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1、P26,《红楼的情与欲》第一张插图与文章内容没关联,建议更换。 ==================//删除 2、P35,“《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群芳髓》系列之一——孤独的黛玉”这个标题太长,排出来不好看, 建议改为《群芳髓》系列之一——孤独的黛玉 ===================// 3、P47,用的是妙玉和史湘云的图片,《说红楼之“不可说”》说得最多的是宝黛爱情,所配图片建议用他们共读西厢的经典图片。 ===================//添加了 4、P62,浅读红楼中“红楼梦曲十二支”第二张插图是贾巧姐,配在元春和探春的曲子边不宜,建议更换或调动。 ===================//去掉 P12,杨本图片应为这张,请修改。 =========//更换 卷首语: 1 作者还是标在题目下。 一是醒目,二是体例一致? ============//作者放在题目下不好看 2 这部以天才心血呕成的、有生命的书,依然活在越来越多的、喜爱它的人心中。“” “以”删去或更顺畅? ==========//删去 3 这里我们谨以网络上无数红迷心血文字的一滴,来见证我们对红楼的欣赏和喜爱,与你分享红楼的美丽。 “心血文字的一滴”改成“文字心血的一滴”更能融合? ===========//这个个人认为没必要改,原稿表达含义更广 目录: 1 《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群芳髓》系列之一 ——孤独的黛玉(情情) 35 最好不要分为两行吧。也许这是初稿,后面应该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2 并非玩物丧志——痴石石呆子 37 中间的破折号须重新处理,与上下文保持一致。 3 红楼梦:如何做茄鲞 英译收集-5种 74 “—5”这个让人费解。不如删除5前的“-”,或改为“五”更好? ====================//更改 红楼的情与欲: 1 故事的衔接上自然,由于交代得清楚,因此,人物事物的来龙去脉大多都有章可循。 或许这样改动下,意思更明了:故事的衔接自然,而且由于交代得清楚,因此,人物事物的来龙去脉大多都有章可循。 ==================//更改 编后语: 1 一部不完整的红楼梦不知道养活了多少“红学家” 改为:一部不完整的《红楼梦》不知道养活了多少“红学家” ==========//更改 2 秋爽斋主人是众多红迷中,爱红楼成痴的人 中间的标点似是多余。 ============//去掉 说真道假话红楼: 1“假做真时真亦假”。在一定程度上,这还成了识真辩假的试金石。 “辩”应为“辨”? ============//已改正 寻找前生的记忆: 1 惜春:我终于领悟,倒是无情却有情,藏在心底的爱,因为无私无欲,才是一份真正的永恒。 “倒是无情”是“道是无情”的笔误? =============//我也觉得是笔误,改正 2 寻找前生的记忆—梅的使命(大话红楼之李纨篇) 中间破折号短了。 ==============//改正 群芳髓: 1 是红尘中热闹场上的俗人,俗得精致无比,耀眼生辉;俗得放肆,俗得大胆,俗得鹤立鸡群;俗得轰轰烈烈,热闹无比。 中间的分号用法值得推敲,不如全用逗号。 ============//更改 红楼女儿吟: 1 第一行,忽然冒出个“贾元春”,怎么回事?按下面的体例,或许是这样:金缕曲·贾元春感怀 2 秋殇(黛玉) (1)与上面体例一致,为:秋殇·黛玉;(2)题目上面多一空格。 ===============//按此统一格式 3 绝顶寻常恋。置其间,云飘雾漫,若临仙苑。放眼千山浮沉逐,扶醉琼宫玉殿。全不顾,山高路险。日烈风刀频频显,到此时,方弃争峰念。欲退步,已深陷。 凤宫帝苑霞光眩.又谁知,红墙泪隐,雨飞花殄?阡陌人家人情密,寂寞高楼谁见?休要问,长门恩怨.佳丽三千一径涌,料归路,已是重门掩.天阁近,乡关远. 中间的句号部分为半角,须改过。 ==============//按此修正 浅读红楼: 1 又说:“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结尾少引号。 ===================//按此修正 2 我又完全不可能一窥红学大家们拥有的史料, 此中“完全”与“一窥”矛盾。或改为“我又不可能全览红学大家们拥有的史料“? =================//按此修正 3 总所周知,《石头记》以贾府兴衰为主线,其间贯穿从贵族到奴隶的众多人物的命运。 两词有误,前词为笔误吧?后搭配不当,贯穿命运?应为:众所周知,《石头记》以贾府兴衰为主线,其间贯穿着从贵族到奴隶的众多人物的命运的副线。 ========================//总 改 众 后面更改 4 而《石头记》的写作手法又可谓前无古人,章回体小说一直很讲究“抖包袱”,总在关节处来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曹雪芹一改这种套路,开篇即将各主要人物的命运以判词和曲的形式预先告知,并且这种隐喻和预言在书中比比皆是。 第一句逗号或改为:或更为恰当,因为后文均是阐述这句话。并把第三处逗号改为分号,这样整个意思层就非常明了。 ===============//按此更改 5 何止于此,短短2千余字, “2千”改为“2000”,与上文保持一致。 =================//按此修正
《“网”议红楼》: 1 就是标题,不用加书名号吧? 2 上下作者矛盾,从一处。 3 作者名字是“江南一栗”还是“江南一粟”?前面有文章为后者,这里为前者,但显然是一个人吧? ===================//这个无法定夺
这里晴雯最弱,只是容貌和率真,而且晴为黛影,最美只有一位,那么有黛无晴,理所当然。但是晴却反衬出黛是最美。连黛影也这样动人,那么黛的美丽也就可想而知。 ====================//读不通,不知如何修改! 黛玉那样一个弱女子,又孤苦无依,她就算哭死,谁会怕呢? ===============//去掉“又” 黛玉从6岁时初进贾府就应对得体,知书达理,为什么独对宝玉那么小性儿呢? ======================//改为 黛玉从6岁时初进贾府就知书达理,应对得体,为什么独对宝玉那么小性儿呢? 这不虞之隙,求全之毁,也全都为了爱。 ==============//这话无法理解,估计是病句。查现代汉语词典:不虞 没有预测到。 后逐渐成熟,立志做个文学青年时,想起了《红楼梦》,便打消了写小说的念头。 ===============//根本没逻辑,读不通的。做文学青年一想起红就打消写小说的念头? :伦理道德,人情世故,思想言行,风俗习惯,诗画艺术,等等等等 ==============//去掉 ,等等 诗与各个人物的交叉,就浮现出了人物不同的形象,将其身份,态度,见识,经验等等都充分显露出来; =====================//将其身份、态度、见识、经验等等都充分显露出来; 而曹雪芹之偏爱女儿家,其笔下借宝玉之口道出女儿家的尊贵,清净,也是因了女儿家终比男儿多情,重情。 ========================//尊贵,清净 改为 尊贵、清净 因了 改为 因为 去掉 得 但这些人物不可爱,没有诗意,比起薛、林、湘等人,西门府中那些女人就粗俗可鄙得利害,若她们是凡人,那薛林湘就是天仙,若她们是周汝昌笔下的怪诞文字,那薛林湘就是唐诗宋词。 =====================//利害 改为 厉害 这样的结局红楼梦就降等了,降到与黄易的书颉颃高下了 ===========//颉颃高下 明显用词错误,其意为不相上下,相抗衡。我一下子没想到合适的成语来改 梅花香自苦寒来——从曹公春秋笔法论李纨 =================//此文中省略号大多并无实际意义,建议删改成其他标点。 《群芳髓》系列之一 ——孤独的黛玉 ==========//此文无来源网址
8、“这样的结局红楼梦就降等了,降到与黄易的书颉颃高下了。” 这句不用修改,可以这样用词。
引用第26楼xxpmet于2008-12-11 08:43发表的 : 小学提供的下载地址不能下载,能否重新上传?
