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5|回复: 6

[【书香茶座】] 9月23日逝世的知名人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23 13: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赵树理(1906年—1970年),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尉迟村人,中国现代小说作家,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赵树理曾担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协会主席,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编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在文革中成为“周扬树立的黑标兵”,遭到长期的批斗,1967年1月8日《光明日报》发表《赵树理是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标兵”》,被押着游街示众,曾被打断肋骨,又在批斗台上被推下,跌断髋骨,1970年6月23日被“隔离审查”,9月17日继续接受批斗,9月22日病危,9月23日被迫害致死,终年64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23 13: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如爱(1915-1985),江苏淮阴人,夏家四虎之一,夏家兄弟四人均为国共两党的高级官员。
中文名夏如爱出生日期1915年逝世日期1985年出生地江苏淮阴
毕业于淮阴渔沟初小(现省重点渔沟中学的前身),后考入浙江大学,因参加爱国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参与组织苏北抗日同盟会。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淮阴县抗日游击队队长、泗沭县县长,中共泗沭县委代理书记、中共长兴县委书记、天南专署专员、广德县委书记、烟台市委副书记、北海地委副书记。1949年南下时任一支队政委、临汝县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邵阳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湖南省委财委副书记、省计委主任、湖南省副省长、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7年庐山会议上因有支持彭德怀万言书的表现,被批为彭黄张周反革命军事俱乐部骨干成员而免职,文革中受到南京军区许世友将军的庇护,文革后平反,历任城市服务部办公厅主任、商业部调查研究室代理主任、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1984年拟调入中央办公厅任职,但于体检中发现弭患癌症,1985年9月23日病逝。夏为人侠义,为筹建苏北抗日根据地,变卖了所有家产,投身革命,身无分文,大冬天仍穿单衣,三嫂见了很心疼,做了棉衣送他,可下次见面他身上还是穿的单衣,原来他总是把厚衣服送给自己的下属穿,从不考虑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23 1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平生出生于1917年,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人。他从小就接受了较好的教育,并在爱国学生运动中,接受了进步革命思想。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满腔热血的安平生在心中埋下了参军报国的种子。

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与一批进步学生一同奔赴延安参加了革命。之后,作为青年学子的他,被送进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二期学习。众所周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是我党为培养高中级军队领导干部所创建的大学,诸多开国将帅都出身于此。



在抗大读书期间,安平生接受了系统的教育,学习了先进的军事知识,并在毕业后担任了延安马列学院教育科科长。任职期间,他一边从事工作,一边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充分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思想觉悟。

1942年后,安平生奉命转战晋绥边区,并先后担任了晋绥边区河曲县三区区委书记、晋绥边区师范学校教育长、中央分局党校党支部书记等职。任职期间,他深入贯彻党的政策与方针,大力发动人民群众,宣传抗日救亡主张,成功动员了当地百姓为前线将士献粮献物,为抗战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他便一直在晋绥边区工作。他曾多次亲率部队,击溃了来犯的日伪军,保卫、巩固了我晋绥边区的建立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安平生进入地方工作,并经历了多次调任。他先后进入北京市郊区工委、广州市郊区工委、市郊区办事处、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等单位工作。在多年的调任中,安平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他的心态愈发成熟,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1973年后,他先后进入广西军区、云南省人民政府任职。在云南省任职期间,他深入贯彻党中央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原则,协同各级各部门的工作。他还常常深入基层,进行调研考察,从实际出发,了解民生民情,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方案、预案。



1979年,安平生又被任命为昆明军区第一政委,负责主持军区部队的军事训练等任务。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安平生享受正大军区级别的待遇。

1999年9月23日,安平生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23 13: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肖志贤 (1913~2000) 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油榨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 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豫南独立第四师经理处总务科科长、第十二团经理处处长,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经理处军需科科长,红十五军团供给部军需科科长、兵站站长、后勤部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 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供给处副处长、六八九团供给处处长、旅供给部副部长,八路军 第二纵队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西满军区兵站部部长,东北野战军后勤第二分部副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第五分部兼第十五兵团后勤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 五兵团兼广东军区后勤部第二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检查局第一副局长,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副主任,兰州军区空军后勤部副部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商城县红军被服厂管理员、工会委员长、豫南独立第四师经理处总务科科长、第十二团经理处处长、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经理处军需科科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七里坪、郭家河、杨泗寨、潘家河等战斗。1934年11月随红二十五军长征,参加了独树镇、 庾家河、葛牌镇、华阳镇等战斗。1935年9月到达陕北后,任十五军团供给部军需科长,兵站站长,后勤部部长。参加了劳山、榆林桥、直罗镇等战役及东征汾阳孝义、灵石和西征陕甘宁边区作战的后方供应和收治伤病员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


