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227|回复: 13

[【文史类】] [推荐]《 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9 21: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汪维辉编:《 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全4册),中华书局 2005年1月出版 


朝鲜王朝(1392-1910)奉行“事大”政策,与中国的交往极为密切,学习汉语因之成为李朝外交上的大事。在五百余年间,李朝编纂和使用过的汉语教科书不下十余种。本丛刊选取其中有助于汉语研究的十种予以点校和影印,以应学者研究之需。选书大致以能反映实际口语而又非中国本土所固有为原则。各书有谚解的都用谚解本,因为谚解的注音是研究近代汉语语音的宝贵数据。南京大学汪维辉教授编纂点校的这套《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收书十种(《原本老乞大》《老乞大谚解》《老乞大新释》《重刊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朴通事新释谚解《训世评话》《华音启蒙谚解》《你呢贵姓》《学清》》,每种书均由三部分组成:解题、点校本、影印本。其中第一册为十种书的解题及正文点校排印本,书后附录《相关论著目录》;二至四册为影印本。

1.《原本老乞大》

《老乞大》是朝鲜时代最重要的汉语教科书之一。“乞大”据说是蒙古语的译音,就是“契丹”,指中国,“老乞大”就是“中国通”的意思。它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资料,同时对研究中朝交通史、经济史、文化史和风俗史等也有重要价值。全书采用对话体,记述了几个高丽人与一位姓王的中国辽阳人结伴去北京做买卖的全过程。文笔朴实流畅,生活气息浓郁,读来饶有兴味,就像是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幅幅古代的风俗画。1998年,韩国庆北大学南权熙教授在整理大邱市一位私人藏书者的藏书时,发现了古本《老乞大》。它的语言与传世的版本存在明显的差异,是地道的元代北方口语。《原本老乞大》的发现,意义重大。它不仅是迄今所见的最早的《老乞大》刊本,让人们一睹元代《老乞大》的真实面貌,对研究元代汉语和社会具有重要价值,而且为《老乞大》诸版本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最重要的源头文本,将比较的起始时间上推至元代,使得通过《老乞大》诸版本观察和探寻元、明、清三代汉语的演变之迹成为可能。

2.《老乞大谚解》

16世纪前半叶,朝鲜著名语言学家崔世珍为《老乞大》和《朴通事》作了谚解,世称《翻译老乞大》和《翻译朴通事》。他用世宗大王御制之《训民正音》的谚文给每个汉字注音,并用谚文将每句话翻译成朝鲜语,这就是所谓的“谚解”。据研究,他所依据的《老》《朴》汉文本应是1483年经过中国使臣葛贵等人修改过的本子。这个修改本的语言跟所谓的“古本”“旧本”已有很大的不同,大体上反映了明初的北方话口语;其中也许还杂有南方方言的成分。崔世珍所作的《老乞大》谚解后来又有两种修改本,这两种《谚解》本的汉语部分跟《翻译老乞大》基本一样,只有少量用字上的差异。因此本《丛刊》收流传较广的《老乞大谚解》而不再收《翻译老乞大》。

3.《老乞大新释》

《老乞大新释》不分卷,边宪编,刊行于1761年。据书前的洪启禧序,此书的修订是由“以善华语名”的译士边宪利用出使中国的机会在北京(“燕馆”)完成的,很可能请中国人审定过;编写的宗旨是“务令适乎时、便于俗”,“以便于通话为主”,也就是说,它所用的汉语是当时的地道口语,因此跟《老乞大谚解》相比,改动的幅度非常大。在现存的《老乞大》各版本中,《新释》的语言最贴近实际口语。因此《新释》具有极高的语料价值,它应该是清代前期北京口语的实录。

4.《重刊老乞大谚解》

《重刊老乞大》上、下卷,李洙等奉正祖命编纂,刊行于1795年,“谚解”本于同年刊行。这是现存《老乞大》诸版本中的最后一种。它与《新释》只相隔了34年,语言相差不大,但比《新释》要保守些,有些地方又回改成《老乞大谚解》的旧貌。因此它的语料价值要低于《新释》。

《老乞大》还有其它一些版本,但是汉语部分有差异的就是上述四种,它们是随着时代的推移、语言的变化而不断修订的,反映了汉语在三四百年间的变迁,所以对近代汉语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这样的数据是不可多得的。

