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95|回复: 0

[【心情日记】] 为什么要妖魔化医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11 01: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要妖魔化医生?
【转贴】为什么要妖魔化医生?
曾经有多少才男俊女抱着天使般美好的理想挤进医务界,到现在却成了“万恶职员”,为什么?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不是医务界的悲哀吗?这不是这个民族悲哀的缩影吗?
中国,你还有多少神圣可被摧残,还有多少美丽可被玷污?!
近来媒体对医务界的“不正之风”的围追堵截和包装下,医务界已经声誉扫地,而且医务界也大有慷国家之开慨、扰乱国家经济之嫌?为了改变现状,国家正不断的进行各种的改革尝试,以求解决存在的问题。当此之际,作为一个医生不禁要问:医务界何以变得如此令人厌恶?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医生和医务界?
一、 关于医务界现实的描述
1, 医生的状况。
关于医生的状况,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和描述。我个人的描述是这样的(未必贴切):医生是在瑟瑟寒风中西装革履的乞丐,且他的西装革履是用给“皇帝做新衣”时剩下的布做的。所以看到医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描述。有的说他们是“天使”,有的说他们是“白狼”,童言无欺者说他们仅仅是“人”,政府认为他们的“乞讨”是“不正之风”和违法的,且向他们施舍者(药商)也违法(红包和回扣)。医生是什么?是天使?是白狼?是人?是违法者?是乘人之危者?是吸血鬼?……,不一而论,这就是对医生和医务界的另一种理解和描述。
2, 药价是高还是低。
有人说看个感冒还需要百十来圆钱,药价太贵。药价贵吗?对于月收入上万元的人,百十来圆钱,不贵!甚至对于类似李嘉成那样的百万富翁,百十来圆钱看个感冒,简直是对他的某种侮辱?百十来圆钱,对于一个百分之百可以报销的人而言也不贵!但是,对于月收入3~4百元钱的、不能报销的人而言那就是太贵了,简直是天文数字?药价贵吗?这个问题能简单的回答吗?
二 、一个故事的启示
据说协和医院的两位老教授曾经进行过这样的辩论,一方认为:医生一代不如一代;另一方认为:医生一代更比一代强。
坚持认为一代不如一代者论据是这样的:当初老教授们在协和作住院医时,除了看病人就是钻研医学知识,他们生活的核心就是医学,所以从医师们对工作的投入程度和热情衡量,他认为医生们一代不如一代。
而坚持认为一代更比一代强的老教授是这样论证他的观点:当初他们做医生时,他们的收入能支持他们请两个保姆,还常常到饭馆吃饭,每月他们的收入还有节余,所以老教授们当初才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医疗工作中,而今的医生们不仅要为柴米油盐奔波,更被恶劣的住房条件所困扰,如果象老教授们当初那样生活工作而不与病人进行各种交易,今日的医生们必定难以在这个世界生活,因此当初他们(老教授们)是生活中的傻子,而今日的医生们是生活中的强者,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代更比一代强。
从不同的角度和参考系,对同样的事件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医生怎么了?医务界怎么了?
那么,我们需要生活中的“傻子”,专业上是强者的医生呢?还是需要生活中的“能人”,专业上一般的医生呢?
