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62|回复: 15

[【散文】] 城市与乡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31 23: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在路上的时候,我在想,城市和乡村的分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后来看到对面一个人拎一个西瓜过来,才多少有点明白:原来城市的西瓜是在水果店里买来的,乡里的西瓜,则在地里长出来的。
当然不是这么简单,但有时候人判断事情的原委,很容易跟环境联系上。比方西瓜,城市的孩子能够溯源到最远的地方就是水果店,要不就是冰箱了;而农村的孩子,如果他家那边有瓜地,就能看着西瓜从非常小的一粒葡萄大小的瓜扭,一直膨胀到篮球大小。
我就在想,自己就怎么想到西瓜了呢?原来是鲁迅那篇《故乡》里面有西瓜的情节:小时候的“我”单知道它们在水果店里出售,而闰土是知道西瓜的冒险史。
这样究竟有什么分别呢?我倾向认为,乡土的认知是一个环形的,生长,发展,开花,结果,死亡,一年四季周而复始。这是一种循环的生命和世界。他们会把瓜皮扔到猪圈里,然后猪圈里的肥熟了,又弄到田里,田里的庄稼等着施肥呢。而城市的认知更片段化,瓜皮扔到垃圾箱里,以后就不知道以后怎么样了。这是城市的世界,他们从某一个地方获取,又将废物扔到另一个地方,他们也许看不到循环的整体,他们只是其中的某个一个环节。也许可以说得更赤裸,乡村经济是自给自足,城市是分工的。但我不是说经济,我是谈认知。

我姥爷是个打渔的能手,他能判断鱼什么时节出现在什么位置上,但你要他说系统了,他是说不清除,他只是知道。他的大儿子(我大舅)也是打渔的能手,基本上都是从我姥爷那里学来的,他们父子经常出海去打渔,后来搞生产队了,我大舅被选成了打渔的队长(类似船老大)。可惜他也不能说明白为什么某个时间某种鱼回来这里;不过以后他面临的问题更大,因为很多鱼不来了。这种情形挑战了乡土认知中的经验模式,环境变化太快了,经验遭到了摧残。而从更广大的时间和空间看,海洋受到了污染,近海的过渡捕捞,都使很多的鱼群消失。而在我大舅的经验世界里,这种变化是无法推理的。乡土认知模式的局限性也许体现了出来:过窄的时空和缺乏应对急速变化的世界的能力。

而对片段知识的超越,在城市文明中早已完成,学校便是这种完成的最好环境了。农村里的农活不需要专门的老师,也许家长就是最好的老师,练习是最好的老师;但城里家长很难完成了学校的职能:认识到个体的局限性并学会沟通和合作,认识到个人能力的局限性,学习求助公共知识网络,比如图书馆,认清个体体验的局限性,学习想象的能力。后者,或者后两者,在现在中国的学校教育还是比较缺乏的。

容我说些伤感的话,城里的人还是比较容易冷漠的。电表里的电不够了,到银行去买电,然后充电,灯就能亮了。可亮灯需要的电,来自山西的煤窑,那里很多简单培训过的工人(很多是农民),在黑的地下冒着生命危险采煤。能够将这两个人链接起来的是污染,发电要污染,用电也会有污染。但这种现代生活方式一旦形成,便很难倒退。只能是更多的消费,更快的消费。所以在很早的一首诗歌里,城里的读书人教育他们的孩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尝试建立一种循环的认知,来让孩子想象遥远的农村的农民的辛苦。

