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hanmingde

[【主题讨论】] 佛教和易经的联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7 23: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世界存在神灵的。不要以为人是最大的,虽然我到现在还是很不舒服。

我的亲身经历让我明白有些事情真的难说。都可以写文章了。

唯心不一定就不对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8-27 22: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鸿水禅师于2010-06-06 19:45发表的 :
“信佛的人越来越多,信算命的人也越来越多,更有甚者,把二者结合起来,天天在家念佛”
据我猜测,这些人估计连“四天王”、“八菩萨”这些广为流传的人物都分不清。何谓佛教,何谓道教,佛道有何异同,这些人更是不可能弄得明白。
所信者,命也。
算命念佛不外乎以下几点原因:1、生活窘迫,给自己存个念想。2、亏心事做的多,以求心安。
真正既信佛,又懂道的少之又少。



佛陀似乎与这些关系不大,求得是境界。
“四天王”、“八菩萨”不知道与学不学佛无关。

易经算命,不能说迷信。
算命于易经,只算皮毛。
易经本义是对事物自下而上系统的认知。

周围信佛,算命之人 与上面的 佛,易经 却是两会事。
成了一种信仰的寄托,命运宿命的外现了。

如是说,楼主看到的现象,本是无关的,
但实际上却关联起来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9-14 14: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物质条件越是丰富,精神需求越是明显
最发达的地区,往往最信这个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9-15 05: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Re:佛教和易經的聯繫

佛教和易經沒有明確聯繫

易經是華夏原生文化源頭,漢字理論,象意理說,認識論,變化論,太極陰陽圖,都是屬於易的範疇。
而佛教主要還是從印度來的,本質上是外來文化,有佈道行為,鬼神說,而且反龍,想騎到龍的頭上,越到本質越顯得與華夏文化不太一樣,有些地方甚至格格不入。佛教總是喜歡在中國最高神上在覆蓋多一層,例如西遊記中的佛祖,還有佛教中的斬龍行為。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9-30 16: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经讲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 这话是否有道理呢,要靠实践检验。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7 13: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pslchb于2010-05-18 17:43发表的 :
官二代、富二代和农民工二代司空见惯的时代,个人的努力大多只不过是无力的挣扎而已。毫无疑问的是:此时宿命论就会轻而易举的占据很多人的头脑。因此佛教和易经有无联系根本就不重要,你说的只是一种表象。
楼上说的比较好,这个社会已经不讲究什么所谓的精神粮食了,大伙只有一个心思,就是物欲,除非那些物质上极度匮乏的群体,虽然可能也应该占据主体的相当大部分人。
历史上似乎讲道信佛的人大抵两类:真正信奉的和随波逐流(或者说无奈被迫的,否则只有死路一条的),

想到红与黑里面把人分为三类:处于铤而走险 处于水深火热中中的苟延残喘,还有那些权利熏心的.....
“红”代表着红色的军装、革命和英雄时代,奋斗的历史,是光明的象征,欲望和激情的召唤,是人性呼唤自由和尊严的号角;
“黑”代表着教士的黑袍,黑色的复辟皇朝,黑暗的贵族势力,是等级观念人性得到压制的现实,是命运被摧毁的悲惨境地,是扭曲心理的阴暗和追求虚荣的不择手段,是个人努力受恶势力阻扰而沦丧的哀号。
  其实到现在,我们还是在走着这样一条红与黑相交织的道路。在家族的荣耀庇荫下的子孙依然依靠强权而过着高人一等的生活。为了迎合虚荣的生活,有人铤而走险;为了满足膨胀的私欲,有人以权谋私……
  我们将会惊叹,世界是多么的相似,似乎存在某种轮回,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国内还是国外,底层的人始终在一条“黑”的路上艰难行进,当然心中渴望的是“红” 的路。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9 20: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乱来了。
阿弥陀佛上帝保佑真主与你同在……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1-30 10: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什么时候我才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呢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3-6-24 09: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学和易学本质上没有什么联系,但“理”有相通之处,古今僧俗大家中,兼学佛学、易学者众多。也不乏以“禅”解“易”的专著,如明代四大著名僧人之一智旭的《周易禅解》和已故释本光法师的《禅与易——周易禅观顿悟指要》。我虽然也喜欢儒道释之学,要我扯清“佛”和“易”,是没这个能耐的,诚如陈德述先生在《周易四书禅解》一书周易禅解绪言中所说——“易道广大,佛法无边,为要对用无边佛法注解的周易再作注解且非易事”。

易经虽是筮书,“易数学”推动了“术数学”的发展,但易经并不等同于算命。很多人认为易经是算命,属无稽之谈,或是因为“卜筮”之学用到易经卦爻辞的缘故吧,如同现代比较热门的“六爻卜卦“的始祖,是源于唐宋年间的“火珠林”,其理论上虽有易学的渊源(很多学者认为是源于西汉的京房易),却是和易学有天壤之别的。

我学识浅薄,或是在“混淆视听”了,请前辈们不吝赐教。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3-6-26 22: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认同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3-7-14 17: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师已去极乐世界,余下我等还在世间熬。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3-8-3 13: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0楼hanmingde于2010-05-18 16:02发表的 佛教和易经的联系 :
不知道是不是我才发现这么个现象,我周围的人,信佛的人越来越多,信算命的人也越来越多,更有甚者,把二者结合起来,天天在家念佛,干什么事前先找人算上一卦。这易经和佛教之间有联系吗?这两个东西,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我倒是觉得这两个是不相干的东西,请各位朋友帮忙发表发表意见吧,谢谢!