引用第32楼依荷听雨于2008-12-22 14:29发表的 : 1 红楼梦版本简介 此篇文章牵涉极广,但却无相关引文或偶提到其他人的研究成果。 这个问题有人提出来过,说此文涉嫌抄袭。我就此问题请教了几位朋友,大家认定此篇文章能做为原创发。回复的理由,我刚才找了没找到,应该在这帖备份的。
1、卷首语的作者请显示在“卷首语”下一行。(见网刊2、4期卷首语作者的排版) //========按此修改,但我觉得不好看 2、红楼专题是第五期,请修改好。 //========更改 3、《“网”议红楼》是江南一粟将要出版的书名,我用了书名号,这个随便大家习惯,去掉也行。 《并非玩物丧志---痴石石呆子》、《“网”议红楼》和《红楼百美诗》的作者都是江南一粟。是我打错字了。 4、“这不虞之隙,求全之毁,也全都为了爱。”这里不需要修改。 出处 《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红楼梦》第五回: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甲戌侧批:八字定评,有趣。不独黛玉、宝玉二人,亦可为古今天下亲密人当头一喝。甲戌眉批:八字为二玉一生文字之纲。】 不虞之隙:预料不到的误会。 //=======遵此意见 5、《群芳髓》系列之一 ——孤独的黛玉 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23091 http://readfree.net/bbs/read.php?tid=57369 两个链接都可。 //=======更改 6、P48,图片可另配一张插图,这篇文章两张图片你选用的都是共读西厢。 //=======角度不同,这样可以的吧? 7、“后逐渐成熟,立志做个文学青年时,想起了《红楼梦》,便打消了写小说的念头。 ===============//根本没逻辑,读不通的。做文学青年一想起红就打消写小说的念头?” 结合上下文来看,作者是想起《红楼梦》“写作技巧上的文字驾御能力与篇章结构上的通盘谋划能力”,自知不可能超过或达到《红楼梦》的水平,所以打消了写小说的念头。 //===========遵此 8、“这样的结局红楼梦就降等了,降到与黄易的书颉颃高下了。” 这句不用修改,可以这样用词。 //===========遵此 9、“雪融觉得真能称得起顶尖的美女应该不超过5名:黛玉、宝钗、宝琴、湘云、晴雯。这里晴雯最弱,只是容貌和率真,而且晴为黛影,最美只有一位,那么有黛无晴,理所当然。但是晴却反衬出黛是最美。连黛影也这样动人,那么黛的美丽也就可想而知。” 这句我觉得不用修改,一修改,作者那种灵活的句法就变味道了。只是个人看法,请停云把关吧。 10、“梅花香自苦寒来——从曹公春秋笔法论李纨 =================//此文中省略号大多并无实际意义,建议删改成其他标点。” 我看了下,这些省略号基本上可以删掉。今天没时间了,有时间我认真看前后文的意思,把标点修改好。 其它问题等我看完再一起商议。 停云的修改意见 1、“这里晴雯最弱,只是容貌和率真,而且晴为黛影,最美只有一位,那么有黛无晴,理所当然。但是晴却反衬出黛是最美。连黛影也这样动人,那么黛的美丽也就可想而知。”(读不通,不知如何修改!) ----------------不改动文气,略为调整几个关联词和标点:“这里晴雯最弱,仅是容貌和率真,不过晴为黛影,最美只有一位,那么有黛无晴,理所当然。而且晴反衬出黛是最美:连黛影也这样动人,那么黛的美丽也就可想而知。” 2、“这样的结局红楼梦就降等了,降到与黄易的书颉颃高下了”(颉颃高下 明显用词错误,其意为不相上下,相抗衡。我一下子没想到合适的成语来改) ----------------呵呵,小学书友说颉颃的意思没错,一般是指“差的能与好的相抗衡”。不过我想作者这里的语句略带戏谑,是故意为之吧。 3、“黛玉从6岁时初进贾府就应对得体,知书达理,为什么独对宝玉那么小性儿呢?”(改为“黛玉从6岁时初进贾府就知书达理,应对得体,) “伦理道德,人情世故,思想言行,风俗习惯,诗画艺术,等等等等”(去掉 ,等等) ----------------这两点同意小学书友的修改意见。 4、另外几处似不必该。 看上面有些内容已经提出,但并未修改。因此可能有重复之处。 P2: 1 作者 2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加书名号:《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在下以为在处理上如完整提到《红楼梦》时,还是加上书名号,如只提红楼,则可随作者意愿而定。 //=========更改 3 与其他三部不同的是:着重表现的不是一贯被人推崇的伟男子,而是被圣人讥为只堪与小人为伍的弱女子。 