5.《朴通事谚解》

《朴通事》与《老乞大》同为朝鲜时代最重要的汉语教科书,并称“老朴”。“朴”为东国大姓,“通事”即翻译、译者。《朴通事》和《老乞大》是姊妹篇,两书有许多共同点,但也有不同处。一是《朴通事》的内容比《老乞大》范围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涉及了,甚至还有吵架骂人和求爱调情的段落,可见编者考虑之周到。书中讲述《西游记》中孙行者到车迟国与伯眼大仙斗法的一段故事,对研究《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具有独特价值,早已为学者们所津津乐道。二是《朴通事》的难度比《老乞大》大,篇幅也要多约三分之一。《老乞大》属于初级会话课本,而《朴通事》则是高级课本。三是结构不同。《老乞大》以时间为主线,记述了几个高丽人与一位姓王的中国辽阳人结伴去北京做买卖的全过程;《朴通事》则采用散文笔法,没有主线,以春天三十位朋友在一个名园里举行赏花筵席开头,以两位中国文人拜会高丽秀才、秀才讲述高丽开国过程并赠送土宜结束,书中各段内容的安排有一定的随意性。今天所见最早的《朴通事》版本为崔世珍作谚解的《翻译朴通事》(像《原本老乞大》那样的古本《朴通事》迄今尚未发现),可惜已经不全(只存上卷,缺中、下卷)。《朴通事谚解》则是显宗时期边暹、朴世华等人对《翻译朴通事》所作的修订。《翻译》和《谚解》的汉文部分除少数文字有差异外,内容基本一致,本丛刊采用《谚解》本。原书后所附《老乞大集览》(上、下)和《单字解》也一并影印。《朴通事谚解》有许多双行小注,实际上就是把崔世珍所作《朴通事集览》的内容打散后附注于各词句之下,这是一份珍贵的资料,诚如杨联陞(1957)所言,“解释详明,征引繁富,足见作者的博雅”,对研究语言、文化和读懂原文都颇有价值。我们把这些小注移作脚注,也加了标点。

6.《朴通事新释谚解》

《朴通事新释》是《朴通事谚解》的修订本,英祖时金昌祚等编订,1765年由边宪、李湛(即李洙)等在平壤(箕营)刊出。《朴通事新释谚解》的作者亦为金昌祚。《朴通事新释》的问世上距《朴通事谚解》汉语部分的修订(约1483年)已有将近三百年,语言的变化十分明显。金昌祚等人改订的《新释》贴近口语,跟边宪编订的《老乞大新释》相类,也具有很高的语料价值。据学者研究,《朴通事新释谚解》所注的音已相当接近现代北京音。

7.《训世评话》

《训世评话》是继《老乞大》《朴通事》之后又一种重要的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成书于1473年6月,作者李边死于是年10月。此书分上下两卷,共编有65则古代故事,大部分是关于名贤节妇的,也有一些传说和幽默故事。故事来源广泛,主要取材于中国古书,也有5则是朝鲜本国的故事,取自朝鲜古籍《高丽史》《三国史记》等。每个故事先以文言叙述,后译之以白话,其中白话部分约2.1万余字,这部分是研究明代前期汉语的宝贵资料。编者李边(1391-1473)是当时著名的汉语译学者,官至“司译院都提调辅国崇禄大夫领中枢府事”。他学习汉语非常刻苦,“虽在一家中,必用华语,庸童少女,亦尝习知其语,日用使唤,应对如流,遂成家业。”“期于成效,彻夜讲读,闻有能汉语,则必寻访质正。家人相语,常用汉语。遇朋友,必先以汉语接语,然后言本国之语。由是能通汉语。”《训世评话》是他晚年编定的一部汉语教科书,凝聚了他毕生的心血。这部书在体例上跟别的汉语教科书很不一样,是李边的独创。它不采用对话体,而是用讲故事的形式,而且是言文对照;在内容上也避免“商贾庸谈”,选择具有劝戒意义的历史故事,比一般的教科书更强调思想性。采用这种体例的汉语教科书在朝鲜时代大概是绝无仅有的。

8.《华音启蒙谚解》

《华音启蒙》是朝鲜朝后期的一种汉语会话课本,由当时的翻译官李应宪编纂,刊行于1883年。李应宪,字稚章,金山人,生于1838年,1855年登科,官至汉学教诲知枢、通津府使。《华音启蒙谚解》是对《华音启蒙》正文所作的“谚解”,作者应为李应宪本人。此书是研究早期现代汉语的有用数据,据谚文注音可以推知当时的汉语读音,极有价值。《华音启蒙》原书为对话体,采用纯粹的口语,带有东北方言的色彩。