1937年2月肖志贤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同年10月调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供给处处长、旅供给部副部长,随部转战于晋冀鲁豫根据地的长治、武乡、高平、南宫、威县、东阳、定陶、内黄、滑县、濮阳等地。1940年后,历任八路军第二纵队第四旅供给部部长。淮海军区供给部长兼行政公署财经处长。率部在鄂豫皖边区反击国民党顽军石友三、韩德勤部。

抗日战争胜利后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为了加强东北根据地的工作,调大批干部进驻东北,肖志贤奉命率旅属后勤工厂和卫生队千余人经山东临沂、泰安、济南、德州、天津、廊坊等地,绕道玉田、遵化,越长城到达辽宁建昌、义县。不久,由于国民党大举进攻,部队转移到阜新地区。奉命参加四平保卫战和三下江南作战。1947年2月调任西满军区兵站部部长。在第三次四平战斗中,上前线抢运伤员遇敌机轰炸,身负重伤,经抢救脱险。随后参加了锦州战役和辽沈战役。1948年11月后,历任东北野战军后勤部第二分部副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五分部兼第十五兵团后勤部部长。参加了天津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海南岛战役。

肖志贤同志,因病于2000年9月23日在西安逝世,享年87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23 13:5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苏钢(1920~2002),男,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县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贵州省委原书记、贵州省原省长、省顾问委员会原主任。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

苏钢,原名苏文楼,山东乐陵人,1920年7月出生。1937年10月参加革命,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在山东济南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11月,由八路军一二九师介绍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学习。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到八路军总部参谋训练队学习并任班长。1940年3月返回山东,历任鲁西区党委党校大队长,鲁西支队参谋,鲁西行署公安总局组织科长,冀鲁豫七专署、冀南一专署公安局长,冀南一地委社会部副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

曾任山东冠县县委书记、地委委员。1949年1月任冀南六地委委员、宣传部长。1949年6月后,历任湖北大冶地委委员、社会部长、公安处长、秘书长。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武汉市裕华纺织总公司副总经理、裕华纺织厂党委书记、经理,武汉国棉一厂党委书记,1955年5月任湖北省委副秘书长。1959年9月任中共湖南省委秘书长。1960年3月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1964年5月至1967年8月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兼省委秘书长。1965年11月至1967年8月兼任省委农村政治部主任。1967年至1972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下放劳动。1972年6月后任湖南省涟源钢铁厂革委会第一副主任、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中共湖南省委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1977年3月任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1978年3月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1980年1月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省长。1985年3月至1993年11月任中共贵州省顾问委员会主任。2002年9月23日在贵阳逝世,享年83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23 13: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年9月23日,运城籍在外老干部、河南省军区原政委胡尚礼同志,在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逝世,享年88岁。

胡尚礼同志1915年9月出生于运城市解州镇东胡村。1933年始,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工作,成为运城“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组织和领导者之一。1936年11月参加革命,1938年8月入党。历任指导员,太岳军区团参谋、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第二野战军师参谋长,高级步兵学校战术教授会副主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副团长,昆明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十四军副军长、军政委,武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曾当选为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6年10月至1979年6月曾任河南省委书记。1985年1月离职休养,享受副兵团职待遇。

1936年11月,他加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几十年转战南北,出生入死,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先后参加了粉碎日寇九路围攻与各次反扫荡、反蚕食,浮山、青浮、上党、临浮、灵陕、平汉、洛阳、淮海、广州、粤桂、西昌等战役战斗。抗日战争时期,他作战勇敢顽强,不怕流血牺牲,在太岳军区群英大会上被授予“正规军一等杀敌英雄”称号,曾获得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授予的“英勇、果敢、机动、顽强”锦旗,并多次立功受奖。在任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副团长期间,他勤奋工作,为越南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新中国成立后,胡尚礼同志作为我军一名高级领导干部,认真贯彻中央军委制定的方针政策,积极组织部队开展正规化训练,狠抓部队官兵军事、政治素质的提高,为加强部队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呕心沥血。他经常深入部队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指导工作,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离休后,他仍然非常关心部队建设,积极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拥护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胡尚礼同志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出生入死,勤奋工作,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建设无私地奉献了毕生精力。他刻苦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丰富的政治、军事工作经验和组织领导才能。他始终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一心向党,忠贞不渝,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宽广胸怀和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他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他思想敏锐,勇于创新,工作积极,完成任务坚决。他坚持原则,顾全大局,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作风正派,有坚强的党性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作风民主,团结同志,密切联系群众,深受部队官兵的敬重和赞扬。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生活俭朴,严格要求家属和子女,始终保持了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

胡尚礼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24 12: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错了,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31 07:34 , Processed in 0.34667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