党有愧中华民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6 10: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袁世凯,稍后有时间说明理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6 10: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闲云牧鹤2006-07-06 10:27发表的“”:
喜欢袁世凯,稍后有时间说明理由~~~~~~

老袁比孙大炮强, 可惜, 也是短命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6 11: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喜欢黄克强。
理由呢,还是先来看几段他的言论吧。

“本会皆实行革命之同志,自当讨论发难之地点与方法以何为适宜?一种为倾覆北京首都,建领以临海内,有如法国大革命发难于巴黎,英国大革命发难于伦敦。然英、法为市民革命,而非国民革命。市民生殖于本市,身受专制痛苦,奋臂可以集事,故能扼其吭而拊其背。若吾辈革命,既不能借北京偷安无识之市民得以扑灭虏廷,又非可与异族之禁卫军同谋合作,则是吾人发难,只宜采取雄据一省,与各省纷起之法。今就湘省而论,军学界革命思想日见发达,市民亦潜儒默化,且同一排满宗旨之洪会党人久已蔓延固结,惟相顾而莫敢先发。正如炸药既实,待吾辈引人线而后燃,使能联络一体,审势度时,或由会党发难,或由军学界发难,互为声援,不难取湘省为根据地。然使湘省首义,他省无起而应之者,则是以一隅敌天下,仍难直捣幽燕,驱除鞑虏,故望诸同志对于本省、外省各界与有机缘者分途运动,俟有成效,再议发难与应援之策。”

1903 年11 月4 日(农历九月十六),黄兴30岁生日,在长沙邀集好友刘揆一、章士钊、宋教仁、陈天华、彭渊恂、周震鳞等,举行秘密集会,发起组织革命团体华兴会。对外用办矿名义,取名华兴公司。黄兴被举为会长。本文为黄兴被举为会长后的讲话。这是一篇陈述发动革命的总体战略的演说。虽然简短,但俯瞰天下,极具气魄。看得出,黄兴对当时国内形势有很清楚的认识,在本文中黄兴提出了一省首义、各地响应进而直捣北京的战略主张。这是极具远见卓识的。8 年后辛亥革命的进程,大体上就是按黄兴的构想展开的。总感觉这个战略很熟悉,却又想不出到底何人提过。直到将其概括为“各省包围京城”,才发现“农村包围城市”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_^

“此次革命,是光复汉族,建立共和政府。……我辈宜先驱逐在汉口之清军,然后进攻,收复北京,以完成革命之志。今日既承黎都督与诸同志举兄弟为战时总司令,为国尽瘁,亦属义不容辞。但是军人打仗,第一要服从命令,第二要同心协力。自今而后,对于作战,倘有不服从命令及临阵怯敌者,即以军法从事。尚望大众努力前途为要。”

1911 年10 月10 日武昌起义爆发,清廷震动,急派兵镇压。黄兴从香港赶赴武汉,在汉口失守后就任民军战时总司令,在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领导了长达24 天的汉阳保卫战,为促进各省反清独立,最终迎来清王朝统治的覆灭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诞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篇演说慷慨激昂,对民军将士具有极大的号召力。既讲明了战争形势的严峻,又昭示了民军为之奋斗的革命的目的;既一再言明军纪,以“斩首示众”惩戒临阵怯敌者,又号召众人同心协力,互相友爱,共达目的,刚柔兼济、恩威并用,十足的大帅风范,让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番话出自一位教书先生之口。