三、
尴尬的医生医务界——多重价值选择的冲突
1,一个虚构却合理的故事。
当今,各家医院都建立了各种的考核指标考核其各科室工作绩效,比如病床的使用率、周转率和经济指标等等,核定各科室成员的奖金数额。
没有考核指标,无法比较科室间的好坏;没有比较,没有竞争,工作缺少动力;有比较、有竞争未必能形成良性的竞争提高工作效率。曾经有人为医院承包编过这样的一个故事:说某医院为太平间工作人员建立了考核指标,一个月应该接受多少的死人才能完成任务,拿到奖金和工资。但是由于保健水平的提高死人率在减少,几个月都完不成任务,太平间的工作人员心急如焚,想尽一切办法要完成任务,有人为他们出了个主意:在月底赶在医院领导开会时,将他们的车推倒会议室,向领导们倾诉家庭困难,请某位愿意热心帮忙的领导躺到车上,送到太平间以完成指标。
故事是虚构的,但理是真的。医院不适合实行市场经济规律运转,但没有市场经济的竞争压力也难以提高医疗质量。
2,尴尬的医生——矛盾的价值观
现代的每一个医生在进入医学院之后或之前,都以救死扶伤为自己职业的最高追求和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的准则。但是,救死扶伤的崇高目标和职业道德的实现都需要经济投入来保证的,也就是救死扶伤是有成本的,有了成本就必须有回报。一个必须要考虑经济、成本和回报的“救死扶伤”道德标准和职业准则就是一个打了折扣的标准和准则。一个可以被打折扣的道德标准和职业准则还能成为职业标准和道德准则吗?一个被推向市场经济的医疗行业在其完成职业道德时更应遵照经济规律办事,被经济化的职业道德还能承受得起其职业道德的重任吗?每一个医生都在“救死扶伤”和救死扶伤的“经济成本”的两难选择中煎熬着自己的良心、道德操守和职业素养。在这种长期的煎熬中,有的人放弃了医生的职业,有的人变的玩世不恭,有的人弱化了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要求,有的人强化了经济成本选择,有的人……。医生毕竟首先是人,而后才是医生。医生首先要食人间烟火才能承担救死扶伤的重任。在成本核算的世俗和市侩中,救死扶伤也变得世俗和市侩了。
3,医生的无奈和无奈的医生
每个医生都是在美好的追求下而选择了医学院校,然而为什么当医学生转化为医生后,却变得象媒体和公众心理中描述的那样冷漠呢?是医生们天性冷漠吗?如果医生的冷漠是个别现象,没有什么大惊小怪,但是如今从媒体炒作的情况看,已经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就值得思考了。
没有一定智商的人难以进入医学院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深厚的“唯物”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每一个医生都是绝对的“唯物”者。在缺少人文思想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医生们更关注人的肉体,而较少关注人的心灵或者说是忽略了人的心灵,这是教育之必然结果。现实中的医生的内心深处的人性之光被严重的扭曲、压抑和畸变,当他面对患者时,潜意识中的人性必须冲破理性的羁绊才能显露出来,有多少医生的人性能够冲破这种羁绊呢?也许,这是医生普遍冷漠的一种诠释吧。
4,无奈的病人
由于信息的绝对不对称,作为消费者的病人在进行医疗消费时非常的无奈。作为消费者的病人,虽然自己掏钱进行医疗消费,但自己却基本没有选择消费品的权利,他的消费必须通过医生帮他选择才能实现,这是一种代理消费。直接的消费者必须要通过间接代理消费进行消费这不是一种悲哀和无奈吗?
5,无奈的药品生产商。
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医疗商品提供商,面对一个信息绝对不对称而形成的隐性的技术垄断市场,它必须面对市场中的两大群体:作为直接消费者的病人和作为市场隐性垄断者的医生。药商即要满足直接消费者的需要,也必须满足隐性垄断者的要求,这是一种无奈的现实。而决定药商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因素不是作为直接消费者的病人,而是具有垄断地位的代理消费者医生。谁能最大化的满足医生的要求谁才能获得最大化的利润。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既然医生是隐性的垄断者,药商就必须向医生提供隐性垄断的超额利润。不能最大化的满足隐性垄断者需要者(即违背市场经济规律者)注定要被市场淘汰。
6,隐性垄断者的必然选择
每一个市场经济的参与者都追求成为市场中的垄断者以攫取最大化的利润。被推上市场经济战车的医生也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获取最大利润。现实状况是中国医生的经济地位同他们工作的责任、付出的劳动量和工作的压力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医生们利用他们的代客消费的垄断地位尽一切可能的补偿他们的损失以消除反差也是必然的和合理的选择,而“坐怀不乱”只能是一种理想和极少数圣人的选择。也就是说医生既然已经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他就应该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
通常情况下,病人的医疗消费过程是一个只有一次机会的消费,对手术更是如此,对安全的关注也超过了任何一种职业要求。病人需要最安全的医疗服务,医生需要最安全的医疗保证,这双重的压力更促使医疗成本的无限放大。隐性技术垄断者更有机会攫取超额利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21:16 , Processed in 0.34800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