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威望

[【文史类原创】] 觚不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5 22: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李零说过,惭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5 22: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论语是一窍不通的,所以只算是为了骗分来着:
兄以“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为开头,作为后面的铺垫,有意思呀。但“孔子说文化是由简到繁,不断变迁,不断发展的。
在齐国起萌,在鲁国成熟的文化,虽然表面上变化了很多,但本质上是没变的”。似乎缺少证明,不知道如何获得。我理解里,孔子还偏向复古,个人理解孔子的道还是偏传统,所以齐国是没有多少文化,鲁国保存了不少文化,道则是文化的富裕状态。当然这段话也比较难解。“在齐国起萌,在鲁国成熟的文化”,一下子找不到根据。齐国比较富裕,常美女野兽,所以孔二看来是礼存得少了,但也有拯救的可能;鲁国传统得多,更容易守礼,将来入道也容易。
后面也比较难解。这种礼废的情况,也让孔二伤心,他拿出个齐国的觚,说这不像个觚,他理想中的觚是没有了,比较伤心失落了,所以痛喊了两句。

威望兄如果理解成“这个不像觚的东西仍然是觚”,孔先生不妨这样说:觚不?觚哉!”

解释比较传统了一点,权当凑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6 00: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瓜不瓜?瓜哉!瓜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6 06: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钱穆先生的:
167
(二二)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齐有太公之余风,管仲兴霸业,其俗急功利,其民喜夸诈。
鲁有周公伯禽之教,其民崇礼尚信,庶几仁厚近道。道,指王
道。孔子对当时诸侯,独取齐、鲁两国,言其政俗有美恶,故
为变有难易。当时齐强鲁弱,而孔子则谓齐变始能至鲁,鲁变
易于至道。惜孔子终不得试,遂无人能变此两邦。
白话试译
先生说:‚齐国一变可以同于鲁,鲁国一变便可同于道了。‛
(二三)
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觚,行礼酒器。上圆下方,容二升。或曰:取名觚者,寡
少义,戒人贪饮。时俗沉湎于酒,虽持觚而饮,亦不寡少,故
孔子叹之。或曰:觚有棱,时人破觚为圆,而仍称觚,故孔子
叹之。饩羊之论,所以存名。觚哉之叹,所以惜实。其为忧世
则一。或说:觚乃木简,此属后起,今不从。
白话试译
先生说:‚觚早不是觚了,还称什么觚呀!还称什么觚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7 09: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概说一下“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周封诸侯,太公封齐,周公封鲁。太公和周公,都是开国重臣,但地位还是有差别,太公是周王朝的姻亲,异姓;周公旦是周武王的亲弟弟,宗亲,同姓。周公的封国鲁国,在诸侯国中,地位一直比较特殊,保留旧周典、旧周法,旧周道最多。昭公时,晋韩宣子到鲁国访问,在鲁太史那里看了《易》、《象》、《鲁春秋》,说,周朝的礼仪都在鲁国啊,我算是知道周公的德行,和周朝所以成就王业的缘故了(《左传》,昭多少年,忘了)。
《淮南子·齐俗训》有个故事,太公望和周公旦受封后见面,太公问周公,你打算怎么治理鲁国?周公说,搞“尊尊亲亲”这一套呗。太公说,完了,鲁从此以后要衰落了;周公问,那你怎么治理齐国?太公说:任用贤人,崇尚功利。周公说,那齐国后世一定乱套。这件事未必可信,但可以总结,鲁国走的,是周朝以孝治天下的路子。齐、鲁分封之初,实力相当,鲁国复古、保守,国道日衰。至齐桓公时,齐鲁两国之间差距,逐渐拉大。
孔子觉得,鲁国近周道,鲁国再进一步,就回到周朝的正道了。齐国虽强,不如鲁国近周道,所以说,“齐一变,至于鲁”。孔子复古,齐强鲁弱,看不清楚,准备抱着周礼跳井,坐在井底看天,是舍本求末。文化层上的东西,再好,顶不过经济,富强是硬道理,没有这个硬道理,再有文化,都是白搭。何况,孔子所钟爱的周礼,文化都算不上。孔子的历史观,也很不科学,他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证也。文献不足故也……”,顾颉刚说,这就是典型的拿传说当历史,既然文献不足,就不应该说“能言之”。(《古史辨》第七册)孔子见礼不见利,信讹不信史,是个大毛病。今山东,简称鲁,跟这个有关。其实,论国力,比富强,山东应简称齐。就算论历史长短,也应称齐。鲁灭于楚考烈王,齐国好歹还支撑到战国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7 12: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我并不了解这个典故,但是欣赏,甚至可说是喜欢斑竹的解读,因为极富想象力。
若我理解,也不过理解为:勿忘本也。。

但是就实用的观点而言,基本上是没错的,不过不能走向极端。审美有审美的价值,就好比你不能问刘翔为什么非要跑那么快,反正他没有汽车跑得快。审美和礼仪也有它产生的原因和社会结构,如唐纳德`布莱克认为,礼节和审美艺术的复杂精致程度与社会结构分层程度成正比。

原以为是斑竹不喜欢贵重而不适用的花间词,故邀帖提醒。。。因我本也反感华而不实之物,所以写得少了。不过,想起曾有人说:真正的花是花而不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8 10: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庄子说的这句话,楼主的解释大概更合理些;
孔子说出这句话,我还是认为钱穆老先生(见23楼)解释的更加贴切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0 09: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6楼澹台秋水于2009-05-05 18:34发表的 :
觚啊觚


·妇好觚(商代) 通高25.6厘米

.......


这可是好东东,好精致哦,呵呵,送给威望兄觚酒,岂不妙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29 02:59 , Processed in 0.290056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