“国民党于此时能大加扩张,成立一极大政党,使国家日趋于巩固,是则鄙人之所最希望者也。惟有此希望,则有当注意者二事。第一,重道德心。一党有一党之道德,道德不完,则希望即不能达。权利心重,义务心即消亡于不觉。我辈今日当提倡人人除权利心,以国家为前提。党德既高,则希望可达。然党德者,又不仅本党应有之,无论何党亦当保而有之也。第二,重责任心。此后民国建设,手续甚繁,凡我党员,均应共负责任,照党纲所定次序办法,人人尽力之所能为,以巩固中国,即以巩固政党,乃不失政党之本义。因以成立之大政党,对于内政,复极力研究,以求平靖。对于国际,极力辑睦,以求平和。人人均以此责任为天职,而又保守道德,则破坏与大建设之目得以达,能享真正共和之幸福。此非独本党一党之幸,实中华民国之幸,亦实世界各国之幸。鄙人所抱持之主义如是,诸君深明之。若能对于他党极力贡献斯旨,使各党同遵一轨,是尤鄙人所希望者。”
这一段话,谈的是黄兴对执政党的理解。1912年9 月15 日下午,黄兴在北京国民党本部于湖广会馆举行的欢迎孙中山、黄兴及贡桑诺布尔、陈其美等人的集会上发表本演说。1912 年2 月13 日,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政权落入袁氏之手。中国能否建立起真正的共和制度,成为世人瞩目的问题。此时黄兴大力主张“政党政治”,即政党内阁制度。他在1912 年11 月22 日《致杨度电》中说:“政党内阁制度创始于英,各共和国均采用之。即君主立宪如日本,近亦倾向此制。盖欲使内阁得一大政党之扶助,与国会多数议员成一统系,其平日所恃政见大略相同,一旦发表,国会乃容易通过,不致迭起纷争,动摇内阁,陷国家于危险。”他认为:“欲民国现象日臻良好,非政党不为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支持同盟会公开为政党,又支持宋教仁等将同盟会与其他党派(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等)合并改组为国民党,在这篇演说中,他力陈政党对于立国的重要性,并从时势、政策、党之道德、党之责任心四个方面陈述了他的建党思想。时至今日,也不能说毫无道理。

一介书生,竟有这样的见识、这样的胆气。黄兴实在是位了不起的奇男子。奇男子,自然要奇女子才配得上。再来看看黄兴夫人徐宗汉。(黄兴原配夫人廖淡如)
徐宗汉(1876~1944),原名佩萱,又名黄宗汉,广东香山(今珠海市)人。出生于上海。18岁结婚。未几夫殁。徐宗汉全力资助女医师张竹君创办医院和女学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过制造、运输枪弹和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后与黄兴结为夫妇。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在张竹君的帮助下,徐宗汉等人乔装成"中国赤十字会救护队"队员,运送枪弹从上海到达武汉。民国5年(1916年)5月,徐宗汉随黄兴居住上海。民国8年,五四运动发生,她与上海博文女校校长李果等发起成立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任会长,并代表团体参加全国各界联合会。其寓所成为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全国妇女界联合会、各界联合会的联络点,孙中山给全国各界联合会的捐款,都由徐宗汉递送。她典卖自己家产支持联合会活动,还资助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民国10年,上海成立俄灾赈济会,徐宗汉任该会演讲部主任,到各处演讲,呼吁捐款救济苏俄难民。她支持李达等创办第一份妇女刊物《妇女声》半月刊,以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机关刊物名义出版。民国11年2月,资助中共开办第一所妇女干部学校--平民女学。民国21年,一·二八淞沪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成立妇女界慰劳护国将士会,支援十九路军,徐宗汉被选为常务委员。

时常会产生一种遐想:
如果,能生在那样的年代~~~,
如果,能遇见那样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6 16: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独孤芳2006-07-06 11:07发表的“”:
也喜欢黄克强。

