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91|回复: 0

[【学科前沿】] RACE-PCR克隆基因的建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9 09: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
推荐真核细胞的mRNA在加工过程中其3'末端加上一段Poly A,这是利用反转录酶制备cDNA文库的基础,但是由于cDNA的5'端的序列各不相同,如何获得全长的cDNA,曾经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获取cDNA全长的方法,即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目前这个方法被广泛用于克隆各种未报道的基因,该方法基于PCR技术,步骤少,耗时短,且经济节省,只需知道mRNA内部很短的一段序列或一小段cDNA(如EST)即可用此法克隆出未知的序列。目前,RACE已经不局限在克隆cDNA上,在克隆cDNA相邻序列以及基因组片段等方面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RACE技术使传统筛库的方法寻找全长基因的过程从几个月,缩短为几天。尤其对于低丰度基因的克隆优势更为显著[1]。
我们实验室用在合成cDNA的双链后,在两端连上接头引物,利用已知的接头序列再进行扩增,或者是利用末端转移酶在双链cDNA的3'末端加上一连串的G或者C(或者A/T),再通过补齐粘末端,利用已知的两头序列进行扩增,分别从水稻和小麦中克隆到了TPT[2,3]。但是这些方法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接头的连接效率非常有限,会导致部分信息的丢失,再加上这些方法需要多次用不同的酶处理有限的样品,需要经过反复的纯化,会损失很多有用的信息,特别是少量样品中的低丰度信息,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此外,由于mRNA容易降解,很难确定得到的cDNA是全长的cDNA,还是cDNA的片断?

RNA反转录5’末端交换机制(Switching Mechanism At 5' end of the RNA Tran,SMART)技术的出现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其原理如下:在合成cDNA的反应中,事先加入的5'末端带Oligo(dT)的SMART引物(如5'–(T)25N-1N–3',N = A, C, G或T;N-1 = A, G或 C),由于逆转录酶以mRNA为模板合成cDNA,在到达mRNA的5'末端时碰到真核mRNA特有的“帽子结构”,即甲基化的G时会连续在合成的cDNA末端加上几个(dC),SMART引物的Oligo dG(5'–AAGCAGTGGTAACAACGCAGAGTACGCGGG–3')与合成cDNA末端突出的几个C配对后形成cDNA的延伸模板,逆转录酶会自动转换模板,以SMART引物作为延伸模板继续延伸cDNA单链直到引物的末端,这样得到的所有cDNA单链的一端有含Oligo(dT)的起始引物序列,另一端有已知的SMART引物序列(5'–AAGCAGTGGTAACAACGCAGAGTACG–3'),合成第二链后可以利用通用引物(UPM(Universal Primer Mix, Long:0.2mM, 5'–CTAATACGACTCACTATAGGGCAAGCAGTGGTAACAACGCAGAGT–3',Short:1mM,5'–CTAATACGACTCACTATAGGGC–3')与NUP(Nested Universal Primer,10 mM, 5'–AAGCAGTGGTAACAACGCAGAGT–3')进行扩增。由于有5'帽子结构的mRNA才能利用这个反应得到能扩增的cDNA,因此扩增得到的cDNA就是全长cDNA。这个方法是利用逆转录酶内源的末端转移酶活性,一步即可完成,不需要额外的cDNA抽提纯化或者沉淀,或者额外的酶反应,只需要少至25ng的mRNA或者50ng的总RNA就可以得到高质量、高产量的cDNA,更重要的是得到的cDNA能够代表原有样品中的mRNA的丰度,可以应用于直接扩增基因、构建cDNA文库、利用部分已知序列克隆全长cDNA,和用于芯片检测的cDNA探针的扩增等[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1 05:54 , Processed in 0.26760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