三个“是”有点挤,后文还有两个,可否这样:与其他三部不同:着重表现的不是一贯被人推崇的伟男子,而是被圣人讥为只堪与小人为伍的弱女子。 //=========这样改也差不多吧?还是保持原来的? P3 : 1 05 红楼梦版本简介 应加上书名号:05 《红楼梦》版本简介 //=======更正 2 43 从《红楼梦》版本看——张爱玲论宝黛初遇时的年龄 这个标题好像不太完整,不如去掉中间的破折号:从《红楼梦》版本看张爱玲论宝黛初遇时的年龄 //=========这样改好像也不对头 3 74 红楼梦:如何做茄鲞 英译收集五种 标题太生涩,百度下才知道,茄鲞是红楼中详细介绍的一种菜,而且标题想表明的重点在后面。看了链接才明白是介绍“茄鲞”做法这一节的英译五种。不如改为:红楼中“茄鲞”一节英译五种。 //==========这样改很好,请听雨定夺一下 P5: 1 标题红楼梦版本简介 为:《红楼梦》版本简介 //=======更正 另:此篇文章牵涉极广,但却无相关引文或偶提到其他人的研究成果。 P11: 列藏本为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由随旧俄宗教使团来华的大学生Л?库尔梁德采夫所得。一九六二年苏联汉学家Ъ?Л?里弗京 中间的问号应该是圆点吧? //=========已更正 P16: 周书文点校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为与上文体例保持一致,可改为:周书文点校,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已更正 P17: 1 郑庆山校作家出版社2003年出版 可改为:郑庆山校,作家出版社2003年出版。 2 邓遂夫校订作家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可改为:邓遂夫校订,作家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已更正 P18: 1 邓遂夫校订 作家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可改为:邓遂夫校订,作家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已更正 2 第二书缺大书名。 3 前者独句类列各抄本异文, 这句不知何意。 //=========我以为没问题 P20: 1忘了是几年级的时候开始演电视剧版的了, 根据原文,这句话与原文没多大关系,建议删去。——不管说的是红楼电视剧,还是书本身。 //==========这个本身是有点离题了,但读来读去好像也不能删除。这里将后一句改句号了。 2 好让我们一饱眼福, 句末应为句号。 //======已更正 P24: 1 而且也中译了不少英文学术论著 “中”似是多余:而且也译了不少英文学术论著 //==========可有可无,这里保持吧 P32: 1 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应为: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更正 P35 1 天伦——平凡的乐趣,却是她一生的缺憾。 应为:天伦,——平凡的乐趣,却是她一生的缺憾。 //==========原文更好! P36: 1 缺少此文园地出处。 //========更正 P38: 此文若与P39为一文,可去掉P38的空格。 P41: 1 “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 应为:“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 //======更改 P43 1 她在〈初详红楼梦〉中开首便说: 应为:她在《初详红楼梦》中开首便说: //==========更改 2 从扬州进京,路上走了八年!”〈初详红楼梦〉 应为:从扬州进京,路上走了八年!”《初详红楼梦》 //==========更改 3 从《红楼梦》版本看——张爱玲论宝黛初遇时的年龄 此文标题下无作者,再看文末亦无。 P46: 1.(1)古本小说集成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甲戌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 [清]曹雪芹 [清]脂砚斋评 邓遂夫校订,作家出版 社.2001。 2.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己卯本)(影印原书) 3. 