.......
同志我可找到你了         
握手,握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6 17: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之轩兄书里有一段话我颇同意:“这件事(指写历史著作),历史学家干不来,他们太严谨;文学家干不来,他们太浪漫;教授专家们干不来,他们嫌写近代史,要担许多不必要的风险。所以,这件事,只能由草野之人,没有心机之辈,半瓶子醋的我辈来完成。”不过我的理由稍有不同,石兄说历史学家干不来这件事是因为太严谨,我认为更主要的是历史学家的写作方式,他们言必有据,必须引经据典才能说服自己,这样就极大的束缚了自己的想象力。这不是严谨,而是拘泥。我的一个研究明史的朋友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里面每件事都有根有据,但小说味却丝毫没有。至于文学家干不来这事,也不是因为“太浪漫”,而是因为太缺乏历史学识,因而没有了合理想象的基础。但是既有历史学识又有文学技巧,能否就干好这件事呢?写历史小说是一件极难成功的事,我的眼光比较挑剔,认为写得好的历史小说屈指可数,西方只有福楼拜的《萨朗波》和乔万里奥尼的《斯巴达克思》;中国目前还没有让我很满意的作品,唐浩明的《曾国藩》算是出众的了,但也有很多败笔。至于二月河之类,只算得是通俗小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6 18: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borhes2006-07-06 17:52发表的“”:
石之轩兄书里有一段话我颇同意:“这件事(指写历史著作),历史学家干不来,他们太严谨;文学家干不来,他们太浪漫;教授专家们干不来,他们嫌写近代史,要担许多不必要的风险。所以,这件事,只能由草野之人,没有心机之辈,半瓶子醋的我辈来完成。”不过我的理由稍有不同,石兄说历史学家干不来这件事是因为太严谨,我认为更主要的是历史学家的写作方式,他们言必有据,必须引经据典才能说服自己,这样就极大的束缚了自己的想象力。这不是严谨,而是拘泥。我的一个研究明史的朋友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里面每件事都有根有据,但小说味却丝毫没有。至于文学家干不来这事,也不是因为“太浪漫”,而是因为太缺乏历史学识,因而没有了合理想象的基础。但是既有历史学识又有文学技巧,能否就干好这件事呢?写历史小说是一件极难成功的事,我的眼光比较挑剔,认为写得好的历史小说屈指可数,西方只有福楼拜的《萨朗波》和乔万里奥尼的《斯巴达克思》;中国目前还没有让我很满意的作品,唐浩明的《曾国藩》算是出众的了,但也有很多败笔。至于二月河之类,只算得是通俗小说了。

嗯,这个解释就比石兄的说法”定位更精确“,期待borhes兄多多指出《黄花赋》的"败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6 18: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孤独芳也太“偷懒”了 如果这也算是“读后感”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6 18: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雪融写的我更懒得说了,和写她写的那些红楼的人物差不多,一个套路。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6 18: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楼讨人艳2006-07-06 18:30发表的“”:
雪融写的我更懒得说了,和写她写的那些红楼的人物差不多,一个套路。烦。   
呵呵,欢迎拍砖,更欢迎示范 ^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1 17: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书还没有读完~~~具体说喜欢谁有点尚早,但刚出场的人物,比较喜欢李鸿章,光绪的描写让人喜欢怜惜,又无奈,康有为呢,爱国精神可嘉,但似乎太愚昧了点~~~里边让人喜欢的人物很多,读完在评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3 17: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雨姐姐的茶壶我在书园哪儿见过的。。。^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4 22: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kkkyyy2006-07-05 23:28发表的“”:


俺不这样看。孙大炮短命鬼,一点也不负责!!推翻满清,二次革命,结果是什么?他一命呜呼,国家是几十年军阀混战,特别是倭鬼占东北,再后全面侵华。

早知如此,不如立宪!
.......


KKKYYY的 论点 值得斟酌!

民国革命  就是 一部 民主立宪 史,

问题是,为什么 象孙中山  蒋介石  毛泽东  这样 推动 历史 的 伟人  最后 都

自觉或不自觉地 走入  专制 独裁 地  漩涡

或许  历史地进步  总是 有 过渡地,事物质变 总得花时间 积累  其他 条件

要不然  ,何以  前进一步。

如果 满清不灭,何以有睡狮 地觉醒,历史代价,总有 各种方式  支付

新中国 地 曲折史  ,也似乎 水名了 一点什么。

今天,立宪  法制  则 显得 更加 迫切 ,刻不容缓了

世易时移,中国必将 崛起,中华必将 复兴,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着就是  石头  写黄花,无们看  黄花

地真实  意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7 17: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时间的书园风云不亚于《黄花赋》的历史风云啊,俺的英雄梦想看来有实现的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7 22: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花赋

有哪位知情人给俺讲讲 为什么叫"黄花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8 16: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8楼草民一丁2006-07-17 22:59发表的“”:


有哪位知情人给俺讲讲 为什么叫"黄花赋"?
1895年——1912年,这段时间是中国的多事之秋 ,个方面都很艰难。中国迅速的走下坡路,国力衰退得利害。而此时活跃在这段历史舞台上的人物,就是在秋天开放的花朵。
作者是把这段衰败的历史比做秋天,把其中的英雄豪杰比做不畏霜寒的黄花。

同时也有和黄花冈挂钩的意思,黄花岗起义,是近代最壮烈的。为了民主自由,那些人真的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书名叫做黄花赋也是表示作者心目中对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烈士的敬佩和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5 17:57 , Processed in 0.48933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