但我想,现在中国的城市人似乎已经接受了这种片段式的生活,就像海边追逐浪花的冲浪人一样。站在沙滩的人也许会奇怪,这些人忽高忽低的追逐时尚潮流,可还不过是在原地上打转而已。而航海知识最早来自希腊,他们相信地球是圆的,并被后来的大航海时代证明,这大约是最大的循环想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 10: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认知的角度来谈城市和乡村的区别,角度很好。
城市角度有局限性,乡村的人也有局限性,似乎不能说明哪个角度谁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 16: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bulunuo 说得不错,我觉得认知问题有时好象很复杂,有时又觉得很简单,环境不同,认知的结果也不同,可一旦站得高高地,一个个局部成了整体,结果变化更大,更客观了,那个“大航海的大循环”的例子就是一种说明。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农村,也是一种循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 19: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可以说得更赤裸,乡村经济是自给自足,城市是分工的。
乡土认知模式的局限性也许体现了出来:过窄的时空和缺乏应对急速变化的世界的能力。
“城里的人还是比较容易冷漠的。”这点我认同,在一座楼里,对门都不知道是谁,且在楼里一般不串门。除非单位的楼。


老布的话很哲理性。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 19: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一千零一夜_1于2009-08-02 16:56发表的 :
bulunuo 说得不错,我觉得认知问题有时好象很复杂,有时又觉得很简单,环境不同,认知的结果也不同,可一旦站得高高地,一个个局部成了整体,结果变化更大,更客观了,那个“大航海的大循环”的例子就是一种说明。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农村,也是一种循环。


革命年代是农村包围城市。现在应该是城市包围农村,也就是政策里面说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 20: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风云007于2009-08-02 19:15发表的 :


革命年代是农村包围城市。现在应该是城市包围农村,也就是政策里面说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风云,现在世界上不少国家出现“大都市化”,很像蚂蚁聚团一般,有些国家几个大都市就聚集了国家的百分之三四十的人口,中国也在走这样的路,太可怕了,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军事布局上都是不和谐和及其危险的,人口、人员知识结构、发展等的科学合理布局真是个大难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 06: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有点儿好奇,是不是在农村长大,却在城里成家是最理想模式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08: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谈不上理想吧,人总贪图更大的安逸和利益。城市提供了不那么沉重的体力劳动(相对农村)和更丰富的娱乐,见识过城市的人很难再适应农村。但梭罗是个例外,他去瓦尔登湖居住和思索就是这样。可中国的隐士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关键是,鲁迅说,隐士也要有些财产供他们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 09: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bulunuo于2009-08-03 08:18发表的 :
也许谈不上理想吧,人总贪图更大的安逸和利益。城市提供了不那么沉重的体力劳动(相对农村)和更丰富的娱乐,见识过城市的人很难再适应农村。但梭罗是个例外,他去瓦尔登湖居住和思索就是这样。可中国的隐士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关键是,鲁迅说,隐士也要有些财产供他们隐。
呵呵,我觉得人对于自然来说基本上就是一个祸害~~~
梭罗去瓦尔登湖畔居住,首先就提了把斧子,他用斧子砍树,砍那种“箭矢似的,高耸入云而还年幼的白松”在那个他所谓愉快的春日里~~~~
可以想见,那把斧子在他手里必然还会祸害自然界更多的生命,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命的最低代价~~~~
而那些直接开着推土机,拉着炸药、雷管、油锯、枪支、带着各种扑捉生命的网子、设各种陷阱的人,所祸害的生命就更加难以计数~~~开山造田、围海造田、毁林造田,人类为了最简单的生存,给自然留下无止尽的伤疤。为了更舒适,更文明的生活,更是给自然以各种毁灭性的消耗。而这些是人类一直理直气壮向自然索取的。
人自大地以为自己是自然的主宰,一切存在都为我所用,为我所有~~~~大自然是宽厚的,可是终有一天人类也必将自食其果,承担自己无止尽索取而不知回报的恶果~~~其实我们现在已经造成了许多恶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 09: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雪融鸿飞于2009-08-03 09:17发表的 :

呵呵,我觉得人对于自然来说基本上就是一个祸害~~~
梭罗去瓦尔登湖畔居住,首先就提了把斧子,他用斧子砍树,砍那种“箭矢似的,高耸入云而还年幼的白松”在那个他所谓愉快的春日里~~~~
可以想见,那把斧子在他手里必然还会祸害自然界更多的生命,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命的最低代价~~~~
而那些直接开着推土机,拉着炸药、雷管、油锯、枪支、带着各种扑捉生命的网子、设各种陷阱的人,所祸害的生命就更加难以计数~~~开山造田、围海造田、毁林造田,人类为了最简单的生存,给自然留下无止尽的伤疤。为了更舒适,更文明的生活,更是给自然以各种毁灭性的消耗。而这些是人类一直理直气壮向自然索取的。
.......