古本小说集成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庚辰本)四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4.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 [清]曹雪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影印本) 5. 红楼梦 校注本 (四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程甲本) 6. 红楼梦 蔡义江校本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3 7.《红楼梦魇》张爱玲 皇冠出版社 1991 把注的体例弄一致: 1.(1)古本小说集成.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甲戌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 [清]曹雪芹 .[清]脂砚斋评 邓遂夫校订.作家出版 社.2001 2.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影印原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 古本小说集成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庚辰本)四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4.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影印本).[清]曹雪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5. 红楼梦校注本(程甲本)(四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6. 红楼梦.蔡义江校本.浙江文艺出版社.1993 7.《红楼梦魇》.张爱玲.皇冠出版社.1991 //=======更改 P47: 1 或有凤凰,或玉环金?, 多问号:或有凤凰,或玉环金, //=========更改 P48: 1【吴在我专业范围内,打住】 是在还是不在专业范围内?这句话似是多余。 //==========应该是不在,加“不”字 P49: 1 开言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应为:开言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更正 2 今后到要留心下,是否不喜欢红楼的人都不喜欢诗词 。 应为:今后倒要留心下,是否不喜欢红楼的人都不喜欢诗词 。 //=======更正 3 也许只有写作人有这么细心和功底从写作的眼光来看红楼…… 病句,是不是改为:也许只有功底的写作人才这么细心,才以这样的眼光来看红楼…… //=======更改为:也许只有写作人才有这么细心和如此功底从写作的眼光来看红楼…… 4 神瑛使: 红楼,作为一部小说来说, 多一空格,应为:神瑛使:红楼,作为一部小说来说, //========更改 5 就如余时英先生所讲的红楼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清的世界,一个浊的世界。 应该是余英时吧,他著有《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一书。 //=========更改 P66: 位居12钗之第七,才无可非议。 12最好改为汉字:位居十二钗之第七,才无可非议。 //=======更改 P73: 《“网”议红楼》 江南解味红楼梦,别有情怀自不同。 画意诗情吟百美,行文做赋写千红。 淡浓花气天香里,婉转莺声情怀中。 痴入红楼二十载,有无神助亦奇功。 诗作者:雪融鸿飞、荷乡依然 出现标题和诗尾作者不同,请更正。 P35 也偿还得过他了。”之说。 也偿还得过他了”之说。 //=========更正 P36 即如:《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时的 即如《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时的 //===========更正 页末缺少了本文的园地链接 P37 将挨揍一事的原故讲了出来。 将挨揍一事的缘故讲了出来。 //============两者同一意思,均可,不改 P43 从《红楼梦》版本看——张爱玲论宝黛初遇时的年龄 作者——白草折应加上 张爱玲《红楼梦魇》〈三详红楼梦〉中说到: 似这样标点好: 张爱玲《红楼梦魇·三详红楼梦》中说到: //===========更正 她在〈初详红楼梦〉中开首便说: 她在《初详红楼梦》中开首便说: //=========更正 以下〈初详红楼梦〉、〈二详红楼梦〉、〈三详红楼梦〉等 书名号建议同上 //========更正 P45 保留自己满意的那一部份。 保留自己满意的那一部分。 //========更正 如第三回〈赞林黛玉〉 如第三回“赞林黛玉” //===========更正 P49 而不仅止在于欣赏红楼。就象红楼不仅止是风花雪月一样。 而不仅只在于欣赏红楼。就像红楼不仅只是风花雪月一样。 //===========更正 被石头这么一解释,今后到要留心下, 被石头这么一解释,今后倒要留心下, //=========更正 P50 这都彼此相互辉映的,而男子的名字, 这都彼此相互辉映。而男子的名字, //========更改 P51 是小说中还是现实中,女子都有是没有地位的 是小说中还是现实中,女子都是没有地位的 //=========更改 P52 这个书中地描写很多,不多叙述了, 这个书中的描写很多,不多叙述了, //=========更改 而宝钗温柔、大气,成熟, 而宝钗温柔、大气、成熟, //====更正 P53 高低音之间,有许多可爱的音符汩汩流畅。 高低音之间,有许多可爱的音符汩汩流淌。 或为“淌”字之误? //=========按此更正 爱一个人是希望她象宝钗一样对你彬彬有理,满口真理,大道理,人情事理呢?还是象黛玉一样, 爱一个人是希望她像宝钗一样对你彬彬有理,满口真理,大道理,人情事理呢?还是像黛玉一样, //=======更正 P55 写的惊心动人,写的干净俐落。 写的惊心动人,写的干净利落。 //========更正 之类的人间美事 ,有这断然是好, (多个空格) //==========更正 田田静哉; 院中也赏石, (多个空格) //=========更正 P56 甲戊本凡例称之为“点睛”, 应为“甲戌本”吧? //======更正 P63 这位王爷又不在京城,远在数前里之外, 这位王爷又不在京城,远在数千里之外, //=========更正 P65 《收尾。飞鸟各投林》 《收尾·飞鸟各投林》 //===========更正 P66 更是把懦弱的本性演绎到及至, 更是把懦弱的本性演绎到极致, //============更改 P68 侠骨丹心如海瑞 明查暗访比包公 (这句排版好像错位了?) //=======多了个空格,已更正 P73 《“网”议红楼》 作者?(若是江南,也应是一粟~~) 本文链接。。。(如依编后语中所说那就这样吧) P75 秋爽斋最著名的客卿是江南一栗, 秋爽斋最著名的客卿是江南一粟, //==========更正 卷首语 不是作为男性角色的附属, 似应为:她们不是作为男性角色的附属, //==========将前面的句话改为冒号 P10 双行夹批和回前回后批大多同戚本,有多出之, “有多出之”,何意? P11 苏联汉学家Ъ?Л?里弗京 苏联汉学家Ъ·Л·里弗京 //=========更正 P14 这些变化对各该本的主要特征没有太大影响 这些变化对各本的主要特征没有太大影响 //=========经考虑,改为:这些变化对各版本的主要特征没有太大影响 参校其他 7种本子校订 多了个空格 //=========更正 P16 周书文点校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 P17 郑庆山校作家出版社2003年出版 P18 邓遂夫校订 作家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以上几句不如加上标点并断开。 //=============更正 P21 皮皮鲁与鲁西西、还有四大名著、三言二拍、甚至是爸爸自己借的武侠小说 皮皮鲁与鲁西西,还有四大名著、三言二拍,甚至是爸爸自己借的武侠小说 好让我们一饱眼福, 好让我们一饱眼福。 //=============更正 P21 三本书的插图 似应放在“这前两本书都是随身带着的,来看看吧。”为好 P23 以前就在栊翠庵后面的红楼书屋里 以前就在拢翠庵后面的红楼书屋里 觉得用“拢”字更合原意 //==============这个无法判断,应该是特有名字吧?保持原样? P26 其写作技巧上的文字驾御能力与篇章结构上的通盘谋划能力与《红楼梦》的差距 其写作技巧上的文字驾御能力、篇章结构上的通盘谋划能力与《红楼梦》的差距 //=========更改 宝玉,黛玉,香菱,薛藩,刘姥姥, 宝玉,黛玉,香菱,薛蟠,刘姥姥, //========更改 对凤姐是怜其聪明反被聪明误,对薛藩是怜其无知, 对凤姐是怜其聪明反被聪明误,对薛蟠是怜其无知, //=========更改 P28 而薛藩之于香菱,贾链之于尤 而薛蟠之于香菱,贾链之于尤 (似用“薛蟠”更好) //=======更正 P29 若她们是凡人,那薛林湘就是天仙,若她们是周汝昌笔下的怪诞文字,那薛林湘就是唐诗宋词。 