9.你呢贵姓

《你呢贵姓》一册,抄本,34页,67面。是成书于朝鲜朝后期高宗年间(1864-1906)的一种商务汉语会话课本。书名取自此书会话部分的第一句话,“你呢”应该是“你”的尊称,相当于“您”。现藏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此书包含三部分内容:1、千字文、百家姓、天干地支、二十八宿、算数;2、朝鲜商人崔氏和中国辽东商人王氏的对话,2.4千余字,内容是由拉家常到谈生意;3、单词、俗语、成语、惯用语和一些句子。对汉语研究有用的主要是二、三部分。其中的汉语跟《华音启蒙》一样,也是带有东北方言色彩的口语。

10.《学清》

《学清》是《你呢贵姓》的另一种手抄本,一册,15页。题目的意思是“学习清语(即汉语)”。原为文友书林金荣福的旧藏本,现为朴在渊教授所收藏。它只有中间的会话部分,没有《你呢贵姓》的一、三部分。会话部分与《你呢贵姓》基本上可以逐句对上,但有些地方《你呢贵姓》有而《学清》没有,相同部分的文字也略有出入。朴在渊教授认为《学清》要早于《你呢贵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21: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封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21: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汪维辉教授编纂点校的《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由中华书局出版,这对汉语史的研究者来说是一个喜讯。这套书共十种:《原本老乞大》《老乞大谚解》《老乞大新释》《重刊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朴通事新释谚解》《训世评话》《华音启蒙谚解》《你呢贵姓》《学清》。其中《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我国的学术界比较熟悉,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杨联陞、朱德熙、胡明扬、丁邦新等先生就作过研究或介绍。《训世评话》和《原本老乞大》发现之后,我国的学术界也比较快地知道了。其它几种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对汉语史的研究也是很有价值的。现在这十本书一起收入了丛刊,大家就都能很方便地看到这批宝贵资料。

这十本书的内容和价值,汪维辉教授在每一本的“解题”中都有说明,这里用不着细讲。总的来说,这十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们十分贴近地反映了当时汉语的口语。这十本书是在14世纪到18世纪(即我国的元代到清代)的不同时期为高丽(朝鲜)人学习汉语而编撰的教科书,而且,其编撰者对汉语都是相当熟悉的。这些教科书都力求用地道的汉语口语来写,而且是用当时通行的、而不是已经过时的口语来写,所以即使是同一种教科书,也要不断地加以修改。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批十分难得的、贴近当时汉语口语的语言数据。这一点在《老乞大》《朴通事》系列的教科书中表现得最为清楚。《原本老乞大》是今天见到的《老乞大》系列的最早的一个本子,它的语言很鲜明地反映了元代语言的特点。但后来,汉语发生了变化,用它来作会话教科书已经不合适了,于是就要改写。朝鲜《李朝实录》成宗十一年(公元1480年)十月乙丑条记载:“御昼讲。侍读官李昌臣启曰:‘前者承命质正汉语于头目戴敬,敬见《老乞大》《朴通事》,曰:“此乃元朝时语也,与今华语顿异,多有未解处。”即以时语改数节,皆可解读。请令能汉语者尽改之。曩者领中枢李边与高灵府院君申叔舟以华语作为一书,名曰《训世评话》,其元本在承文院。’上曰:‘其速刊行,且选其能汉语者删改《老乞大》《朴通事》。’”以后几种《老乞大》也都是为同样目的而改写成的。所以,拿几种《老乞大》《朴通事》的版本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汉语口语在14世纪到18世纪的发展变化。

研究近代汉语的学者常常为语料问题苦恼:在唐宋时期,反映口语的材料实在太少,那些比较接近口语的材料也往往是文白搀杂。元明清时期反映口语的材料逐渐增多,但像元代白话碑、《元典章》这样的材料内容比较单一,而《红楼梦》《儿女英雄传》这样的作品也并非全是口语。从这方面讲,这套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对近代汉语研究有其无可取代的价值。

但是,这套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中的语言现象是否就全都是当时汉语口语的忠实纪录呢?这倒不尽然。《训世评话》的作者李边在《序》中说:“《老乞大》、《朴通事》多带蒙古之言,非纯汉语。”他对此是表示不满意的。不过,“多带蒙古之言”也许正是元代汉语的时代特点,这在李泰洙《〈老乞大〉四种版本语言研究》一书,特别是其中《从〈老乞大〉看汉语与蒙古语的接触》一节中已经提到,在元代的其它资料中也能看到。这些正是研究语言接触的好材料。除此以外,还有另一种情况:有些作品的作者或编者不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尽管他们对汉语已经很熟悉,但还是把自己母语的一些词汇和语法现象写进了教科书中,这些词汇和语法现象是当时的汉语中是不存在的,