在我身后,哪怕洪水滔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 09: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读书园地日报于2009-08-03 09:32发表的 :



哪管我身后洪水滔天
洪水滔天还在你身后~~~你该庆幸,幸好不是在你周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 13: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雪融鸿飞于2009-08-03 09:17发表的 :

呵呵,我觉得人对于自然来说基本上就是一个祸害~~~
梭罗去瓦尔登湖畔居住,首先就提了把斧子,他用斧子砍树,砍那种“箭矢似的,高耸入云而还年幼的白松”在那个他所谓愉快的春日里~~~~
可以想见,那把斧子在他手里必然还会祸害自然界更多的生命,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命的最低代价~~~~
而那些直接开着推土机,拉着炸药、雷管、油锯、枪支、带着各种扑捉生命的网子、设各种陷阱的人,所祸害的生命就更加难以计数~~~开山造田、围海造田、毁林造田,人类为了最简单的生存,给自然留下无止尽的伤疤。为了更舒适,更文明的生活,更是给自然以各种毁灭性的消耗。而这些是人类一直理直气壮向自然索取的。
.......


  好像我们所能见到的世界就是这样:从相对的平衡到相对的不平衡,再由相对的不平衡发展到相对的平衡,反反复复,当然生存在其中的人类内心都希望它运行得慢些,以便能尽可能多地在这个世界里逗留,至于对自然的不敬会造成的后果,的确想得和做得很少,多以为自己是过客,或是看着更有钱的国家,更有钱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 13: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读书园地日报于2009-08-03 09:32发表的 :



在我身后,哪怕洪水滔天!
且享受这灭顶之灾前的一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 15: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乡村的环境污染也是越来越严重,城市里的生活废水都是经过下水管道收集,然后到污水厂处理。垃圾也是通设置过垃圾箱,垃圾车运输到垃圾焚烧厂活着填埋场处理。
而在农村,生活废水经过自己家的暗渠,流到外面的排水渠,然后就不知道流到什么地方去了,只是断定肯定是不会处理的。生活垃圾呢,大多都是堆在一个离村子稍微远点的地方,成年累月的堆着,根本看不见有任何车辆将这些垃圾运走,更不用说处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4 16: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城市与乡村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上来审视的话,绝对是不同的答案!就让各自在自己被包被的时空里享受城市与乡村的乐趣吧!太多的忧虑也无济于事,我们说了不算!每个人对此的解读不同,也许楼主的意图我们都没有理解透呢!就让生活自己来告诉我们,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但渴望美好是大家共同的愿望!我现在所住的楼房,大家常见面,都彼此熟悉,倒是都打招呼的,只是串门的寥寥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4 17: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楼emppp于2009-08-04 16:25发表的 :
对于城市与乡村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上来审视的话,绝对是不同的答案!就让各自在自己被包被的时空里享受城市与乡村的乐趣吧!太多的忧虑也无济于事,我们说了不算!每个人对此的解读不同,也许楼主的意图我们都没有理解透呢!就让生活自己来告诉我们,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但渴望美好是大家共同的愿望!我现在所住的楼房,大家常见面,都彼此熟悉,倒是都打招呼的,只是串门的寥寥而已!
呵呵,做我能做的,改变我能够改变的~~~如此而已~~~其实很简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28 16:14 , Processed in 0.418994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