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133|回复: 2

[【文史类原创】] [非首发]傅亚庶《刘子校释》卷五《命相章二十五》指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1 05: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年10月29日首发于国学数典论坛·经学诸子研究:http://bbs.gxsd.com.cn/viewthrea ... Borderby%3Ddateline

说明:本文未曾发表,也不会拿去投稿,但也请他人勿借用。

新编诸子集成之《刘子校释》由傅亚庶先生撰,中华书局1998年出版。

其卷五《命相章二十五》原文曰:“相者,或见肌骨,或见声色,贤愚贵贱,修短吉凶,皆有表诊。故五岳崔嵬,有峻极之势;四渎皎洁,有川流之形;五色郁然,有云霞之观;五声铿然,有钟磬之音。善观察者,犹风胡之别剑,孙阳之相马,览其机妙,不亦难乎?”

按,此章专讲“命相”,而上引一段专讲“相”。

傅先生校释“五岳崔嵬”一句曰:“王叔岷曰:《喻林》八引‘嵬’作‘巍’。《楚辞·七谏·初放》:‘高山崔嵬兮。’”
傅先生释“四渎皎洁”一句曰:《尔雅·释水》:“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也。”《白虎通·巡狩篇》:“谓之渎何?渎者,浊也,中国垢浊,发源东注海,其功著大,故称渎也。”《水经》五《河水》:“(河水)又东北流迳四渎津。津西侧岸临河有四渎祠,东对四渎口,河水东分济,亦曰济水,受河也。然荥口石门水断不通,始自是出,东北流迳九里,与清水合。故济渎也,自河入济入淮,自淮达江,故有四渎之名也。”《风俗通义·山泽篇》:“河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源注海。《易》:‘河出图,圣人则之。’《禹贡》:‘九河既道。’《诗》曰:‘河水洋洋。’庙在河志荥阳县。河隄谒者掌四渎,礼祠与五岳同。江出蜀郡湔氐徼外崏山,入海。《诗》云:‘江、汉淘淘。’《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庙在庙在广陵江都县。淮出南阳平氏桐柏大复山东南,入海。《禹贡》:‘海、岱及淮,淮、沂其乂。’《诗云:‘淮水汤汤。’庙在平氏县。济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沮。《禹贡》:‘浮于汶,达于济。’庙在东郡临邑县。”

通观傅先生之注,迳以江淮河济释“四渎”,然江淮河济与“相”有何相干?对于“五岳”,傅先生失注,如果要注释,从注“四渎”类推,大概也是嵩山、泰山、衡山、华山、恒山。然此五山与“相”又有何相干?
其实五岳、四渎皆是相术术语,前者为人之面部五高耸处,后者为人之面部四孔窍。

《长短经·察相第六》正文曰:“夫相人先视其面,面有五岳四渎。”赵蕤自注曰:“五岳者,额为衡山,颊颐为恒山,鼻为嵩山,左颧为泰山,右颧为华山;四渎者,鼻孔为济,口为河,目为淮,耳为江。”
《月波洞中记》曰:“凡相人面,五岳欲其相朝,四渎欲其不混,形神备足,富贵之相。所谓五岳者,颐为恒岳,额为衡岳,鼻为嵩岳,左颧为泰岳,右颧为华岳。所谓四渎者,眼为淮,耳为江,口为河,鼻为济。”
《太清神鉴》曰:“以额准头地角左右颧为五岳,以眼口鼻耳为四渎。”

五岳、四渎按以上解释,方与章名“命相”相合,亦与此段讲“相”相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2 23: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受教!!谢谢!
既然如此,傅亚庶先生未作释意的“五色”和“五音”二语,在此处是否也是相术用语,有特殊意思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3 23: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上,此二词在相术并无特别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15:05 , Processed in 0.43133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