做生意的人总是相信这些的,因为这个关系到赚钱,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3-9-19 21: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经:懂人情世故是基础,知自然规律是入门,红尘历练才是学习,你说它算的是什么命;
信佛:教人从善、调养性情、顺其自然有信仰追求
人之初 性本善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3-9-20 15: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易学都是非常深奥的,只有不懂的人才会说三到四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8 19: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有些不好说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5-5-10 09: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佛教也好易经也罢,今天在大众之中重新流行,其根源还是今天人们对自己命运的不确定性。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固定的规则可循,没有确定的成功范例,于是人们只好求助于超自然力量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5-5-31 18: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经,太高深,不入凡眼,沦为算命,直入警察局,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25-3-3 16: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25-3-7 16: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易经与佛教的关系及当代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浅出地理解:

---

### 一、本质区别:**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
1. **起源不同**  
   - **易经**:诞生于中国商周时期(约3000年前),最初是占卜工具(《连山》《归藏》),后经孔子学派发展为哲学经典,核心是"变化之道"(如阴阳、八卦)。  
   - **佛教**:起源于印度(约2500年前),以佛陀悟道的"四圣谛""缘起性空"为核心,目标是解脱轮回之苦。

2. **核心逻辑不同**  
   - **易经**:通过观察自然规律(如昼夜更替)总结出"变易、简易、不易"的宇宙法则,**试图用符号系统预测和解释现实问题**(如战争、婚嫁)。  
   - **佛教**:否定宿命论,强调"业力造命"(行为决定命运),主张通过修行破除"我执"和"无明",**反对算命**(《佛说阿难分别经》明确禁止占卜)。

3. **功能差异**  
   - 易经更像"中国式哲学工具书"(王夫之称其"弥纶天地之道"),可用于决策参考;  
   - 佛教是完整的宗教体系,提供世界观和终极关怀。

---

### 二、为何会被结合?**实用主义的文化心理**
表面上两者矛盾(佛教反对算命),但在民间结合却普遍,这源于三大文化基因:

1. **中国思维的"混融性"**  
   传统社会本就存在"佛道不分家"现象(如寺庙供佛菩萨也供财神),民众更关注功能而非理论纯粹性。**求神拜佛本质是解决问题**,而非信仰皈依。

2. **焦虑转移的需求**  
   当代人面临不确定性(职场、婚恋、健康),易经占卜提供**短期决策安慰**(算卦后获得心理暗示),佛教念佛则满足**长期精神寄托**(因果轮回解释苦难)。两者结合形成"立体防御"。

3. **商业化的推波助澜**  
   社交媒体兴起后,"佛系开运""易经改命"等内容被包装成商品。某短视频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转运仪式"类视频播放量超50亿次,背后是庞大的玄学经济产业链。

---

### 三、现象背后的深层矛盾
1. **认知偏差**  
   多数人把佛教简化为"烧香许愿",将易经等同于"算命秘籍",实则是**对两者的矮化**。真正的佛学修行者反对占卜,专业易学家也强调"善易者不卜"(《荀子·大略》)。

2. **现代性困境的投射**  
   法国哲学家加缪曾说:"人最大的痛苦,是在无意义的世界寻找意义。"当科学无法回答所有问题(如癌症为何选中我),玄学与宗教便成为**意义填补工具**。

3. **警惕依赖性风险**  
   心理学研究显示,过度依赖占卜会降低自主决策能力(如总想"算准再行动"),而形式化念佛可能导致"道德外包"(以为念经就能抵消错误行为)。

---

### 四、如何理性看待?
1. **分清水与油**  
   - 若追求智慧:可研读《周易》的辩证思维(如"亢龙有悔"教人忌过度),或佛学的慈悲观;  
   - 若只为求安慰:需设定边界(如每月最多算1次卦,念佛时思考"为何而念")。

2. **回归本质价值**  
   - 佛教的核心是"觉悟",禅宗六祖慧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 易经的精髓在"知变应变",而非预知未来,《系辞传》明言:"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3. **构建主体性**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指出,现代社会是"祛魅"的,但人仍需要意义系统。与其依赖外在体系,不如培养两种能力:  
   - **科学思维**(用概率眼光看占卜结果)  
   - **心理韧性**(如正念冥想替代机械念佛)

---

### 总结
这种现象恰似"文化沙拉碗"——把不同食材拌在一起只为口感,无关营养搭配。理解其背后的需求,才能不被表象裹挟。正如钱钟书所言:"迷信不过是希望的私生子",关键是如何让希望生长在理性的土壤上。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25-3-13 19: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的三千年历史长河里,儒释道三家已经融合
国人是讲究实用性的,哪个能给民众心理安慰,哪个就能受众传播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4-1 22:46 , Processed in 0.06932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