若她们是凡人,那薛林湘就是天仙;若她们是周汝昌笔下的怪诞文字,那薛林湘就是唐诗宋词。 //===========更正 让其毁灭就已经让人啼泣交流、痛不可忍了 看文意,或应为: 让其毁灭就已经让人涕泣交流、痛不可忍了 //===========更正 P30 静态的美需要心神在安详状态慢慢地感悟欣赏,否则难以领悟,动态的美则相对很容易领悟,不需要心神的安详, 静态的美需要心神在安详状态慢慢地感悟欣赏,否则难以领悟;动态的美则相对很容易领悟,不需要心神的安详, //===========更正 李商隐的诸多无题诗五代时期的花间词也称静态的美 李商隐的诸多无题诗、五代时期的花间词也称静态的美 //===========更正 但在美不胜收之处有仿佛凝而不流。黛玉葬花,夜宴大观园、宝玉探花等就是仿佛凝而不流之处。 但在美不胜收之处又仿佛凝而不流。黛玉葬花、夜宴大观园、宝玉探花等就是仿佛凝而不流之处。 //===========更正 P31 完成此项工作确实不容易了,当然该版对于许多 完成此项工作确实不容易了。当然该版对于许多 //===========更正 我们现在只能抱着遗憾了,如黛钗合一,湘为黛续确为曹公真笔, 我们现在只能抱着遗憾了。如黛钗合一,湘为黛续确为曹公真笔, //===========更正,且改“如”为“若” 周汝昌还提出了一个以前不为人注意的角度,就是曹公用笔的春秋笔法,以前我们只能注意鸳鸯抗争,认为至少贾母和凤姐是支持她的……,但周汝昌新的视角揭示了另一层境界,其实没有人真心支持鸳鸯,贾母不放鸳鸯是因为离开鸳鸯生活将不方便,凤姐并没有支持鸳鸯,相反起初确实在为其婆婆考虑,不要为公公得罪老太太,然后见婆婆坚持,借故脱身……,袭人、平儿反拿此事与鸳鸯开心,如果鸳鸯要嫁的是宝玉,袭人还会拍手欢迎……,鸳鸯抗争是孤军奋战…… 周汝昌还提出了一个以前不为人注意的角度,就是曹公用笔的春秋笔法。以前我们只能注意鸳鸯抗争,认为至少贾母和凤姐是支持她的……,但周汝昌新的视角揭示了另一层境界,其实没有人真心支持鸳鸯:贾母不放鸳鸯是因为离开鸳鸯生活将不方便;凤姐并没有支持鸳鸯,相反起初确实在为其婆婆考虑,不要为公公得罪老太太,然后见婆婆坚持,借故脱身……;袭人、平儿反拿此事与鸳鸯开心,如果鸳鸯要嫁的是宝玉,袭人还会拍手欢迎……,鸳鸯抗争是孤军奋战…… //===========更正 P32 让人感觉她是一个坚守贞操的规范女性,…… 让人感觉她是一个坚守贞操的规范女性…… //=========后面改成句号了。 在宝玉生辰的那晚,李纨抽到的是枝梅花签,上书“霜晓寒姿” 在宝玉生辰的那晚,李纨抽到的是支梅花签,上书“霜晓寒姿” //=========更正 李纨又是第一个为平儿打抱不平的人“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 李纨又是第一个为平儿打抱不平的人:“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 //=========更正 P33 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贾母是宝、黛婚姻的真正支持者, 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贾母是宝、黛婚姻的真正支持者。 //=========更正 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 。 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 //=========更正 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 日; 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 //=========更正 老太太去世标志着贾府衰落的开始, 老太太去世标志着贾府衰落的开始。 //=========更正 P34 太迂腐了。“他希望儿子宝玉读书上进, 太迂腐了。他希望儿子宝玉读书上进, 《红楼梦》此种矛盾真是神来之笔……) 《红楼梦》此种矛盾真是神来之笔……)。 //=========更正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4-30 04:25 , Processed in 0.113614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