汪维辉教授在《关于〈训世评话〉文本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的“非汉语用法”就是属于这一类。这些教科书中的“非纯汉语”成分究竟属于前一类还是属于后一类,需要经过比较研究才能确定,但无论是属于哪一类,都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尤其是语言接触问题,是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而《老乞大》《朴通事》系列正是研究语言接触的极好材料。汪维辉教授编纂的这套丛刊不仅把这些很有价值的语言数据汇集在一起,提供给我国的研究者,而且做了认真细致的点校。点校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熟悉当时的语言,还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汪维辉教授博学多闻,学风严谨,他做的点校,无论是对于一般读者还是对于专业的研究者都是很有用处的。顺便说一句,这些点校工作主要是汪维辉教授在韩国讲学的一年时间里做成的,可见他是一个学术研究的有心人。在以往的半个世纪中,韩国、日本、中国的学者已经对《老乞大》《朴通事》系列的汉语教科书做了不少研究,其研究的角度不限于语言学,也涉及文学、历史等方面。我相信,这套丛刊的出版,将会使有关的研究更加深入。在学术研究中,随着新材料的发现而把研究推进一步是常有的事。1973年,日本学者入矢义高在为陶山信男编纂的《〈朴通事谚解〉〈老乞大谚解〉语汇索引》所作的《序》中说,当他在1944年读到影印出版的奎章阁本《朴通事谚解》时,好像亲耳听到了元代人说的话,感到十分惊喜。他还说,和《孝经直解》以及元代白话碑相比,《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反映的是元代后期的白话,因为这两本书经过了修订,没有了元代初期“汉儿言语”的那种“泥土味”,已经比较接近共同语了。今天看来,入矢义高先生在几十年前所作的观察还是很有眼光的;有些话说得不够准确,那是因为他未能看到更早版本的《老乞大》。现在我们看到了《原本老乞大》,就可以听到真正是元代后期的白话,闻到那种“泥土味”,也能通过《原本老乞大》和《老乞大谚解》的逐字逐句的比较,了解到从元代后期到明代初年汉语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说,这套《丛刊》的出版对学术研究是一个很大的推动。我很感谢汪维辉教授为我们提供了这批难得的数据,也期待着有关专家利用这批资料为学术研究作出新的贡献。

蒋绍愚 2004年4月于北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21:4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幸借到这套书,已经把影印本全都看完了,确实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9 23: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感谢楼主的推荐,这是有学术水准的选择与推荐,支持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9 23: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louselice^_^、hong

好!

真想给二位发一个脸盆那么大的奖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9 23: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哪,醉版,忘记我了吗?虽然我的才华不及louselice^_^、hong,但是醉版的意图也不要这么明显好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30 00: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是很有趣的學術著作。不過,學海無涯,實在只能望書興歎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30 00: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adang1810172007-01-29 23:44发表的“”:
我哪,醉版,忘记我了吗?虽然我的才华不及louselice^_^、hong,但是醉版的意图也不要这么明显好不好

mm莫急。你的奖章澡盆那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30 00: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醉乡常客2007-01-30 00:31发表的“”:


mm莫急。你的奖章澡盆那么大   

哈哈哈

原来louselice^_^ 兄学语言学啊?怎么用的图像是数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30 07: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江南生2007-01-30 00:39发表的“”:


哈哈哈

原来louselice^_^ 兄学语言学啊?怎么用的图像是数学?
.......


这分明是个元音表,大记者也有看走眼的时候。熬夜写八卦,把眼睛弄迷离了吧。日报编辑逼得太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30 10: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江南生2007-01-30 00:39发表的“”:


哈哈哈

原来louselice^_^ 兄学语言学啊?怎么用的图像是数学?
.......

语言学、数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哲学、人类学不能分家的。

不过我头像的图像确实不是数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30 11: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woi552007-01-30 07:28发表的“”:



这分明是个元音表,大记者也有看走眼的时候。熬夜写八卦,把眼睛弄迷离了吧。日报编辑逼得太狠了。


啊?啊!啊......
多亏爱哭斑竹的提醒,确实没仔细看,还以为是函数表呢?出糗了.......

引用第11楼louselice^_^2007-01-30 10:26发表的“”:


语言学、数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哲学、人类学不能分家的。

不过我头像的图像确实不是数学。

louselice^_^兄所言极是,学语言学的视野绝对不能狭窄,语言学、数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哲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 这些都少不了........向兄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30 11: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楼江南生2007-01-30 11:10发表的“”:


louselice^_^兄所言极是,学语言学的视野绝对不能狭窄,语言学、数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哲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 这些都少不了........向兄学习!

可别这么说,折煞我了。
这么高深的话我可说不出来,是这些领域的权威们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31 11:01 , Processed in 0.47081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