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71|回复: 2

[【文史类】] 从《桃花扇》到《秦淮名艳李香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6 18: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宋遂良

2005-08-25 08:09:41  
   
    孔尚任的戏曲《桃花扇》问世以来,已经300年了。剧中所描写的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故事,也随着国家民族历史时代的多变多故,不断地被阐释,被演绎,被感慨。这出戏将民族兴亡、文人操守和坚贞爱情这样一些严肃、敏感的主题融会在了一起,而复社文人,秦淮名艳的传奇性,又增强了它的艺术魅力。所以《桃花扇》不断地被改编成话剧、电影、小说和各种地方戏曲:“唱不尽兴亡变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大古里凄凉满眼对江山”。
  现在,我省青年学者、作家史挥戈,和安徽作家吴腾凰新写了一本《秦淮名艳李香君》(安徽文艺出版社),把这段历史和这个剧本作了新的发掘和演义。他们对这段历史曾作过长期研究考证,并四登南京栖霞山,七赴商丘古城侯府,两赴亳州,亲访苏州阊门、扬州梅花岭,与侯方域研究专家切磋交流,与侯氏后人和李香君后代促膝长谈,进行了多方面的实地考察,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写成了这部《秦淮名艳李香君》(以下简称《李香君》)。我读过以后,有几点印象深刻:《桃花扇》以李侯斩绝红尘,双双入道为
  最后的归宿,于艺术是合理的虚构,于历史则有悖于真实。据《李香君》作者的考证,侯李二人并没有出家,而是一同回到商丘故里,过了十几年夫妻恩爱志同道合的日子。侯方域的父亲,做过明代户部尚书的侯恂在了解了香君出身于妓院以后,无情地将她逐出家门,30岁时郁抑而死。李香君生有一子,但李氏后人至今不敢认香君为祖,却只知道他们是侯家的后代。这样的一个结果,似乎一方面使读者、观众稍得慰藉,重新唤起他们对李香君的敬仰与同情,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看到封建礼教摧残人性的遗毒,300年后仍贻害中国,不能不引起我们深长的反思。
  《桃花扇》有扬李贬侯的倾向,不但表现了侯软弱、动摇的性格,而且还暗示过他有“变节”(归附新朝)的行为。《李香君》的作者在一定程度上为侯方域“正了名”。特别就他去参加顺治年间的“乡试”作了权威的、详尽的考证,认为他“是被迫的,一是为了救他父亲,二是为了宋权(父亲的同乡好友)。从他本意讲,绝对不会干的”,而且他“在考场上,卷子没有答完就出来了,回家以后,对这件事非常悔恨,第二年建了‘壮悔堂’”。说明侯方域依然是个爱国悯民、大节不亏的乱世文人,而他对李香君的爱情则始终如一,琴瑟和谐,久而弥坚,就在李香君死后一年,侯方域“亦郁闷而终”。他还在为香君立的墓碑上刻着“卿含恨而死夫惭愧终生”几个大字。还侯方域一个清白的本来面貌,也是《李香君》这本书的一大贡献。
  作为一部传记小说,可说的话很多。首先这是一部有着浓郁的文化色彩和地域风情的作品。典雅流畅颇富韵味的笔墨,显示着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与艺术功力。在那样一个“桃花艳褪,血痕岂化胭脂,豆蔻香销,手泽当含兰麝”的历史文化氛围中,一切都饱含着民族的辛酸,和兴亡的感叹。其次,作为一部小说,李香君这个形象似乎比《桃花扇》中的更为丰满。她性格中的柔中之刚,细中之粗更为彰显。桃叶渡弹歌送别,拒权奸血溅桃花扇,以及在南明后宫痛骂权贵,显示了这个弱女子刚烈的一面,而后来随方域返归商丘后的平和生活,则全面地展示了她善良、忍让、真诚、单纯、知书达礼、不卑不亢、多才多艺、敬老爱幼的一面。这在《桃花扇》里是来不及表现的。同时,也可以把它作为一部带有历史考证和学术研究的人物评传来读。
  这本26万余言的《李香君》可以说是一本集历史考证,学术研究,民俗整理,人物传记和长篇小说于一炉的书,它的独出心裁,别开生面,有助于历史、学术和名著的普及推广,我想这或许是作者的一种追求。但这个尝试,却也会带来一些缺欠,特别是作品的一些情节描绘,如李香君回侯家后的生活便显出某些斧凿痕迹。那种好坏分明,善恶对立的审美判断仍在左右着作者的习惯思维,这也许是像这样一部并非完整意义上的小说所不可避免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26 18: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一部老瓶装新酒的著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8 17: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nice article and you are a nice man ,thankyo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8 19:13 , Processed in 0.30129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